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培训,一言难尽

尘中拾趣

<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闲下时,自己盘点这一生还有什么事想做,还没有做成的。琢磨半天想到一件,那就是写作。起念不久后在手机上,看到一则写作课程招募通告。随后报名,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了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1事件起因,专业问题没有得到回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人于24年11月参加国内某作家,在网络上开办的作家班。12月3日晚间,在课堂上,F同学对我的作品进行点评时说,我的作品,不像“人物肖像”,建议我的文章改成散文。</p><p class="ql-block">这个建议让我很疑惑。我那篇文章,就是按回忆性散文写的人物。散文是四大文体之一,而人物肖像只是针对文章内容而言的,不是一种文体。同学可能没有弄清,两者间的关系有情可原,但没有想到的是,作为课程带领者的作家随即赞同了F同学的说法。当我提出异议时,她简单举例《藤野先生》是人物肖像。</p><p class="ql-block">课后我为了弄清楚这些基础的知识。去查相关资料,《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而且是一篇关于人物的回忆性散文。跟我理解的一样。那课堂上得到课程带领者所赞同的“不像人物肖像,改成一篇散文”这种说法,不仅会让我迷惑,也会让更多学员混淆概念。</p><p class="ql-block">参加课程,是为答疑解惑而来的。我随后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反馈给了该作家,但是没有得到她的任何回复。</p> <p class="ql-block">02 表达出来,却被要求撤回</p><p class="ql-block">怀着对这些基础问题的多重疑问,我12月6日写了一篇文章《被雕刻刀划过的伤痕》发表到了“美篇”,并转发到学习小组。文中所涉及同学,我做了模糊处理,用字母代替。并在发出后,征求了部分同学的意见。文章主旨聚焦在如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F同学看到文章后,在群里表达说我伤了她。文章在发表一个小时后,课程带领者说我的文章违反了“承诺书”,要求我撤回。我在看到消息后,先是犹豫,因为作家班不是以公开发表作品为主吗?更重要的是我并不认为违反了保密协议。可是看到对方有了情绪,我还是撤回了文章。</p><p class="ql-block">文章虽然撤回了,但我有了更深的疑惑。文中所涉及课堂隐私内容是指,同学名字和打分的分数吗?同学名字我已经用字母代替了,作品分数属于写作课程的隐私范畴吗?我不明白。(《被雕刻刀划过的伤痕》附后)</p><p class="ql-block">之前仔细看了作家班的招募通告。作家班第一目标就是提升写作能力与技巧,让学员从业余迈向专业。我这次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事件中我和F同学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对方给的伤害。事情发展到此,我还是期望课程带领者能给我们双方调解一下,毕竟我确实看到了F同学和我一样,有一颗对写作的赤诚之心。</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带领者是作家的同时,还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按她的职业素养应该站在一个客观角度,去解决和看待两个学员的分歧,尤其这个分歧还是由专业基础知识引起的。然而直到下节课开课前,我的等待还是落空了。</p> <p class="ql-block">03课堂上的“批斗会”</p><p class="ql-block">12月10日晚间七点,线上会议室内,课程带领者一开始便提到了我写的文章。说这篇文章内容中的“医生”两字泄露了同学的身份信息。而常识是“医生”两个字在没有个人身份信息,只跟在一个字母的后面,充其量只能表示一种职业。</p><p class="ql-block">她还说文章上的一些话也是泄露了课堂信息。至于具体哪些话?她虽然没有指出来,但她已经对我的文章定性了。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令我终身难忘,让我联想到一个词“批斗会”。</p><p class="ql-block">在她的认定下,得出课程的安全性受到了极大挑战的结论。接下来针对我的文章进行全体学员(共14名)的课堂讨论。让同学谈各自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有四位同学明确表示,我的文章对其没有影响,且能够客观看待。</p><p class="ql-block">有三位表示看到文章还是有点震惊的。</p><p class="ql-block">有两位的看法类似说这件事对她们最大的影响出现在了打分环节。面对被打低分的一些真实感受,而她们的感受和我是同样的。</p><p class="ql-block">有一位说文章冲击到了她,没有尊重她。她想过调换小组,也表示最近在积极地消化这件事。说到这里,该带领者给了她极大的安慰。</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同学说,粗粗地瞄了一眼文章,表示很震惊。说文章突破了“设置”。当然她讲的是,她所处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下,不经过允许是不能泄露信息的。可我明明上的是作家班,以写作为主,跟心理咨询室是截然不同的环境。写作班的课程的招募通告里明明写着五个主题写作,以写为主。</p><p class="ql-block">还有三位有相似的表诉,自己本身有逃避冲突的心理。同学的作品都认真看,就是不想说。一位同学对课堂提出了响亮的疑问,我们到底是来干嘛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课程带领者要求我发言。说实在的,这几十分钟听下来,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孤立,被针对了。</p><p class="ql-block">本身我和同学的分歧,带领者是最合适调和矛盾的人,没想到她的天平完全倒向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的感受。她首先把这个事件定调,然后才开始的课堂讨论。这样的讨论有何意义,有同学们表达我的文章并没有对其影响时,被其忽略和打断。而有些同学的发言却被她引导着放大了,真正的双标!</p><p class="ql-block">因为我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成文章,而且那文章的核心是要解决我在写作上的疑问和困惑。现在演变的结果是,我个人成为了众矢之的。这种阵势下,我发声有何意义?!</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课程带领者装模作样地对我所发表的文章,继而又引起“讨论”的这件事做了单方面总结:</p><p class="ql-block">我简单摘要如下</p><p class="ql-block">1.她说这是严重违反保密原则的情况,而且踩了红线。(在这一点上我与她持不同意见,我没有违反所谓的保密协议,而且我也没有签什么保密协议。)</p><p class="ql-block">2.需要我向相关同学道歉。</p><p class="ql-block">3.要求我要么自动退出学习小组,要么她把我移出学习小组。</p><p class="ql-block">4.如果我还想返回小组取决于以下两点</p><p class="ql-block">(a)写出书面申请,先获得四人组同意</p><p class="ql-block">(b)再由带领者在小组开会讨论,投票决定,但这个投票是一票否决制,但凡有一位同学反对,我无法返回小组。</p><p class="ql-block">一个写作课堂进行到了这里,我的写作专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反而被排挤出去了。不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把人当成问题给解决了。简直真是太可悲!太荒谬啦!</p><p class="ql-block">在无奈退出课程学习小组群前,我向该作家索要两年多以来的课程缴费正规发票。直到第七天下午,我才收到五份电子发票。</p><p class="ql-block">在发票项目名称一栏中赫然写的是“*其他咨询服务* 心理成长小组咨询”。可我明明报名的是作家班!这与作家班的招募通告完全不符。如果课程说明是小组咨询,那我绝对不会报名的。我感到被欺骗了!当我就这个问题要求对方回答时,对方至今躲着不回信。</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与其交涉,要求其返还我的学费。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应。试问对方,这样躲着有何意义?!你违反的是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退休人员,我抱着为了丰富自己生活的想法报名课程,可没想到能有如此的一番经历,真是“活久见”!</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想我的这段经历,就像我要去对岸的目的地,可是登上了一条破船。这条船根本无法带我去想去的地方。因方向不一致,甚至可能将我带向更幽暗的沼泽地。幸亏,现在我能站在圈外看这一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