<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张根云(二)</p><p class="ql-block"> 一一献给父亲的百年祭</p><p class="ql-block"> 张忠义</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父亲组建了一个驮队(运输队),从延长圪台黄河渡口,向南区供销社运送从山西日本人手里缴获的大量物资,挣了好多钱。</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老张家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一个20余口的大家庭,加上在店里干活的伙计,每天吃饭的人近30人。时间久了,人多嘴杂,意见不一,矛盾重重。有时妯娌间因干活多少?也会发生矛盾,争吵不休。</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奶奶和父亲为了争夺家里的“掌柜权”经常吵架。奶奶认为:她是长辈,理应是家里的大掌柜。而父亲则认为:钱是他挣得,如何安排使用,应由他说了算。在争吵无果的情况下,最终达成协议:家里的日常开支由奶奶说了算;对外的投资则由父亲说了算。</p><p class="ql-block"> 当时蟠龙是五天一集,每当遇集时,家里总会来许多乡下的亲戚,管吃管住外,奶奶总会给一些针头线脑、小块布匹和吃得东西。在家乡一带落了个好名声。</p><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下大姐后,十年来一直有病,怀不上孩子,这让父亲很着急。正好大姑家第二个男孩有个“气短”(就是气短、喘不上气的呼吸道疾病)的毛病,奶奶就擅自作主,干脆把这个男孩名义上过继给父亲好养活,扯了一身花衣服,给了五块大洋。其实这是奶奶便相帮助大姑家。</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这件事,引起了二爸的不满,二爸怒气冲冲地跑到蟠龙,质问父亲道:“你抚养儿子,应该先抚养侄儿,那是一个姓,怎么能先抚养外甥呢?你如果要抚养儿子,我把三儿子送给你算了。”父亲无奈的答道:“这全是母亲的注意,我还不到30岁,我谁家的孩子也不要,我一定会生下儿子的。你来了,也给孩子穿一身衣服,给你五块大洋吧。”</p><p class="ql-block"> 父亲越来越爱听好话,不管是谁?只要你阿谀奉承、点头哈腰就能得到好处;或者是耍泼皮无赖、死缠硬缠,也能解决问题。导致好多家人都嫌他处事不公,不能一碗水端平。</p><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他给人办了好事,到处张扬炫耀,本来人家是不想被外人知道的,他却是说个不停,到头来是出力不讨好,反而把人又得罪了。</p><p class="ql-block"> 二爷爷去世后,堂伯找到父亲说:“我家里太穷了,给老人的棺材也买不起,只能铺个门板或卷张席子埋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慷慨地说道:“那怎么能行?棺材钱由我出。”</p><p class="ql-block"> 可当堂伯去棺材店购买时,棺材店老板却说:“你买的话,是一块半,付现钱。”</p><p class="ql-block"> 堂伯急忙说道:“是我弟张根云付钱。”</p><p class="ql-block"> 店主站起身来,两手一摊,慢慢的说道:“那就不客气了,得付三块钱。”</p><p class="ql-block"> 堂伯赶紧跑回来,说明原由。</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听就气愤不已,勃然大怒,跑过来找店主麻烦。只见店主不慌不忙的说道:“就是了,给别人卖,是卖一块半。可是,给您卖,就得三块钱,我给您卖低了,害怕跌您的份、丢您的人呀!”</p><p class="ql-block"> 接着,店主又说道:“我就是要宰您这些有钱人,要么?我那里去赚钱呢?”</p><p class="ql-block"> 说完后,店主哈哈大笑,把父亲也逗乐了。于是,父亲就爽快地扔给了店主三块大洋。</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延安时,家里人开始了大逃亡,几位婶娘都跑回了娘家或到一些偏僻的亲戚家避难。父亲把一些不值钱的锅碗瓢盆赠送给了邻居、路人,把值钱的布匹、百货、粮食送回了散岔老家。剩下一些金银细软难以带走,带在路上也不安全。父亲灵机一动,就把数百枚大洋丢在茅厕缸里。</p><p class="ql-block"> 拿回老家的货物,埋藏在了对面山上一个废弃的墓穴里,墓穴埋过有钱人,上、下两层,墓道弯弯曲曲,七拐八拐的。家人们认为:此处村里人知之甚少,只有爷爷个别人知道,把货物存放这里比较安全。</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在掩藏的过程中,由于响动太大,被对面山上一个拦羊的老汉窥见。拦羊老汉也是当地人,熟悉地形地貌,就在坟墓的背面下方挖了一个小洞,最终把值钱的货物洗劫一空。</p><p class="ql-block"> 反倒丢在茅厕缸里的银圆安全无恙,因为战乱一年多,土地荒芜,没人挖粪便,施肥务弄庄稼。</p><p class="ql-block"> 蟠龙战役后,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了蟠龙古镇,但房屋遭到了飞机轰炸,残垣断壁。父亲把从茅厕缸里挖出的银圆洗干净后,很快就修复了房舍和店铺,给家人们提供了住所,继续经营百货、油坊和骡马店。</p><p class="ql-block"> 随后不久,66岁的爷爷患病而亡,由于还处于战乱时期,只得将爷爷草草掩埋。</p><p class="ql-block"> 1951年,在爷爷去世三周年时,父亲为了夸富显摆,按照陕北传统祭祀习惯,举行了三周年祭奠,邀请了县民众剧团和民间八班吹手,大摆宴席三天,方圆十里路的百姓,只要烧香祭奠,就可以免费吃喝。</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遇上国家为了巩固红色政权,开展了“三反五反”(三反是指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指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亲做事高调、爱张扬、不和人,就把做生意的父亲当成了工作人员,树成了浪费财物的典型,进行游斗批判。</p><p class="ql-block"> 随后,将多年经营的产业强制公私合营。父亲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牢骚满腹,不好好工作混日子。</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到了1958年大跃进,父亲又管不住他的那张嘴,信口开河,说了一些埋怨过激的话。就这样,一个文盲被打成了“右”派,发配到了青海德令哈劳改农场劳动改造。(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