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久知齐鲁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圣人之乡,遍地辉煌。</p><p class="ql-block"> 带着多年的热望,于2024年11月4日,我们一行4人从一海之隔的大连,飞行了不到40分钟落地烟台奔蓬莱,踏上了寻访曲阜之路。</p><p class="ql-block"> 至交大哥是山东牟平人,归属今之烟台。从小来到东北,70岁后,愈发对故乡魂牵梦绕;笔者三尺讲台耕耘30年,对大教育家孔子景仰至极,故对山东心驰神往。于是共携伴侣出游。</p> <p class="ql-block">天苍苍,海茫茫,蓬莱与我两相望。八仙过海登陆地,“人间正道是苍桑”。</p> <p class="ql-block">大哥,回到故乡可曾有“故园三十二年前”之慨?看到您温暖的笑容,您此刻一定幸福溢满心间。故乡,是您一生最美好的回忆,是心中永远的净土。</p><p class="ql-block"> (故园三十二年前,为毛泽东律诗诗句)</p> <p class="ql-block">海风劲吹,飘乎欲飞。移步换景,沐浴光里。</p> <p class="ql-block"> 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深印在脑海里,如今站在雕群前,眼前不由得浮现出铁拐李将铁杖抛入海中呈现一座桥的情景,而何仙姑坐莲花之上悠然过海真是美得令人神往。出身于书香门第、聪颖过人的吕洞宾通过修炼最终得道成仙,成为道教“北五祖”之一,多神奇!</p><p class="ql-block"> 同舟共济赞八仙,一技傍身达彼岸。</p> <p class="ql-block">原汁原味的蓬莱阁原址,云白得耀眼,天蓝得迷人。莲莱阁静对着大海,令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是一个古建筑群,在临海的丹崖山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陀寺,三清殿,吕祖殿,白云宫,天后宫等。</p><p class="ql-block"> 蓬莱阁与藤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但蓬莱阁是唯一保持原址和古建筑形式的木质建筑,尽管960多年过去了,仍保持北宋时建的原貌。(经多次修缮但未重建)</p> <p class="ql-block">虽没有血缘关系,但40多年的交情滋育了一对亲切的姐妹花和一对情意厚的好兄弟。</p> <p class="ql-block">九宫格中间的黄衣女是导游小花,为人热情亲切,为我们辛苦的拍下多多的美照,连连称赞我姐长得真美。其实,不仅美,更年轻,岁月从不败美人。</p> <p class="ql-block"> 情深深,碧海奏乐;意绵绵,蓝天礼赞。50年前,“幸得识君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大哥夫妻二人由甜蜜相恋到夫唱妇随,再到伉俪情深;男人在县为官一身清廉,女人勤俭持家在工作上也成绩斐然。今年适逢金婚,铸就爱的最高勋章。</p><p class="ql-block"> 相爱五十年,风雨同舟;携手半世纪,爱如初见。</p><p class="ql-block"> 祝金婚续梦,执手携老到白金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 相伴乐游在蓬莱,蓝天碧海我为仙。执手四十五年,蓝宝石婚晏晏。蓝光高雅神秘美丽,夫妻相携无畏风雨。只“愿我如星君如月,岁岁流光相皎洁。①。”祈“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p><p class="ql-block"> 注: ①为宋·范成大《车遥遥篇》</p> <p class="ql-block">人间仙镜美如画,有幸畅游到蓬莱。</p><p class="ql-block"> 蓬莱阁入口处正门高高的门楣上笔力雄健的四个大字“人间蓬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书法手迹,令人驻足观仰。</p> <p class="ql-block">进入蓬莱阁景区向里行走,惊喜地见到了爱国名将戚继光的铜像,铜像身披铠甲,头冠缨盔,双目炯炯有神望向远方,一身威武豪气,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这位出身将门的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是一生战功卓著的旷世名将。</p><p class="ql-block">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语)“岂容倭寇来逞狂……世世代代威名扬”(《家国梦》主题曲)。</p> <p class="ql-block">丹崖仙境坊,上面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董必武题写,是蓬莱阁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丹崖仙境”前,停驻诗画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主阁内稀有的瓯塑浮雕壁画“八仙过海”,很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蓬莱阁有个“陈抟老祖”留下的墨宝“寿”字碑图(其人活了118岁),我们自然与“长寿密诀”亲密接触,人过留照。</p> <p class="ql-block">在蓬莱阁西侧有个避风亭最神奇,12级海风吹不进去。站在亭前的城墙可观赏海市蜃楼,当年苏轼到此为官五天就看到了这一奇景,在卧碑亭内留下了书迹《题吴道子画后》和《登州海市》诗,楷、行、草三体皆有,成了蓬莱阁之宝。</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宿在古色古香的隐居蓬莱酒店,窗对面即是蓬莱八仙雕塑及亭阁与大海,真正融入仙逸的蓬莱之境了。