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静空日月兮——读周松竹博士国画禅意

雪之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夜,喧嚣的世界渐渐沉寂。静气频临,夜幕下的山岚若隐若现。此刻,一位画家站在画墙,正挥毫作画。一条条主杆曲线优雅地行进,偶尔从粗壮的曲线下又生发许多似连非连的细线,细线长短不一,长线或重叠或独行,短线或入目三分或举重若轻,线的世界构织成画的筯骨,然后随着笔墨需要,又添加些许飘逸的云团,云团或独立或连接,形成画面的流动。在漫长的精微细勾之后,再从局部到全局的设定,画面一下子气韵生动起来。整体画面上有明显的两条隔离带,加少量的小横线与主线相勾连。上下气韵联动,宛若顶天立地。上面的空白线带,从画面可以读出云气的渲染,让构图更加神奇。下面的可以读出水云一线,或水漫金山,让画质增强。左右两幅画组合成大作,左边是夜幕下的山势雄浑,给人以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感,同时又具备梦境幻象;而右边则是清风徐来的大山,给人以明晰中见秀丽,精细中见匠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元月六日,荆州美协网爆棚,鲜花纷呈,鞭炮齐鸣,祝贺声、点赞率创新年高峰。古城飞韵,缘于头晚九时,郑启雄主席发帖,画家们一拥而上,点赞多多,祝福多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1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京徽画院申报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心象媚道——周松竹作品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松竹近年来创作的48件山水画作品,展示了她在山水画领域的深度探索与独特诠释。这些作品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再现,更是对生命之道、宇宙之观的深刻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幅组图《夜静空山 日兮月兮》闪亮登场。白昼观山:明晰之线条勾勒出山之巍峨,云之飘逸。精笔细勾,忽见古风猎猎,龚贤之精微笔墨铺天盖地。山势雄浑处,只见峰回路转,纤毫慢点,散峰轻擦,积墨构筑起山岚、险峰、平坡,还有山花野荆。那险竣临空就势,云锦游动有序。线条之潜质雅秀,树木之排列清美。与之相生相伴的静夜呼啸而至。画面承中华之传统,运阴阳之机缘,昼去夜归,阴阳互动。黑夜似梦境,构图藏玄机。烟云飞动,临水见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周松竹的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表示,周松竹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艺术道路上,苦心探索,不懈追求。她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同时,她对传统艺术的理论研究、画史、画论也有着深入探讨和独到见解。她的夜景作品,不仅是对历代艺术家夜景创作的理论总结,更是她个人艺术探索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她的作品总能在历史、前人、同事和同道之间找到独特定位,展现出超越自我的艺术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艺术家周松竹谈道:“此次展览作品主要汇集了我近年的新作,我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去表现内心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既传统又当代的心象境界,在画面中通过笔墨的外延去构成新的图式。这种图式不仅保留了对传统山水文化的敬意和对古法笔墨的研究与提炼,而且通过虚实的对比,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观看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观者从具象走向抽象,从视觉走到心理,继而从画面的形象过渡到哲学之道,去感受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传统与当代的哲学意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思静空日月兮,博士点睛广大至。幸运,与周松竹博士同为卢禹舜导师的弟子,她的国画作品简约、隽永,禅意扑面而来,她对山水画领域的深度探索与独特诠释,给我们良多启迪与思考,沉静于梦,沐浴日月同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雪韵小语】18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甲辰腊月初十曾凡国写于荆州璞石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