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安身立命 内圣外王(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人要锻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自己的承受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宇宙有守恒定律,人生也一样:此生能经历多大的考验,能吃多大的苦,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周恩来发动南昌起义的时候,自己没有一兵一卒,共产国际发来一封电报,上面写着去发动南昌起义,也就是说让周恩来一个人去组织领导南昌起义。在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周恩来把各种可能的后果都作了判断:如果真去发动南昌起义,就得策动贺龙等人参加起义,万一策动失败了,周恩来很可能人头落地。即便是南昌起义成功了,前途也是荆棘密布,九死一生。周恩来把这些后果都想清楚了,毅然决然去南昌发动起义。什么都想清楚了,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义无反顾地去做,这才是大丈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没有千锤百炼,不会锻造出一个真正的英雄。当前很多年轻人容易浮躁,急于求成。但因为年轻,往往提拔得不快,机会不多,这正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我的博士后导师叫张岂之,张先生是1927年出生,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很多民国的大学者都给他上过课。我听张先生讲过一件事情:“文化大革命”之前搞社教的时候,张岂之先生被安排到泾水和渭水的河边给农民剥花生。他坦诚当时内心里很痛苦,他一辈子做中国哲学,就是想为中华文化的研究作贡献。但是当时没有读书的条件,也不让读书。剥花生的时候,张先生心里面一直在挣扎,想干的事情却没法去做,心里很痛苦。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剥花生不就是劳其筋骨吗?吃不饱饭,是饿其体肤,想读书没有机会,这就是行拂乱其所为,最后心志得到磨炼,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想到这些,张先生升起无穷的勇气,再剥花生的时候,感受和此前大不相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孟子的话很多人从小都会背,但却没有领会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很多时候,圣贤的经典只有结合人生的阅历才能体会深刻。人生经历多大的磨炼,就能做多大的事,尤其是年轻人,当自己不顺利的时候,要从中得到成长,不急不躁,反思才会进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叶挺将军的例子,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在皖南事变的时候,叶将军被蒋介石抓了,关在江西上饶集中营。蒋介石派人劝降叶挺:跟我干吧,保你荣华富贵。叶挺就告诉蒋介石派来的人,我叶挺从搞革命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想过要活着走出革命的队伍。这个话传给蒋介石的时候,据说蒋介石仰天一叹,他说不必再劝了。我读到这段历史,心生敬佩:叶挺真是一个大将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腿都软了,所以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汉奸、叛徒。人有多大的胆量,就有多大的承受力;能经历多大的磨难,就能做成多大的事。人这一辈子经过磨炼以后,才懂得什么是宠辱不惊。即便是突然遇到一个提拔的机会,或者突然受到一个打击,都没有关系,这叫淡定从容。遇到考验了,永远不会萎靡不振;遇到好的机会了,绝对不会飘飘然,这才是境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承载力的大小和天生的素养固然有关,但更多是一个人自觉训练的结果。在经历中成长,在打压中坚强,在磨难中前进,在坎坷中自强,在逆境中搏击,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心胸越来越大,格局越来越大,承载力越来越大,肩膀也越来越能承担责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不喜欢”会导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自我封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遇到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通常有“我不喜欢”的感受,殊不知当“不喜欢”这三个字出现的时候,我们已经封闭了自己不断发展的通道,走向了自我封闭和僵化的下坡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般而言,我们听到自己认同和赞许的东西,容易说“我喜欢”,也容易津津有味地听下去;实际上在这个状态里我们得到的是自我强化,并没有拓宽我们的认知格局。反之,当我们听到一些与我们认知不一致的观点时,觉得刺耳,不太愿意接受,容易产生“不喜欢”的感觉。可是,这种与我们认知不一致的观点,往往会突破我们认知的天花板,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开阔胸怀,拓宽思路,让自己有更好的提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此,当我们感觉别人的意见自己“不喜欢”时,不要逃避,更不要打压,而是听听这种让自己不喜欢的观点是否有道理?是否切中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果是,正好借此完善提高自己。敞开胸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心胸宽广者该有的境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什么是真正的“自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欣赏自信的人,也希望自己拥有自信,那么,什么是自信?如何才能拥有自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信,不是装模作样,自己骗自己,不是大呼小叫“我自信”就真的“自信”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信,倒过来就是信自己,真正把人生的支点放在自己身上。自信的背后是真正的实力,是健康的心智,是自己值得自己相信。一个人真正拥有智慧和德行,带给他的这种力量和信任感,就是真正的自信。自信让我们能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的时候,正确地分析和决策,能够让自己的大脑通达和睿智。