</p> <p class="ql-block">次日赶往下个景点,大哥惦念家乡大馒头的味道,但饭店没到点,司机韩师傅便回家取了一个来。哎,这浓浓的故乡情啊!山东的百姓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早已亲身体验过的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早上8点27分,大哥夫妻俩的儿媳斌宝就把青州的天气预报发了过来,提醒我们酌情穿衣。又接连发来我们参观景点的有关资科。这拳拳的亲情啊,滚烫滚烫的。</p> <p class="ql-block">路上远远望见泰山,似乎平缓不高。但实际上是因为远的视觉差。曾去过泰山,站在山脚下仰望,连山的中部都看不到,那时才真正懂得孟轲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哲理意义。如今又深悟了苏轼“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处。</p> <p class="ql-block">到了青州博物馆,正是太阳明艳时,赶紧拍照定格我们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 带着对历史名城的景慕,带着对“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馆”(名画家黄冑)的青睐,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注: 青州,在上古时即被大禹划分定为九州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外观看,建筑庄重大气。由高台、阙楼、坡屋顶呈现出来的是典型的汉唐风格,透着种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虽只属县级之列,却是2008年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上榜的一家县级博物馆,可见地位非同小可。</p><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大厅,正面一幅实木巨画凸显出馆里的一些代表性珍藏,有的甚至是全国之最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状元卷</p><p class="ql-block"> 这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青州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中国近一千三百年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现存的状元卷。</p><p class="ql-block"> (深感震撼,真乃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卷首是万历皇帝御题的“第一甲第一名”,被称为“千古一卷”,为博物馆镇馆之宝。其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成为海内外孤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状元卷视频</p><p class="ql-block"> 试卷长近3米,正文共2460字,字迹工整,竟无一处修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笔者避过众多游客,用心录了41秒的视频,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睹。</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始于唐止于清共1283年,提供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途径。如今再无三级递考,终聚一处批卷的可能,为此状元卷成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二、东汉“宜子孙”玉璧</p><p class="ql-block"> 这块玉碧是国内罕见的刻有汉字的汉代玉壁中最完美的之一,造型佳,体形大,雕刻精湛。篆书“宜子孙”寄寓“子子孙孙宜室宜家,香火旺盛”的美好祝福。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三、青州微笑</p><p class="ql-block"> 青州博物馆最出名的是“青州微笑”,即以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为代表的一批青州风格佛教造像,面含微笑,惊艳了世界,被一些学者称是“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静谧从容,面带一丝神秘的微笑,来自时光深处的造像,静静伫立在眼前,怎能不让人喟叹是“惊艳世界的美”。</p> <p class="ql-block">这尊东魏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俊逸清朗,面容含笑,堪称青州风格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多么温馨多么美,被深埋地下800年的造像,一旦拂去历史的尘埃,便被定义为青州的表情,成为蜚声世界的“青州微笑〞,成为青州响当当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馆藏宝物很多,只能挑些印象深的回忆。比如下面拼图里左上角的“战国金环首”,以鹿和鹰打造整体造型,是一个剑把手。此造型的器物曾在东、西亚有所发现,属于斯基泰文化。金环首的出现,是战国时期青州城域外贸易往来的见证。