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9日</p><p class="ql-block">阴0~9度</p> <p class="ql-block">2000年,电脑,还没有普及,偏远一点的县城,农村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电脑是什么,到了2006年左右的时候,电脑已经很普及了,县城有了很多家网吧,就是消息闭塞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老人也知道什么是电脑了。到了2013年的时候,二维码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已经在大城市普及,当然小县城还没有。</p><p class="ql-block">再之后多屏协同,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块链,人工智能…这些在十年前我们都无法想象的东西都有了。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个作文,让大家想象未来的科技,结果现在回头看,当时很多异想天开的内容都实现了,最近十多年的科技发展足以让人惊叹,让人大脑CPU不够用。</p> <p class="ql-block">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为集体做贡献,舍己为人。后来发现,我们上学只是为了取得更高的成绩,去干掉自己的同学,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上初中的重点班,才能得到家长,老师,七大姑八大姨的认可。</p><p class="ql-block">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他参加过高考,他会发现,高考就是书本上讲什么,就考什么。而之后的高考题目越出越活,如同变戏法一样,只学教科书一点用也没有,大量教辅书涌现,这种教学与考试的也是绝无仅有的,但已是普遍现象了,教育的发展也让人唏嘘惊叹。</p> <p class="ql-block">奥运会,我们跟着赞扬运动健儿,跟着说吉祥物好可爱(可能你根本不觉得吉祥物有多么可爱),国足输了,你跟着怒骂国足。网上宣传高考状元,家长要你向他们学习,你总感觉怪怪的,但是还是点头答应。再后来,要写家乡的变化的作文,你按着辅导书上的思路,说家乡变化大,以前吃不饱饭,现在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平时班主任为了管理班级方便,也灌输了很多传统思想:比如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打不还手之类的。还有,学校那么差,不还有考好的学生嘛。有时候少数老师为了赚钱,私自补课,排挤不去他那补课的学生,你是少数没去他那补课的学生,因为你特殊,总觉得自己被集体排斥。同时,大多数同学都去补课,你又怕落下功课,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平时老师,家长教你诚实守信,正直善良,但是教育局查补课的时候,老师总是叫你们蒙骗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你的父母,长辈明面上,和颜悦色,背后里经常议论邻居,亲友的琐事,诸如:张三随礼随少了,孩子他二叔压岁钱给少了,谁家孩子学习不好,一看就是笨。你向家长说,你平时教我诚实,但是你自己却那么虚伪,这不是矛盾吗?你的家长无法反驳,但是仍然对你一顿痛骂。上小学的时候写作文赞扬自己的家乡,但是你的家长,老师总是说让你好好学习,去大城市,脱离这个小地方,脱离这些低素质的人。你的家长刷小视频,当时美国列出制裁中国高校名单,有很多军工院校。小视频的制作者为了吸引流量,故意用"华为最喜欢从这些学校招人",或者是"清华北大都去美国了,家长爱国就要送孩子去这些学校"这样的标题吸引眼球。殊不知,这些学校大多数都是行业类高校,上不了它的核心专业,性价比很低,你的家长向你推荐这些学校,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却不敢反驳,因为如果你反驳,一场无意义,内耗的争吵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你感觉这些是不对的,但是面对那么大的舆论压力,你只好做沉默中的一员。有时候,你忍不住公开反驳这些,但是很快,周边人就开始对你排挤,攻击你,你最后不得不妥协,否则你会变成大家眼中的异类,于是你跟着随波逐流,最后,你完全麻木了。</p><p class="ql-block">再后来,你上了大学,有了疫情,很多家长老师,都说要考研,要去国企,有稳定工作。再后来,你回过头来看以前每一段时光里,你面对现实,你发现,很多事要辩证地思考,有时候就是那段时间的一些大流让你走了错路。其实当时你也觉得怪怪的,但是,以你当时的心智,无法独立思考。</p> <p class="ql-block">大家一面称赞大国工匠,说他们是国之重器,称赞扎根乡村的教师,称赞不慕名利的科学家,称赞驻守一线的军人。同时,每次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老师让你写出感人的读后感。但是,你的老师,家长却告诉你,读书要成为人上人,看到环卫工人,你的家长告诉你,你不好好学习,只能成为他那样的人,而不是说你要好好学习,让环卫工人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师也总是教导你们要做人上人,当工人,农民太辛苦了。</span></p><p class="ql-block">平日学校经常播放记录片,讲述革命家,烈士们的革命生涯,让学生写观后感,观后感也大多是写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辜负烈士们的牺牲。你们村里的老人也经常说,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很多人都说:要努力学习工作,不辜负革命家和烈士们的奉献和牺牲,这句话基本上成为了观看革命题材的记录片观后感的标配。