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苏研会的发言,苏轼的两个高峰期

尹伟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也是寿苏会,感念苏轼,让我们活的充实,过得愉快。</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讲过,两个字读懂苏东坡,这两个字就是“超然”。今天,我讲苏轼一生的两个重要阶段,也是苏轼一生的两个高峰期,这两个高峰期涵盖了苏轼文化的精华。记住那两个字“超然”,再吃透这两个高峰期,就抓住了苏轼文化的主旨和主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密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诸城。</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说密州是苏轼的第一个高峰期,因为在密州,苏轼写出了很多千古流芳的作品。天下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天下最美明月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下第一悼亡词《江城子·记梦》,还写了一篇非常重要的,奠定他人生观的《超然台记》,还有《望江南·超然台作》等等。这些作品都集中在密州,而且明显比以前的作品高出一个层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为什么密州能成为苏轼的第一个高峰?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轼在密州当上了一把手!</p><p class="ql-block">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一把手。以前他在杭州当通判。杭州虽然美丽富庶,但他是副职;密州虽然偏僻贫穷,但他是一把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少有专家会从一把手的角度来研究苏轼的密州,因为专家缺少从政经历,他们体会不到一把手的优越,他们往往从诗词本身来研究。而我当过副职,也当过两个单位的一把手,我深切地知道一把手与副职的差别。一把手和副职就差半级,但大不一样。一把手不仅大权在握,更重要的是能行使个人意志。而行使个人意志会带来很强大的优越感,会形成强大的气场。而副职,即使能力再强,也只能按一把手的意志行事。尤其在中国,说句不好听的,一把手,就可以任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是一把手,他才能去祈雨,副职是没资格祈雨的。而苏轼祈雨每次都灵,密州祈雨、徐州祈雨、颍州祈雨、定州祈雨,都灵验了。前几天作犁老师发的那首诗,就是徐州祈雨灵验后还愿时写的。在密州祈雨也灵验了,于是他就要再去还愿。正因为是一把手,他才能还愿的时候还带上部队,回来途中顺便打猎。正因为是一把手,才能全城出动,“为报倾城随太守”。正因为是一把手,他才有满满的自豪感和自我实现感,从而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豪放词《密州出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写《超然台记》更与他是一把手有关。他到密州时城上的一个台倒塌了,他就把这个台修好了,苏辙起名“超然台”,然后他写了《超然台记》,这篇文章是苏轼一生最重要的文章,它奠定了苏轼的人生观。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读,要深刻理解,读透这篇文章,才能读懂苏轼。如果苏轼不是一把手,就不可能修超然台,也不可能有《超然台记》这样的思想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月几时有》也同样与他当一把手有关。这首词是在超然台写的,如果不是一把手,不仅不会有这个台,同僚也不能陪他喝个通宵达旦。专家们都说这首词表达的是兄弟之情,而我认为表达的是仕途上的超然,是对人生的美好期许。为何兼怀子由?因为只有子由能懂。如果仅仅是写兄弟之情,这首词绝不能成为千古第一明月词。这首词之所以好,好在境界。关于这首词,可说的太多,以后再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职务提升其思想水平也一定提升,因为他站的高度、接触人的高度、看问题的高度都提升了。我们能看到,苏轼密州的作品,比以往高出一个层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另一个高峰期,也是他人生的最高峰,是在黄州。如果说密州的作品比以往高出一个层次,那么黄州的作品则高出一个境界。这些作品我后面会提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为何黄州能成为苏轼的人生最高峰?</p><p class="ql-block">苏轼在黄州是45岁到49岁,正值男人最好的黄金年华。此时的苏轼不仅经历了朝廷的历练,还担任过杭州通判、密洲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积累了深厚的人生阅历,儒释道的修养也达到凡人难以企及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更主要的是,黄州是苏轼第一次被贬。中国文人似乎都有同样的路径,即仕途绝望则是文运崛起。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柳永苏轼概莫如此。其实,真正的文人是不适合当官的,正如王朝云说,“学士肚皮不合时宜”。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被贬或许是件好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黄州,不仅是苏轼第一次被贬,而且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p><p class="ql-block">如果乌台是苏轼的炼狱,那么黄州就是东坡的涅槃!在城东那块瓦砾的坡地上,东坡诞生了!以前他叫苏轼,现在他叫苏东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苏轼到苏东坡,一方面是从高官到农民的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从故我到今我的升华!这个叫东坡的农民,在那块叫东坡的土地上,种出中国文坛最茁壮的庄稼,结出了影响世界的丰硕的果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轼谪黄州五年,写了753篇经典诗文。《拣尽寒枝不肯栖》,描述了他的高傲;《蜗角虚名》,进步了他密州的超然;《此心安处是吾乡》,表达了他的随遇而安;《天涯何处无芳草》,抒发了他的旷达;《休将白发唱黄鸡》,展现了他不甘沉沦;《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乐观与豪迈跃然纸上;《杜宇一声春晓》与《记承天寺夜游》,则是一种难得的优美恬淡之意境;《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成为他人格的宣言;还有书法《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些还不够,这些再经典也还是自我,而自我再高大也还是小我,他需要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宇宙的高空中。</p><p class="ql-block">于是,黄州又成全了他,黄州有个“人道是”的赤壁。在赤壁,他寻找到一个新的坐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前赤壁赋》是文学的绝美,也是哲学的高境。《后赤壁赋》则是他精神于世外的高蹈。而前后两赋还是不够,还有《赤壁怀古》,探求历史的长河。至此,东坡在黄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一词两赋更成为他人生的丰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然,黄州以后,苏轼又升官,又被贬,也写出许多优秀作品,但都没能达到密州与黄州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