(黄绿色的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青州这座历史名城,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既是状元(6位)进士(180多)之乡,也是历史名人在此为官、居住或游历的宝地,例如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等。</p><p class="ql-block">(下图关于李清照的内容是网上视频得来的)</p> <p class="ql-block"> 因住宿在青州古城的“建国·璞隐酒店”,就利用饭后的时间去古城内街巷游览,目睹了山水城一体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 古代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我们恰好来到“海岱都会”街巷对街景“采风”,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感受到一股远古吹来的风,沁人心脾,惬意畅快。</p> <p class="ql-block"> 日月轮转,日历掀过新的一页,一行人游兴大发来到曲阜游三孔——孔庙、孔府、孔林。</p><p class="ql-block"> 要进孔庙需先入“万仞宫墙”的古城拱形大门,因孔庙“扎根”在古城里。</p> <p class="ql-block"> 怀着兴奋与激动终于来拜读孔庙了。孔庙的建筑群贯穿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起步的金声玉振坊是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石柱顶莲花宝座上各蹲踞一个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辟邪,真好!更好的是“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由始至终。比喻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或声誉广为传播。这名起的简直绝了,极为契合孔圣人。</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依次有三个门坊。黄字的是棂星门坊。棂星,即灵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可见对孔子的敬重。高高的圆石柱中缀有祥云,柱项是怒目端坐的天将,仿若谁敢来冒犯,定将有来无回。</p><p class="ql-block"> 蓝色字门坊“太和元气”出自《易·乾》:“保和太和,乃利贞。”是指天地、日月、阴阳汇合之气能够和谐统一地相融在一起。此坊意喻孔子的思想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大和境界。</p><p class="ql-block"> 右侧门坊所题“至圣庙”源于宋贞宗祥符五年,追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而《史记·孔子世家论》早已述道:“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衷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可见古代帝王也是饱读诗书之人。</p> <p class="ql-block">走在孔庙里,但见古木参天,绿意遮望眼。而且,许多都是有“身份证”的三、五百岁长寿者,有的甚至是过千年的树中王者。</p> <p class="ql-block"> 大哥夫妻俩最先走向的圣时门,显然与前面的牌坊不一样。深红墙皮,杏黄墙里,屋顶覆盖着碧瓦,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给人一种深邃严整之感。清雍正八年钦定为孔庙正门。取名是因为孟子认为古代圣人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这是多么推崇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按中国古代天子五门的礼制,孔庙建了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和大成门。每道门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和浓重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移步抬头,弘道门三个大字跃然眼前。弘道,顾名思义,弘扬大道或正道。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等之道,多么贴切!在孔庙里,时时刻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p><p class="ql-block"> 游着赏着,又来到大中门前。大中门,主要是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赞扬,对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甚是推崇。寓意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自我教育、修养人性,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尊重事物本身的发展途径,以达到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堪称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环视孔庙道旁、栏畔、亭内处处安放着石碑,座座都是对大思想家孔子的盛赞颂德,感化着人心。