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城市独特的老街风情

德华

<p class="ql-block">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是海南海口市一处独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主要集中在海南海口市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和解放路5条街区,因其沿街两旁保留骑楼建筑而得名,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骑楼这种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地区较为常见,在海口这样的热带城市,骑楼不仅为行人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场所,还成为海口城市的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  骑楼的建筑形态在西方殖民印度时期初步形成,后随西方殖民扩张而传入马来半岛,并以马来半岛为节点沿海上三条路径向太平洋沿岸的广州、海口、台湾传播。</p> <p class="ql-block">  1924年粤军第一军旅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负责海口扩建一事。为了搞好市政规划,他邀请众多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南洋侨民的回归不仅带回了金融资本,也带回了西方的建筑文化。可以说,南洋华侨是骑楼建筑产生和发展的强大助推手。</p> <p class="ql-block">  海口骑楼建筑群的布局形式是线状布局和片状布局的结合体,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布局形式,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布局形式,是一种典型的中外融汇、取精华以为己用的创造手法。</p> <p class="ql-block">  骑楼多为砖木结构,大都高两三层,最高不超过五层,立面分三段: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女儿墙或檐口。为了商住两用,多半是“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建筑布局。</p> <p class="ql-block">  骑楼楼台顶檐口的天际线多为波浪形、涡卷形、几何形雕饰,方形、半圆形、敞肩形、尖形等形状的窗户拱券弧线优雅大方,体现了欧亚混交的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  骑楼外墙体上的浮雕多姿多彩,栩栩如生,有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梅兰竹菊、莲池鲤鱼、松鹤延年、宝瓶等雕刻,蕴含着吉祥如意的寓意。仔细欣赏海口老街骑楼,其建筑风格还有所差异。</p> <p class="ql-block">  中式传统式的骑楼,上面光光的墙上并排开有两个窗户,屋面为挑檐,立面基本没有装饰,只是在檐口下或窗裙墙上有一些中国传统的线脚。</p> <p class="ql-block">  仿哥特式的骑楼,与中式骑楼在檐口以下的处理方式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檐口以上有女儿墙。仿巴洛克式的骑楼,主要是将仿哥特式骑楼的女儿墙处理成一片片巴洛克式的山墙。</p> <p class="ql-block">  海口南洋式的骑楼,是老街欧亚混交式中一种非常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在仿哥特式或仿巴洛克式女儿墙上开一个圆形或长圆形的洞口,以便抵御台风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骑楼老街,你可以看到老海口的生活场景,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沉淀,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美食、购买到独具特色的商品,是一处不错的重要景点,值得来一次观光与体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元月9日于海南文昌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