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努力学习,工作,就是为了成为家长老师口中所谓的人上人。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活动来表达对烈士们的哀思,但是下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成为人上人,难道烈士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让我们努力做所谓的人上人,不去做家长老师口中所谓的底层人:工人,农民吗?有时候看着那些虚伪的人在烈士墓前,革命家的雕像前献花,感觉是对那些烈士和革命家的侮辱。</p> <p class="ql-block">现在抖音,快手信息泛滥,一群富二代让你误以为有钱人很多,让你误以为上个985很轻松。再回头看你们县城:一个月能赚个五千都是高收入人群,县一中前几名才能勉强上个985,现实很打脸。</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你不知道为什么,你正常做作业,正常学习就能考出很好的成绩。上了初中,学业压力变大,你成绩也不错。上了高中,你发现自己的分数上不了什么太好的学校,但是在这所高中排名也挺靠前,高中同学叫你学霸。同时,你感觉和身边的同学仿佛本质上成为了敌人:在东亚内卷文化体系下,你要通过竞争,挤掉你的对手,也就是你的同学,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你的内心厌恶这种世俗的价值观,世俗的体系,但是你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应该努力学习,为自己以后优质的物质生活而奋斗,又使你不得不卷入这个体系中。你觉得东亚内卷文化思想反人类,你希望的是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但是这些仿佛离你很远,你怀着复杂又不适的情绪进行着你的学业。</p><p class="ql-block">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你和你的同学格格不入:你的同学总是在一起聚餐,谈论游戏,而你专心学习。你和你的亲戚也格格不入,你觉得他们素质低下,没有文化,愚昧无知,你的亲友认为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百无一用。当你最后没考上清华北大的时候,更是加深了他们的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他们通过自己仅有的那一点获取信息的渠道:电视上的新闻,街头巷尾的留言,和刷小视频赚钱的软件,以及充斥着类似于"某人说出惊人内幕,快点转发"这样推送的软件。认为大学扩招,不好找工作,在他们的认知里,大学除了清华北大,剩下的毕业了都很难找工作。</p><p class="ql-block">再后来你高考考上了个普通二本,但是名字叫的挺好听,叫某某大学。身边的亲友也没什么文化,只知道清华北大,什么985,211的,这个专业,那个专业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觉得你的学校名字挺好听,都随声附和,这孩子,有出息了。你在回过头来看自己小时候的伙伴,同学,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初中毕业在社会游荡,要么职中毕业上大专。你如同一支突围部队里仅存的一个战士,你这时候有点沾沾自喜,同时,也很悲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笼罩在你的心头。</p><p class="ql-block">你的大学同学中总有那么几个家境好的:大城市有好几套房,家里做生意的,或者说你中学的时候身边就有同学家境不错,靠家里的房产收租就能生活。</p><p class="ql-block">你上中小学的某个课间,你的暗恋对象问了你一道数学题,你是班里的小学霸,你给她解开了疑惑,她很高兴,向你投来了崇拜的眼神,你傻乎乎地笑了。但是没过多久,你看见你的暗恋对象和你们班的富二代更靠得近乎了,你的心中的自卑感,落差感,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五味杂陈。你从小学就开始懵懵质疑家长向你灌输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话,你坐在教室,看着窗外,看着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看着自己暗恋的对象,你感觉自己即使努力学习,也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p><p class="ql-block">你大学毕业,你的同学不知道是装的,还是家里有资源,一个个去向都很好。</p><p class="ql-block">只有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外打拼。</p><p class="ql-block">过年了,你也不愿意回家,因为一回家,那些没有文化,素质低下的亲友都来嘘寒问暖,说着虚伪的话,各种与你三观不合的观念从四面八方如同潮水般向你袭来,你无力躲开。再看那些以前不如你学习好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有好几个了,自己觉得惭愧,不愿面对以前的同学。</p><p class="ql-block">同时,你的父母与你也经常吵架,因为各种观念不合…</p> <p class="ql-block">现在支持乡村,县城振兴仿佛成为了政治正确。但是大家私下里都认为留在家乡的人没出息。你觉得身边的人,包括老师,家长虚伪,你内心的道德狠狠地鄙视他们虚伪,但是你一想到家乡贫瘠的文化环境,物质条件,想到素质低下的身边人,你又想去大城市拼搏。但是语文试卷上出现了大学生回村创业,大学生当村官,你知道他们回村只是把村子当跳板,或者有利可图,不是为了建设家乡,但是你为了得分,仍然言不由衷地写下了所谓的正确的答案。