其中的“大明诏旨”是在史上创建了“弘治中兴”的明孝宗朱祐樘所重立,上书“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可见孔子所建是广泛而久远的不世之功。</p> <p class="ql-block">绿荫掩映的奎文阁(又名藏书楼),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是一座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书籍、墨迹的楼阁,是仅次于大成殿的高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内矗立着13座碑亭,是历代帝王为修建孔庙、祭祀孔子所立的石碑而建。现已然成了“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13座碑亭南面8座北面5座。院里共有唐、宋、金、元、明清六代巨碑50余幢,书法艺术上,真草隶篆各有千秋。除汉文外,还有八思巴文(原代蒙古文)和满文。若是书法爱好者可大饱眼福了。</p> <p class="ql-block">“天子五门”的第四道门——红底黄字的同文门格外鲜亮,同文门也称参同门,取孔子之德与天地参同之意。孔子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晚年从事整理古代文献,对我国文化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因而以“同文”命名,涵义颇深。</p><p class="ql-block"> 第五道门“大成门”,蓝底黄字透出一种贵重之气。“大成”是亚圣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综上,每道门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就带着一种拜读学习的情愫来圣人之乡游赏的,立时感到生命的厚度都增加了。幸甚,甚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后,是一座十字结脊的重檐方亭,四面悬山顶,黄瓦朱栏雕梁画栋,上题“杏坛”二字。这便是当年孔子“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之地。当年的杏坛只有土台,环植杏树,金代在坛上建了亭,即为今之貌。杏坛,于我久已种草在心,心驰神往,在圣坛之前,极为动情,几乎泪目。从教一辈子,深知教育祖师爷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譬如他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等全是教学中最科学又实用的。而他最重大的贡献是: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开创了私学之先河,在杏坛讲学授陡,给穷苦之众以温暖和未来。这是功在千秋、德扬万古之为。即在今日,也是国之和之兴的举措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大成门的东侧有颗挺拔高耸的古桧树,据载原为孔子亲手所植,曾是孔子学说精神不巧的象征。得以在记事碑旁留影,庆幸不已。</p> <p class="ql-block">杏坛后面,就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是中国最大的祭孔要地。整个大殿金礕辉煌,气势磅礴。其前廊有10根大理石柱,上面各精雕两条戏珠的神龙,龙姿飞扬,栩栩如生,工艺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一售香祭拜处,香火不断,祭拜不穷。笔者毫不迟疑地虔诚祭拜,一为呈上敬意,二为祈愿。</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内最高建筑,高24.8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围绕回廓,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子逝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之后历经大修、迁址与扩建。为了尊孔,曲阜最高建筑也不得高于24.8米,所以,所见皆无高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下图分别是从正面和侧面拍的照片,真是一代圣哲万古师表。</p> <p class="ql-block">在孔庙最后一座圣迹殿院内,有孔子的故宅,是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也是当年孔子居住之处,旁边有一口古井,据传是孔子的饮水井。井栏出入口的两根石柱是响石,我们敲击真的发出清越的金属之声。</p> <p class="ql-block"> 院里有几棵银杏树,有的金灿灿的耀眼,有的深深浅浅的绿夹于淡黄中,加之古老树干和周围的红墙等古建筑,拍出的照片,不只有格调和意境,还增加了照片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走出孔庙,到了孔府后面的街巷,身在现代里,穿越古风中。从下面视频和照片可一瞥曲阜城的古貌。</p> <p class="ql-block">孔府</p><p class="ql-block"> 出了孔庙向东行就到了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因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封“衍圣公”,后宋微宗时又封为世袭)。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分前后九进院落,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人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下面拼图底中部是孔府大门全景,左右是一副门联,上面高悬“圣府”门匾。