否则,一个稀里糊涂的人,没有任何主见的人,一旦遇到事情,就惊慌失措而进退失据,如何自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想成为自信的人,那就要先好好地提升自己,什么都看得明白,遇到事情知道该怎么做,这才有资格自信。否则,一切心灵鸡汤的安慰和毫无内容的语言幻觉,都不会让自己自信,如果有,也不过是一时的自我麻痹,真正遇到人生考验的时候,会立马现出原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信的基础是自强,是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能直面应对的勇敢;自信的人一定是智慧的人,他无论遇到任何挑战,都能气定神闲,都能看穿表象、直指本质,鞭辟入里、从容应对。自信的人,一定是有德行和胸怀的人,无论位于何种处境,都知道拿捏尺度,知道如何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面对别人的优秀,能够海纳百川,成人之美,尊重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想做一个自信的人,那就好好地提高自己,自己值得自己相信!而不是一旦遇到问题,就哭天抢地,怨天尤人。自信也绝不是自负,那种自以为是的自负,只不过是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的浅陋和无知!真正的自信,是像天空一样的辽阔,能够欣赏任何优秀,而且与人为善,待人宽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提高自己,觉悟人生,才有自信的资本,才能做一个真正自信的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人性的两个层面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看人性,有两个层面:从现实的层面看,人性之中既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也有沉溺向下的力量。当人性之中积极向上的力量得到启发,一个人就能够做出让大家钦佩的善举;让人性的弱点得以释放,违法犯罪就难以避免。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不能把人性简单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理想的层面看,我们尽可能开启人性之中积极向上的部分,弱化和减少人性的弱点,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总希望人性完美,总希望真善美充满人间。而现实中,欺骗、自私、愚昧、狡诈、谎言等,也是无处不在。我们不能因为人性的复杂而忽视了引导人性不断净化的责任,也不能因为相信人性的美好而丧失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要看到人性的现实,宽容地看世界,理解人生的复杂,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圣贤,求全责备,发现别人一点弱点就以偏概全。同时也要理想地看人生,不断地超越和自我升华,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是人生修炼必走的方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心灵是我们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宝贵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一个民族最珍贵的是什么?这是务必要搞清楚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重视金钱,实则物质财富是身外之物,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心灵,只有自己的心灵美好,正直、智慧、上进,人生才会阳光明媚,才能赚取物质财富;当整个社会都重视经济增长的时候,要清醒认识到一个民族最珍贵的是文化,只要我们的文化还在,我们的心灵家园就不会失去,我们才有迎接各种风雨考验的智慧。只要我们有伟大的文化,千金散尽还复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于一个人而言,没有厚重的德行,就没有办法承载人生的财富、地位和荣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没有伟大的文化,就没有支撑国家持久繁荣的智慧之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注重人们的心灵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只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文化才能确保中华民族欣欣向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人生要学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反观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喜欢做手电筒,习惯用光束照别人,不会反照自己。谈别人的毛病,头头是道,劝导别人时,天花乱坠,其实自己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读曾子的话:吾日三省吾身,很受震撼,反观自身,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人,要有承认自己缺点的勇气,有真诚改进的决心,虽然有的时候会有反复,但只要道心坚定,纵有暂时的反复,依然会不断前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以,我们不仅要做手电筒,照亮别人,更要做灯笼,内外通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切不要自负,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读了圣贤书,仿佛高人一等,这是很可怜幼稚的行为。读了圣贤书,不代表自己就真能理解,更谈不上做到。正因为读了圣贤书,才要更多地去内省和倾听,对别人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反之,那种好为人师的狂妄之徒最终会遭到现实的嘲讽。修为高的人,会更谦卑,因为他站在高处,看到了更远的山峰;经历自我征服的人,会更加宽容和柔和,因为他知道现实的人性和自我超越的不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人性到底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性是什么?我们可以去看一本书:《尚书》。《尚书》是记载夏、商、周重大历史事迹和政治决策的文献,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大禹谟》,其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是对人性最全面的理解和判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人心”,是指人性之中的弱点,包括自私、贪心、过度的欲望、虚荣、攀比等;人一生遭遇的很多困难,有很多都是自己的弱点招致的。