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水田园松阴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10月30日早上从酒店出发,一看天晴气朗,查一下云和梯田要到11月5日才割稻,赶紧去梯田,因参加了征文,所以提前写了游记,这也是此次丽水行唯一遇上的晴天。</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lspkt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探秘之星征文】醉美秋色在云和</a></p><p class="ql-block"> 白银谷出来后首先去了去观瞻延庆寺塔,此塔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国保级文物,“唐风宋韵文化的金名片”。</p><p class="ql-block"> 因当时有点俗事,从门外望了一眼,然后去了松阴溪。<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 “寒流穿曲岸,支径入翠微。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才华横溢的诗人沈晦调到处州(今丽水)任知府,见到了瓯江支流松阴溪穿经松阳县时的迷人景色后,写下这首五绝的。<br> 松阴溪是瓯江上游主要支流,流经松阳县,在丽水市大港头入瓯江中游大溪。 <p class="ql-block"> 松阴溪虽被当地人谦虚地称作“溪”,其实河道很宽阔,翠绿翠绿的流水,平静而细腻,深幽而安详,就如同一块固体的温润的翡翠,看不见一丝浪花和波澜。</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枯水期,不少地方都是露出了溪底。</p> <p class="ql-block"> 松阴溪的两岸各成风景,百态千姿,如同一道溪风茶韵的天然画廊,是立体的画,是流动的诗,是醇香的酒,也是凝固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松阴溪由进入松阳后,挣脱了群山的束缚,河床展开,奔腾广阔的松古盆地上。古往今来,先民们在溪流上先后筑起了一道道堰坝,将源源不断的溪水引进盆地,浇灌出良田,这就是有着“处州粮仓”之称的松古灌区。</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处在独山旁边的白龙堰一观其貌,白龙堰始建于元代,里人周汉杰悉力鸠工而成。</p><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松阴溪南岸的青龙堰和北岸的白龙堰,就有了“松古平原熟,浙南米谷足”“浙南百姓丰衣足食,上靠松阳下靠平阳”的说法,也有了当今丽水“第一大粮仓”之美称。</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和天气关系,没有往上再去距离白龙堰上游500 米处的青龙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枝独秀横溪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原路折返去独山,这绝不仅是一座山,更是松阳地标,一座具有浓重符号性的文化意象。只要你身处县城,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独山与山顶楼阁。</span></p><p class="ql-block"> 登上独山,一眼看下去,白龙堰的拦水坝几乎呈一条直线,如长虹卧波。</p> 松阴溪流过松阳古城的地段,也只有这座郁郁葱葱的百仞山屹立在溪岸。此山独秀,一峰突起,所以也被称为独山。<div> 独山的山形如同一只踞坐的青蟾,可惜没有拍全景。</div> 松阳的山,不同于北方的粗犷,在行进间看到的都是苍翠清秀的。<br> 独山面松阳母亲河——松阴溪而起。山峦屹立千年,而眼前的小城却与河流一样奔腾不息。<br> 随着山的层层上升,视角不断开阔,远山连绵,新楼林立。<br> 山峰楼台倒映在松阴溪里,如同童话里的幻境,明澈祥和,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一枝独秀横溪阴,青林倒影千丈深”。<br> 独山不语,静静地看着松阳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发展到榜上有名的文旅目的地。 因山形如同一只踞坐的青蟾,所以山上的小阁就取名蟾峰阁。右下角署着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的大名。<div> 蟾峰阁始建于北宋时期,承载着松阳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蟾峰阁在2015年进行了重修,使之更加巍峨壮观。<br></div> 登阁环顾四周,惊现象古代诗人王应兰所赋的诗境:“长松最高处,不与万山连。矗立临清渚,凭虚近碧天。烟霞千古胜,钟鼓半空传。但尽皈依愿,飘飘竞欲仙。”<div> 唯一遗憾的是楼道漆黑无灯,爬楼有点困难。</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活着的清明上河图”</font></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松阳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独山下来便去寻找松阳老街,那天可真有点背,导航到老街附近根本找不到停车位,有了停车位又找不到老街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跟导航路线兜兜转转仍找不到北,走了好久忍不住问人,结果是别人答非所问地说,你要看什么?我却回到老路,答要找老街,更好笑的是这回人家懂了,说一直往前。</div></h3> 终于找到了,沿着老街漫无目的地闲逛,因时间关系,走马观花。<div> 明清古街上的传统店铺仍然还在,如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裁缝铺、草药店、修篾店、钉秤店、刻字店等。</div> 古城里的老街,每一个角落都镂刻着历史的印记,而我,仅是一个过客。<div> 故事中的这家邮电局引人注目,其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泥木结构,门额墨书“邮电局”三字。邮电局的建筑格局保存尚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div> 烟酒税局,松阳烟草种植历史可溯至清康熙年间,曾远销埃及、法国、奥地利、科威特等国。民国4年(1915),民国21年冬,合并处属十县稽征所为处属印花烟酒稽征分局,址设松阳。现在门额上“处属烟酒税局”几个大字仍依稀可辨。 <p class="ql-block"> 乍一看,很古朴,原来卖野蜂蜜的。</p> 这里还可看到这座建筑,其前身是清代的“万寿宫”,后由江西客商集资兴建“江西会馆”,20世纪50年代曾是工商会所,而后曾改为电影院,馆内至今仍收藏着放映电影的设备。现在,这里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馆内常年展示“松阳高腔”“木偶戏”“张玉娘诗词”等非遗传承项目。 