(纪晓岚留书)</p> <p class="ql-block">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多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宫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籍、司乐等六厅办事机构为孔府服务。</p> <p class="ql-block">“圣人之门”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门,穿过此门是“重光门”,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门楣因是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扁额,所以称“重光门”。</p> <p class="ql-block">因拍照片时拍全照拍不到牌匾,就加拍了一张牌匾特写,拼为上下双格图。</p> <p class="ql-block">在大堂与二堂的连廊内,便是著名的冷板凳。因贪官严嵩求孙女婿孔尚贤去皇帝面前求情遭拒坐了冷板凳,以后官员来办完公务后,都不敢在这里坐了。</p> <p class="ql-block"> 在孔府的三堂内正上方悬挂着一个“六代含饴”的牌匾,匾的上方镶有“乾隆玉玺”大印,牌匾上四个字为乾隆亲手书写。这个匾额是为了表彰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的高祖母诰封衍圣公一品夫人黄氏而题写的,展示了孔府的繁荣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孔府的建筑与装饰和御赐收藏等都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是孔府内宅门照壁上的像麒麟的动物,名为“贪”。寓意是戎贪,知足常乐。</p><p class="ql-block"> 画图上的“麒麟”,脚下和周围布满了宝物,但不满足企图吞噬太阳,结果欲望终不能满足。孔府将画放在此处,出门即能看到,以此提醒子孙,莫要有贪欲,免得一切空。相当于一条家训。</p><p class="ql-block"> 家风正,常自省。千年业,薪火明。</p> <p class="ql-block">中居,即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内宅的前后楼是府上老爷、太太、少爷和小姐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此图是内宅后楼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在孔府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照片,他是最后一位世袭衍圣公的孔府后人(后来去了台湾,因故未回且病故葬在了台湾)。</p> <p class="ql-block">孔府后花园的百年壁画</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作的特别之处在于,无论怎么变换角度,观者都会觉得那条道对着自己,有种让人走过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寓意: 人人有路走,路就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运用透视原理的绘画技巧,才有此奇效。作者是孔府名画匠人马秀文。(在画作接近尾声时因故中断,后由其子马兴国与徒弟一起完成)</p><p class="ql-block">条条大路为你开,挺身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里著名的五柏抱槐,称五君子柏,被称为孔府的镇庭之宝。</p><p class="ql-block"> 五株柏树的中心夹抱着一棵槐树,据说是一棵柏树被雷劈分五片,有颗槐树籽落在当中发芽,为不同种却同根,相携而生。象征相互依存,忠诚、友爱和团结。</p><p class="ql-block"> 雍正为它题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寓意为孔子的儒家思想向外扩展发扬。</p> <p class="ql-block">在孔府的后花园出口前,竟有这样一棵形整姿美色靓的银杏树,令人喜爱不已。随意树前站,人与自然便融成一道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北出曲阜城门取道去孔林,有两行苍桧翠柏夹道而立,即孔林神道。</p><p class="ql-block"> 神道中间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正对孔林正门,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4),清雍正十年(1732)重修。该坊为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结构,俗称“五门牌坊”。只有皇帝的牌坊才可建造成六柱五门,可见孔子地位的尊贵。</p><p class="ql-block"> 此坊是曲阜现存最大的石坊,寓意孔子思想犹如林内松柏,万古长春。思之,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孔林</p><p class="ql-block"> 是孔子及后裔的家族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p><p class="ql-block"> 去墓地需进“至圣林”园门,下图即是孔林大门。之所以称“孔林”,是因孔子去世后,众多弟子为表哀思之情,在墓地种了很多松树和柏树,多木成林,以故名“孔林”。