看吧,就是一个小事,就有如此多的观点在激烈地碰撞,为了获得利益(分数,大家的肯定)你来回地转换着自己的观点,最后你都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这一个个割裂感,如同是一把把无形的刀,分割着现在的年轻人,让一个个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个孤岛上(回老家时爱宅在家里),同时,这些在孤岛上的年轻人,又每一天都面临着割裂感:这割裂感来自于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来自于以前学习不好,但是已经成家立业的老同学,来自于电视上一切向好,稳步向前的就业形势……甚至有时候,割裂感间接地来自于你自己。你看着名企上班的985人群和抖音上一群富二代,想着自己小时候的理想,面对着现在的处境,再想起以前学习不如你的同学亲友现在已经成家立业,过年回家乡时他和他家长对你那嘲讽的嘴脸,如同愤怒的小鸟通关失败后猪的笑容(至少你是这么认为的)。你心有不甘,顿时爆发小宇宙,要奋勇拼搏。</p><p class="ql-block">但是不久的之后,你遭受了社会多方面的捶打:劳累的学习,工作,各种困难……你筋疲力尽,又让你觉得,能结婚成家,有个孩子,有个房子,有稳定的收入已经是奢望。</p><p class="ql-block">你发现这时候的你心情很低落,前所未有的低落。你再回顾自己的一生:仿佛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无非就是自己某次考试成绩比自己的伙伴高(但是也没什么用,因为你也没有考上什么好大学),或者是小时候吃到自己喜欢的零食,或者自己受到老师的表扬,再或者是你自己小时候考了一百分,在思索以后是上清华还是北大的快乐的"烦恼",或是小学时你和你暗恋的对象做了同桌,或者你暗恋的对象多和你说了几句话,你自作多情认为她喜欢你,或者是快高考了,你的分数上不了什么好大学,但是看着比你成绩还差的同学,你偷偷地幸灾乐祸,五十步笑百步。实际上你从小到大,可能根本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快乐,那些所谓的快乐只不过是你在没有直面生存压力下,以及你的人生没有被大范围局限下,你在压力比较小的情况下被某些现象触发的意淫罢了。难道不是吗?你没有生活的压力,你可以畅想自己未来富可敌国。你暂时没有面对高考,你可以畅想自己考上名校,同时你的同学没有你考的好,更加深了这种意淫,让你有了一种很大的快感。实际上,我觉得,小时候认为自己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与看童话电影的快感类似,都是在暂时没有直面压力下,通过某些方式刺激自己的大脑的意淫罢了(比如说自己考得比同学好,以及电影的画面…)但是,高考这座分水岭,也是大山把这所谓的快乐压碎。高考后的你,没有了意淫自己考上名校的快乐,而且你的未来大概率被局限在某个区间,同时你要直面为了生存的压力,你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过快乐,以前的快乐,不过是一个幻境罢了…</p><p class="ql-block">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某个闲暇的时候,你突然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某个事,再根据这个事联想到其他事,最后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你会发现,从小到大,你接受到的大多数信息,很多都是假的。可能你考上大学,亲友恭喜祝福你,很可能他们因为自己的孩子没你考的好,背后嘟囔,不就是个普通大学嘛,有什么好张扬的,你的混混同学表面上叫你学霸,背后里很可能觉得你是个书呆子,不会为人处事,以后吃不开,而且你的混混同学也知道,你的成绩也上不了什么好大学,只是在县一中里相对好一点罢了,但是明面上还是叫你学霸……</p> <p class="ql-block">你发现你从小到大,几乎每一个人和你说的话都是虚伪的,都在和你玩心眼,但是你现在才发觉出来,或者说你以前看着亲友那虚伪的笑容,混子同学那阴阳怪气的语调,感到不适,但是这时候的你,才彻底地发现,自己一直被骗,一直在别人设的局里。你发现,自己以前如同是一个被人愚弄的傻子。</p><p class="ql-block">而你现在的困境也无处宣泄,这里面有你的物质困境,也有你的精神困境。你和别人说了,别人或许明面上安慰你,背后对你也是无尽的嘲讽。</p><p class="ql-block">但是,你又往深层思考:那些和你玩心眼,内心嘲笑你的亲友现在过得也不怎么样,你那些以为自己多么厉害,多么聪明,觉得你不会为人处世,情商低的同学,现在也不比你好到哪里去……他们把精力很大一块放在了琢磨别人是多么的愚蠢,来证实自己多么的聪明,从而实现了阿 Q 式的精神胜利,底层人的内耗就是这么的严重,都认为别人是傻子,自己有多精。实际上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都是小事,做错了也没什么,但是很多人就喜欢揪着这些小事不放,明里暗里笑话别人,而真正重要的就是那几件有关于未来方向的大事,没几个人有能力掌握,或许那些人也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把握大事,只能从对别人小事上遇到麻烦而幸灾乐祸,从而获得低级无味庸俗的快感吧……</p><p class="ql-block">有的时候,你也扮演着幸灾乐祸的角色:你在一所普通大学,你知道自己的未来大概率局限在某个区间,但是你用自己考了很多证来麻痹自己,不去认真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并且通过对于你的大学同学没有拿到这些证,或者你的同学因为一些事受挫的幸灾乐祸来加大这种麻醉……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能真正能活明白,看明白事的人,太少了。