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意味着正是因为自己弱点的存在,招致了别人的陷害和算计。由此来看,自然“人心惟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谓“道心”,就是人性之中积极向上的力量,表现为慈悲、仁爱、清净、正义、奉献、宽容等。正是“道心”的存在,人们才创造了无数伟大的文明。可是在现实中,很多人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该做,却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道心惟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此观之,我们说人性恶或者善,都是片面的,真实的状态是人性很复杂,不能简单地以善恶作为评价。我们常说教育的责任,其实就是不断地将“道心”发扬光大,同时不断地弱化和减少“人心”,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修为的方向。如果一个人的“道心”完全呈现,“人心”消弭,那就是孔子所说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们如何避免生命中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各种消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能够全心全意、集中精力做有意义的事呢?现实中有不少人都是在各种意义不大的消耗中让时光流逝,从而空留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生的时光很短暂,在人生过程中或许不易觉察,可当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浪花淘尽,英雄迟暮,碌碌无为,悔之晚矣。面对人际间的各种应酬、各种错综复杂的力量之间的牵扯,人们往往分散了很多精力,造成了各种无意义的消耗,最后即便是想做事的人也只能空留遗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感于各种消耗带来的遗憾,希望领导者在组织运作上能够着力,优化组织的建构与运作机制,提高执行力和效率,尽可能减少各种没必要的内部消耗。从个人的角度,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定要明确自己最该做的事是什么,紧紧围绕自己的主轴工作,不管多少干扰,不仅不忘初心,而且能制心一处,集中心志,努力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否则,一直迷失在各种消耗之中,一旦夕阳西下,只能枯藤老树昏鸦,岂不悲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要学会屏蔽人生的枝枝叉叉,沿着主干不断成长,才能看到更美的蓝天和更灿烂的太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修行要心无旁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禅学经典《金刚经》说“心能转物,则见如来”。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的主人是自己,是自己做好自己,观照自己,把握自己,而不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迷失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在大家最容易说的话就是“大环境如何如何,我也没办法”,“社会都浮躁,自己也不免急功近利”等,诸如此类为自己开脱,实际上这就是心被境转,为自己的懈怠和放逸找借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己如果不能做心灵的主人,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结果只能是随波逐流,蹉跎岁月,怨天尤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真正的大智大勇者,大都是面对外部环境,有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该怎么取舍,而不是浑浑噩噩。所以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很多普通人并没有自己的清晰见解,没有自己坚定的认识,也没有自己的方向,随风摇摆;而君子则是自己做自己的主,自己就是风向标,以自己的德行和智慧引导社会风气,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世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为什么真正平凡的是自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而不是岗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多人抱怨自己平凡,又不甘于平凡,从而生出无穷的烦恼。人生敢于奋斗,值得鼓励,但如果好大喜功,非要出人头地,则是一大弊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平凡与不平凡,不在于岗位和权力,而在于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任何平凡的岗位,都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任何平凡的工作,如果做到极致,也都会不平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家看历史,真正在历史的长河中名垂青史的人物,不是因为他的位置显赫,而在于他的一生做了什么。无论是哪一个岗位,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地努力,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极致,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决定我们的位置是否显赫,但我们可以决定做事情的态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请每一个年轻人都不要自暴自弃,更不可妄自菲薄。没有一个人在没有经过大的历练时就位高权重,雷锋、王进喜等模范人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可就是因为有一颗踏踏实实奉献大众的心,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成就了伟大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任何平凡的岗位,当我们做到极致,就成了社会的典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