古街全长只有300多米,却遍布小店、名店、老字号…… 元朴,这里是一处1843年重建的祠堂,建筑门厅明间檐柱为石质方柱,具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现是一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br><br> 逛过很多著名古城的老街,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游客,在松阳老街,几乎没多少游客。这里保留了比加原始、更加地道的本土风情。 仿佛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 这幢标着“非遗”的建筑,曾经有着那样的高贵和典雅。这是建于晚清至民国初年的建筑,上世纪二十年代曾是松阳县城有名的松源钱庄、集成布店、集成钱庄,抗战期间,是浙江省地方银行松阳办事处,自此起,经修缮改造成为当时松阳县城仅见的中西合璧、临街立面颇有上海外滩欧式风格的建筑。<br> 松阳明清古街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多为清代至民国建造的土木结构二层楼房。<div> 小城很安逸,老街很清幽,很多老建筑修旧如旧,斑驳而不残破,通过细节处的雕花和文字介绍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时代风华”。</div> <p class="ql-block"> 回酒店,再也不想去昨夜的饭店了,在其不远的一家饭店,点了红烧杂鱼、烧鸡块、青菜、两瓶啤酒和米饭,才110 元,菜品新鲜,人气旺盛。临走看到店中还有橘子,想买一点,老板娘说这是自产的,送了我两个。</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船形传统村落”</font></b></div> 10月31日早上乘台风到达之前来到界首古村。<br> 界首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紧扼富庶的松古平原入口处,东南距松阳县城二十公里,西北与遂昌县交界,故称界首。<br> 也许来得较早,没有其他游客。村内文物古迹较多,先见到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处州最早的女子学堂),保存较为完整。<br></div></h3> 从旁边穿堂而过。 <p class="ql-block"> 一条千年古驿道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村,精致漂亮。</p> <p class="ql-block"> 这里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的正门吧。</p> 街道上的内外大门,青石门框,水磨砖门墙,大门顶饰以砖雕四字门额,如“惟善为宝”“奎壁联辉”“长庚献瑞”“玉树芝兰”“积厚流光”“种德道安”“世德流芳”“率由旧章”“福以德基”。 <p class="ql-block"> 禹王宫位于界首村老街中段,刘氏宗祠南侧,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正面彩绘门神图案,明间门两旁置放一对抱鼓石,门顶悬挂“禹王宫”匾额。</p> 这些古建筑白墙灰瓦,硬山顶,中轴线上对称布局,门楼、厅堂、格扇门窗等装饰多样,木雕、砖雕技艺精湛,题材丰富。 <p class="ql-block"> 据《刘氏宗谱》记载,元末明初,刘姓人从青田九都迁入界首,渐成望族,至今村中刘姓为最多,这是刘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宗祠中轴线上壁正门砖雕门额“刘氏宗祠”,两侧雕奔鹿花卉图案,墙脊花砖叠涩出跳,门前置石旗杆一对。</p> <p class="ql-block"> 刘姓始迁祖刘堡于明朝中叶迁居清溪即界首。高大的石拱门上楣分别横书“怀德古里”、“彭城旧家”、“松川锁钥”匾额。</p><p class="ql-block"> 这座刘邦诏公侧室陶氏的节孝牌坊,足见古代对“百事孝为先”伦理道德的推崇。古牌坊与刘氏宗祠、禹王宫以及连续三座古拱门,相挨相伴踞于村中心,树起了界首村古建筑独特的气派。</p> 界首民居群大多是清早中期的建筑,据文物部门考证,界首村至今保存20多幢较为完整的古民居。每幢大宅内往往住有多户人家。<div> 路上不时有些原住民走过。</div> <p class="ql-block"> 独自行走于此,时光仿佛停止。</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古民居群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连绵成片,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p><p class="ql-block"> 来到易居堂,建于乾隆年间,为刘姓长房邦诏公故居。大门紧闭。</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里住着一位刘姓老人,自幼聋哑,自学写字画画,题材主要是界首村的过往,被称为“记忆中的界首”。</p> <p class="ql-block"> 这里似乎还没修缮好,但仍然掩不住往日的风华。</p> <p class="ql-block"> 墩厚堂,这里都是随便出入,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外墙虽已斑驳,不掩昔日气度。</p> <p class="ql-block"> 一方见天,高耸的马头墙如入云端。</p> <p class="ql-block"> 府里的古罗汉松。</p> <p class="ql-block"> 名高少府。此房建于清朝乾隆年间。</p><p class="ql-block"> 2016年,松阳县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拯救老屋”行动,老屋如今修旧如旧。</p> 这里碰到了热心的村民,她们不厌其烦地介绍哪里可以拍到“大”宅院,也告诉我们这里并非这么冷清,双休日有不少旅行团队。 这幢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屋子现如今看上去宽敞整洁,梁柱上的雕花栩栩如生。 <p class="ql-block"> 再来看看“一亩居”。这座建筑原为震东女子学堂创始人刘德怀故居,曾是界首村震东女子学堂旧址,同样建于乾隆年间,占地面积正好合一亩,“一亩居”由此得名。</p> 可惜大院内有恶犬狂吠,我自避之不及,哪敢上前。村民也说,这条狗有点凶,主人不在。那还了得,赶紧催某人一起撤了。某人有些悻悻然…… 掉转方向,向南而行。 <p class="ql-block"> 来到与村基本平行的松阴溪。</p><p class="ql-block"> 开门见溪,远山如黛。这是界首村的真实写照。</p> 震东女子学堂居然还有幼儿园。 这张图清晰标注出界首村的形状,背倚屋后山和万寿山,面临松阴溪,村前左右分别环绕着朝岩山和狮子头山,古村落依山傍水,临溪而建,呈带形块状聚落,这是一个以“船形”布局著称的古村落,仿佛一艘历史的巨轮,静静停泊在松阴溪畔。 <p class="ql-block"> “北有界首,南到堰头。“我去了堰头,又到了界首,头尾全了,向下一目标——遂昌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