</p><p class="ql-block"> 里边有座享殿,在孔子墓前,是供奉祭祀用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拜读完“三孔”,犹如生命汲取了新的营养,感恩今生从教并于龙年达成夙愿。恰遇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年,又适逢“三孔”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十周年。而早在9月27日于山东曲阜,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启幕,让世界读懂“子曰”的新篇章铸就了。</p><p class="ql-block"> “三喜”临门赴曲阜,致敬“万世师表孔圣人!</p><p class="ql-block"> (此图片来自网络,借此呜谢!).</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旧址,现为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该旧址由礼堂、教学楼和考棚组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礼堂为集会、演讲等主要活动场所。教学楼是德式两层砖木建筑结构,为学校主要教学场所。考棚建于康熙年间,原系三进府衙式建筑。现存仪门三间,大堂和二堂各五间,为真正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曲阜师范学校旧址,是孔氏“家学”千年未迁儒根之地,有着“圣脉儒根”的地缘优势。院内保留着明代督察院、清代考棚等建筑群和碑刻文物,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 加之有红色基因,于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遇见的都是天意,能拍照缘于幸运!</p> <p class="ql-block">大灵岩寺泰山北,此时银杏在云端。</p><p class="ql-block">始建东晋史悠久,四大名刹咱在编。</p> <p class="ql-block">名山勝水之地,缘结情深之人。</p><p class="ql-block">逾千年辟支塔,石墙长奇绝树。</p><p class="ql-block"> 1400多年前东晋时期,有一位高僧叫朗公,来这山讲经说法,听得岩石点头,猛兽归伏。朗公说“此山灵也”。遂在这里开山建寺,叫灵岩寺。</p><p class="ql-block"> 左上图那像拄杖登山的老者,据说就是当年的朗公,好形象也好感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晨钟悦耳景清明,五步三泉令人叹。40罗汉“可谈心”,佛教文化厚渊源。</p> <p class="ql-block">“深山猫猫寺,悠悠四门塔。”浓绿九顶松,影视“黑悟空”。济南打卡地,隽永古今情。</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灵岩寺和四门塔,走进济南风景名片: 趵突泉公园。</p><p class="ql-block"> 首先看到了趵突泉周围的“金线泉”“皇华泉”“漱玉泉”和“柳絮泉等。池池水清澈,泉泉有围栏。干净,整洁。漫步观景,惬意放松。</p> <p class="ql-block">听着导游慢慢聊,泉城景独好。</p> <p class="ql-block">幸运之神眷顾,游赏趵突泉巧遇菊花展。真是: 游泉晚秋意,菊花正当时。</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态有佳色,高依低挨散幽香。头一次见到如此花色齐全、品种众多的美菊,浓淡深浅铺满园,美酷了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虽遗憾手机已老旧,黯淡了盛菊明颜)</p> <p class="ql-block">顶配华为真给力,拍下丽菊美逆天。</p><p class="ql-block">暗暗淡淡白粉紫,融融冶冶耀眼黄。</p><p class="ql-block"> (化用李商隐的《菊花》诗)</p> <p class="ql-block"> 在趵突泉周围的名胜古迹中,李清照纪念堂非常醒目,一下子牵引了我们的衣襟。只见门庭雅观清丽,和堂中主人婉约派女词人的风格贴切吻合。</p><p class="ql-block">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塑像,静静的伫立在纪念堂中,素洁秀美,温婉而有灵气,给人一种宁谧与美好的感觉。正如诗人臧克家的题联 :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无论她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还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句,此刻都低吟在耳畔,轻轻的述说……</p> <p class="ql-block"> 在“洞天福地”门前,和资深导游小宗(中)拍个合照。从曲阜到济南一直是宗导陪我们在景区游历,他虽年轻却知识储备丰厚,讲解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颇得我们好感。👍👍</p> <p class="ql-block">柳拂花映的小珍珠泉。</p><p class="ql-block">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凉房,一泓映绮疏。</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p><p class="ql-block"> ——宋·杨万里《新柳》</p> <p class="ql-block">景美人亦美,优雅照水姿。