</p><p class="ql-block">同时你也对于你所在的圈子感到深深的绝望,你觉得你所在的圈子仿佛是一个低矮的猪圈,里面有一群猪在抢着粗劣的食物(如同社会中下层,或者说对标普通大学,各种资源质量少又差了,而且竞争者多)有的猪因为抢到了更多的稻糠而沾沾自喜,有的猪因为看见别的猪摔倒了而幸灾乐祸,你也是其中的一头猪,你想跳出这个圈子,但是,你往外跳的时候,其他猪有的嘲讽你,有的甚至在妨碍你往外出走。</p><p class="ql-block">你回想起你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难以有突破,也是被这一双无形的大手限制住了,在县一中读书很难考上好大学,在普通大学很难找到好工作都是这双无形的手的杰作,就如同是一个筐里放着一群螃蟹,你是那只想往上爬的螃蟹,但是身边的其他螃蟹要么拽你的腿,要么压着你,不让你往上爬。如果在那个筐里的只有你这一只螃蟹,你早就爬出那个筐了,这时候,渔夫把这个筐里的所有螃蟹一起放到锅里清蒸,这时候的你愤恨,后悔。你所在的筐就如同你从小到大身边的生存环境,学习环境,亲友,同学圈子,你从小到大学习成长学习的过程如同往上爬的过程,而你最后面临马上被清蒸的境遇如同马上面临社会险恶的你……</p><p class="ql-block">你发现从小到大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人,同时你所在的圈子一直在内耗,大多数人内心都在算计自己,你感到以孤独为主体的感觉,而且不止是孤独,还有矛盾,有对于未来的恐惧,以及对于之前某些行为,思想的悔恨,这就是割裂感。割裂感把你分割在一个孤岛里,同时,这个孤岛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割裂感,甚至空气里都弥漫着割裂感,让你体无完肤。</p><p class="ql-block">至于生活压力大之类的。其实你看看历史,历史上很少有现在这种和平稳定,人人都能吃饱的年代了。历史上大多数的年代都伴随着饥荒,战乱……</p><p class="ql-block">但是这种割裂感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那么产生文章提到的现象的底层逻辑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我认为产生割裂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到现在有三种底层逻辑:</p><p class="ql-block">1、社会主义集体化思想;</p><p class="ql-block">2、中国传统忠孝思想;</p><p class="ql-block">3、资本主义功利思想。</p><p class="ql-block">这三种思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有的地方比较相似,(但不是相近,更不是相同,相通)这三种思想组成了我们社会舆论,主流思想,以及人们世俗的,功利的思想的底层逻辑,我们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一些让我们感到割裂的意识形态,一些让我们感到拧巴,感到不适的思想,文化氛围,很大程度上是不能调节好这三种思想的关系,而产生的现象。</p><p class="ql-block">这里强调一点,我之所以用中国传统思想而不用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来形容我们国人特有的文化特性,是因为我觉得儒家思想具体讲了什么,我们现代人很难去还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去世之后,儒家分成了八派,每一派的掌门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和子孙,而且都声称自己是儒家正统,试想一下,这些人活着的时候和孔子同吃同住,这些人都不知道孔子的思想具体是什么,我们又怎么能大谈孔子思想呢?更不能冒昧地认为所谓的孔子思想害了国人。</p><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的三种思想,以及这三种思想的交汇融合和矛盾之处构建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比如宣传为集体做贡献是社会主义集体思想的体现,家长背后议论亲友,互相算计,亲友无边界地打探隐私,攀比,则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体现,社会风气功利化,缺乏职业道德,嫌贫爱富则与资本主义思想有关。电视里的宣传片中提到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训则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社会主义集体思想的融合。</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的传统思想表面上教育和睦谦让,孔融让梨,但是历史上,明争暗斗,甚至弑父杀兄的故事不断,而争强好胜者往往也是既得利益者(李世民,朱棣,还有五代十国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传统思想表面上教育忠君爱国,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是王朝灭亡之际,绝大多数文臣武将却各怀鬼胎,各谋出路。更有甚者,打着匡扶国家的旗号行利己之事,两头下注,左右逢源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一边宣传君权神授+,一边历史无数次验证了:"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的客观事实。一边宣传文天祥,岳飞的爱国节操,但是更多的则是类似于耶律德光入侵中原之后,中原各镇望风而降。