</p><p class="ql-block">年老芳华在,岁月如歌诗。</p> <p class="ql-block">爱意满满相携路,泉映最美夫妻情。</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来到名闻遐迩的趵突泉时,四周已人头攒动,游人如织,可见观者之多,景点之热。</p><p class="ql-block">初观泉景,诚如古人所写:“济南城西天下绝,珍珠金线交横发。伏流到此倏复通,平地跳出三白龙。”</p><p class="ql-block"> 待观赏片刻,方觉“拂开玉镜涵无影,看涌银涛喷雪香”的描写美极妙绝! </p><p class="ql-block"> 泉水清澈甘美,每天涌出七万立方米,难怪乾隆帝挥毫为“天下第一泉”。</p><p class="ql-block">(第一首诗出自清·顾我锜《趵突泉》,第二首诗出自清雍正《趵突泉应制》)</p> <p class="ql-block">“水光潋滟晴方好”,霞光万道景愈奇。菊卧池边丛丛雅,柳垂池塘鱼相嘻。</p><p class="ql-block">那袅娜展瓣的白龙爪菊雅如雪清如霜,恰是菊中高洁的女皇。而花团锦簇中红得恰到好处的圆朵菊温婉大方,美艳可人。</p> <p class="ql-block">五彩缤纷菊花璨,“更将金蕊泛流霞”。深浅绿中三抹红,人在景中一幅画。</p><p class="ql-block"> (诗句引自苏轼《赵昌寒菊》</p> <p class="ql-block">珍珠朗润,波光粼粼。这水色泉景在团柳翘亭的青睐中美得无与伦比、令人心醉。清朝学者纪晓岚曾留诗句云:“壶壶琼浆出趵突,只留一壶沏茶饮,余下都倾大明湖。”大明湖,我们去也。</p> <p class="ql-block">日落星升的晚上,我们来到了“巍峨雄峙贯长虹,彩锦云䇳幻境中”(张国贤)的大明湖。夜色里大明湖畔的超然楼,亮灯时间,灯光璀璨美不胜收,是夜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而走向大明湖的其他处则幽静无声,呈现出夜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晚上下塌湖边酒店,轻啜一口酒店特供的泉水冲泡的茶水,清香满口。</p> <p class="ql-block">次日早晨漫步湖边,登上拱桥,迎着东升的朝阳,信步赏景,只见 : 碧水悠悠,垂柳依依。竹林青青;赋闲在家的老人在水边悠然的弹唱,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令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难怪人传李清照有诗云 :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p> <p class="ql-block">四处山光接水光,垂柳依依丝绦长。“风定湖光作明镜”,绿荫恋恋簇湖旁。</p><p class="ql-block"> 大明湖啊,“看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水悠悠,情悠悠,沉静恬淡绿盈眸。爱你,永远藏心底!</p><p class="ql-block"> (上段一句诗出自{元·余正西《明湖曲》},下段两句诗来自{金·元好问《游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下午1时许,我们按预约来到了山东博物馆参观。在这里,我们将有多少收获?好期待。</p> <p class="ql-block">在山东博务馆一楼大厅里,和一路辛苦开车的韩师傅(中)拍张合照,以纪念此次山东之行结下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馆内,雄阔大气的感觉扑面而来。馆顶上是巨大的圆形墨绿色的“鲁国大玉碧”,源于镇馆之宝大玉碧激发灵感而来,好似历史之光穿越过来照耀在穹顶。</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藏品丰富,截止2022年末,共有藏品201652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9027件/套。博物馆荣获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大厅空间敞阔,布局精妙。大理石地面光亮如镜,台阶上方是巨幅壁画: 海岱日出。周围是18根壮直的大粗柱子将大厅围成立方体,柱子上端有祥云浮雕代表天空;下部与柱裙为深色象征大地。合起来则是天圆地方。整体特点既庄重典雅,又具开放创新之气。</p> <p class="ql-block">山东博务馆十大镇馆之宝(一)</p><p class="ql-block">1.红陶兽形壶</p><p class="ql-block"> 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展现了当时的智慧与艺术,猪的造型生动,憨态可掬。</p><p class="ql-block">2.蛋壳黑陶杯</p><p class="ql-block"> 是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薄如蛋壳的工艺代表了古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p><p class="ql-block">3.亚醜钺</p><p class="ql-block"> 商代的青铜器,展示了商代青铜器精湛的工艺。在古代除了是特殊的武器刑具外,也是种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4.颂簋</p><p class="ql-block"> 系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种盛食器,具有极高的书法和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5.九旒冕</p><p class="ql-block"> 是明代亲王的冕冠实物,始于黄帝时代,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二)</p><p class="ql-block">6.鲁国大玉璧</p><p class="ql-block"> 是战国时期的玉壁,工艺精湛,线条流畅。是古代统治者祭天的礼器。</p><p class="ql-block">7.西汉兵法竹简</p><p class="ql-block"> 包含了《孙子兵法》等重要兵书,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8.甲骨文</p><p class="ql-block"> 是商代晚期的占卜记事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馆内共藏5425片甲骨,有1000多片一级品。</p><p class="ql-block">9.东平汉墓壁画</p><p class="ql-block"> 是我国早期绘画艺术的珍品,其形态生动逼真,线条流畅,展示了汉代美术的进步和技法,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现已被评为十大镇馆之宝之首。</p><p class="ql-block">10.双生图轴</p><p class="ql-block"> 是清代著名画家郑燮(号板桥)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双松苍劲挺拔,与竹、兰、石、题诗错落分明,相互映衬。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p> <p class="ql-block"> 鲁绣,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其中的文绣历史悠久,兴于春秋,至唐而盛。鲁绣独具一格,绣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绣虎,虎虎生威;绣山,山山峻秀。</p><p class="ql-block"> 山东的丝绸也名闻遐迩,齐纨鲁缟在春秋就名盛一时,从成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可知其质薄精美细腻,丝绸之路的“白练”就是齐鲁为主产地。</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鲁绣,此图以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为内容而成。动漫式的画面,桃李花落缤纷,李白饮酒兴酣,妙不可言。</p> <p class="ql-block">梁山古船(明洪武1368——1398) </p><p class="ql-block"> 在展馆里一见到出土的梁山古船,眼前立刻浮现出梁山泊: 方圆八百余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梁山好汉们乘船排浪前行“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情景,不禁有些热血上涌,见到《水浒》描写的实物的感觉真是又惊又喜。</p><p class="ql-block">(1956年山东梁山县西北宋金河支流内出土)</p> <p class="ql-block">古船的四爪铁锚,上刻有“甲字五百六十号八十五斤洪武五年造□字一千三十九号八十五斤重”铭文。(和古船一样都是1956年宋金河内出土的)</p><p class="ql-block">岁月啊,你带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带不走这片土地上的古物遗迹。</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墙展上,列出了当时著名的三大氏家,有清河崔氏,清河房氏和泰山羊氏。其实还有一大氏家,那就是书圣王羲之,出身名门世族——琅邪王氏(今山东临沂)。</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山东没留下一笔书法家的墨宝。在青州博物馆笔者录了一小段王義之挥毫的视频,权且放在这看一看书圣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古代,我们比较熟知的医学大家有战国时期的“医祖”扁鹊和东汉的“医圣”张仲景以及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等,但在山东还有位北宋的儿科医圣钱乙。其人对儿科病的治疗很有建树,可谓幼科之始祖。</p><p class="ql-block"> 山东的人才真是数不胜数。遍布各个领域,推动历史文明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展馆还有许许多多的宝藏,只能一笔带过挂一漏万了。</p> <p class="ql-block">回首磅礴大气的山东博物馆,令人回味无穷。更让人难忘的是齐鲁大地的钟灵毓秀。</p><p class="ql-block"> 除了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外,还有书圣王義之,兵圣孙武,智圣诸葛亮等。此外农学家贾思勰,木匠鼻祖鲁班,杰出小说家蒲松龄和“词中之龙”辛弃疾……</p><p class="ql-block"> 祈愿山东,永刮齐鲁劲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旅游的第一天吃蓬莱小面开始,到中途吃的碗大个的鲅鱼饺子和饨小土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陶然饺子城的三鲜大虾仁饺子,鲜美可口,齿颊生香。这样的美食好难忘啊。更难忘的是一路读来的景区大观。</p> <p class="ql-block">11月8日,我们在星辉斑斓的夜晚,满载而归飞回了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