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天下大乱,则是上述极端情况的具体表现(欧阳修说:五代无全臣)当然,以上现象也体现了现代化国家概念的普及和集体主义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古语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p><p class="ql-block">而这三种思想之间的矛盾和尴尬,令人不适的融合,各自本身的矛盾之处则是让我们感到割裂感,产生不适的根本原因。我记得小学初中的时候,有一门课叫思想品德课,小学时候这门课是水课,不考试,初中这门课就是背书,考试类似于默写背书的内容。当时觉得思想品德课一是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背诵记忆那些无用的内容。二是觉得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内容本身也空洞与实际相违背。三是觉得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堆仁义道德好虚伪,授课老师都不相信那一套,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罢了。思想品德课好像是老师在骗学生,学生也在配合老师的演出,空气中弥漫着虚伪的气息。为此当时的我肤浅地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我记得初中也叫它政治课)后来我才明白,政治的内容很深奥,并不是满纸毫无意义写满仁义道德的书籍,而是讲述了社会的运行规律,资源的分配规律,包罗万象,是最重要的一门课,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门课。</p><p class="ql-block">至于我觉得以前思想道德课那满纸的仁义道德是虚伪的,行不通的,也是社会主义集体道德思想与我们国家现实生活中的传统的功利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小时候觉得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种课是个人都能教这门课,就是照本宣科,画题背题,后来明白,能把这门课讲好,讲明白比讲好数学课物理课难多了。</p><p class="ql-block">当然了,我提到的这些思想实际上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涉及,比如都梁*老师写的《亮剑》后半段,我军将领李云龙,丁伟和知识分子田墨轩*对于阶级问题,以及中国未来的社会建设,意识形态等问题的争论与交流,以及李云龙公交车与他人的冲突,还有李云龙和老战友赵刚对于建国后一些现象的交谈,都或多或少地反应了我前面说的现象,还有《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提到的思想问题,都对于我前面说的思想问题有所涉及。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们借笔下人物的口吻来述说了对于一些事,一些现象的思考。</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在小县城的乡村里长大的,属于落后地区的人,几乎出生就被赋予了逃离家乡,去大城市,背叛自己原生阶级的,背叛自己原生群体的使命。同时,家中总有那么几个早些年在大城市成家立业的旁系亲属,也成为了自己长辈常提到的榜样。也总是听到好好学习,以后有出息,去大城市的这种声音。但是,看到自己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亲友,隐隐地感觉自己个人的努力很难削平这种差距……</p><p class="ql-block">再后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知道了阶级固化,知道了寒门很难出贵子……</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自己之前已经存在于这种社会的浪潮之中了,自己之前经历的种种现象也都是这些宏大潮流的折射,只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发现罢了,奈何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终人。</p><p class="ql-block">平衡我说的这三种思想(社会主义集体思想,中国传统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很难,既有理论和现实的冲击,也有我国复杂国情的原因(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底层逻辑极其复杂),也有实际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部分矛盾。这也造成了年轻人没有统一核心思想的问题,使年轻人在一个没有固定规律的离散的空间里游荡。</p><p class="ql-block">但是,让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高度统一的国家的人民都有一个丰富的物质生活,都由一个正确的,健康的精神思想引导,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也是很复杂很困难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党正在带领着我们在走一条史无前例的光明的道路。我们所遇到的割裂,所遇到的不适的思想也是道路中不可避免的坎坷。但是我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p><p class="ql-block">我们脚下站着的是我们生长的土地,我们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如果每个人都阴沉冷漠,中国就暗无天日。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国,就必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