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子寺之战让清军损失惨重,提督傅先宗战死,总兵徐文秀以身殉国,17员参将以上将佐、140多个营以上的军官战死;40营湘军溃不成军。</p><p class="ql-block">这让驻安定大营的左大帅震惊不已!</p><p class="ql-block">傅先宗.徐文秀,都是随他一路征战过来的老湘营嫡系战将,猛冲猛打,悍不畏死。此战,让已经在金积堡之战中,减员严重的老湘营根系更加薄弱!</p><p class="ql-block">左大帅痛之肝胆,忧心忡忡。</p><p class="ql-block">而此时的河州城里,大劫之后的叛匪们更是意气高涨,军心振奋!</p><p class="ql-block">以马海宴为主的激进派提出,携胜利之威,继续高歌猛进。对驻守在三甲集的清军大营发动猛攻,一举歼灭清军之有生力量。一直打到安定的总帅大营,活捉左大帅。</p><p class="ql-block">叛匪们群情高涨,意气飞扬。激进派的提议,似乎更加符合大伙的意愿。唯有一鼓作气,让骄横的清军尝到苦头;他们才能知难而退。才能明白,在河州这块地面上,谁才是真正的王者!</p><p class="ql-block">在一片喧嚣声中,唯有坐在中堂之上的马占鳌,冷眼旁观,似乎忧心忡忡。</p><p class="ql-block">胜利的喜悦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p><p class="ql-block">在七嘴八舌的鼓噪声中,他缓缓的开了口;但吐出的字,却让厅中的众人大吃一惊。</p><p class="ql-block">”投降吧……”</p><p class="ql-block">他的语调并不高,但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p><p class="ql-block">所有看向他的目光里都透着惊疑,但他们又真实的看到了马占鳌眼里的坚定和从容。</p><p class="ql-block">坐在左手的马海宴首先开了口,”我们可是打了胜仗!官军被我们打的落花流水呀!”</p><p class="ql-block">右手坐着的马千龄 ,一直没有开口。就这么静静的坐着,但目光却没有偏移马占鳌;似乎只有他,才真正洞穿并理解了马占鳌的内心。</p><p class="ql-block">在这儿,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马千龄的究竟。</p><p class="ql-block">他的老家在河州(今临夏县)城西韩家集阳洼山,一个世代以农为生的普通农户之家。</p><p class="ql-block">早年的马千龄和其他人一样,继承家业,务农为生。也和所有的本地农户一样,家境时常陷入困顿之中。</p><p class="ql-block">但好在河州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属于交通枢纽,本地住户多有经商跑码头的习惯。</p><p class="ql-block">于是,马千龄开始远赴青藏高原,做一些买卖,用以改善家境的拮据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州地区,本来就是一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集散地;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都在这里交汇纵横。</p><p class="ql-block">这使它成为黄土高原农区与青藏高原牧区的“茶马互市”中心,商贾云集;也被称为“中国西部的旱码头”。</p><p class="ql-block">而藏区百姓的主要生产生活用品,大都依赖这里的输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生活在此地的回民,大多具有先天的经商优势和经验,并且有着超乎汉人的精明头脑。</p><p class="ql-block">所以,他们经常在农闲之余,贩卖一些布匹、火柴、茶叶等生活所需物品,到藏区;再从牧区贩运一些皮毛、药材、马匹、牛羊等,到兰州西安等地,从中获取利润。</p><p class="ql-block">早期的马千龄也是这样,“间或入蕃贸易”,做着这种以货易货,或者赚取差价的的买卖。</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这种来回于牧区的生意,在那个信息和交通,并不通畅的年代;能做这种买卖的,大多都是回族。说实话也并不太费脑筋。总体来说,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p><p class="ql-block">马千龄常去的是海西州一带的牧区。</p><p class="ql-block">这个昔日的海西州,也就是现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北邻甘肃省酒泉,西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接今天的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而东,与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毗邻,一直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其中的一个辅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千龄这个人善谋略,遇事冷静,也会一些拳脚功夫,并且仗义疏财,性格相对也豪放一些。</p><p class="ql-block">在少数民族之中,历来都有尚武的传统。从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一些游牧的基因和清结。</p><p class="ql-block">但他前期的生意做得一般,并没有什么大富大贵,风生水起。并不太成功。</p><p class="ql-block">但有一年,马千龄在前往海西州的路上,就遇到了一个蒙古族青年。此人叫尤务,刚结婚,带着新娘回海西。</p><p class="ql-block">两人马上相逢,意气相投.相谈甚欢,于是便成了朋友,一路结伴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大珞珈山的时候天已擦黑,走到一个山谷里的时候,天色开始阴冷。</p><p class="ql-block">马海宴胯下的大青马忽然打了一个响鼻,前腿腾空而起,一声嘶鸣;此刻,僻静幽暗的山谷里,忽然冲出一伙土匪,包围了 蒙古人尤务。</p><p class="ql-block">他们自称是尤务的仇家,让尤务的随从散开,只要尤务夫妇的命。</p><p class="ql-block">马千龄出门经商一般都带着防身所用的兵器,此刻路见不平,愤然出手;带着同伴跃马杀奔过去,一刀砍翻了领头的土匪!</p><p class="ql-block">打斗之中,马千龄的背上挨了一刀,血渗出了一大片!吃痛的马千龄并未退缩,反而愈发勇猛,如一只受伤的老虎一般左冲右突。</p><p class="ql-block">土匪被马千龄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所震慑,皆四散而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不期而遇的邂逅出手,成了马千龄商业之路的转机。</p><p class="ql-block">尤务,是青海湖畔的一个蒙古族部落的头人。此后,马千龄的生意总会受到尤务的帮助,而他仗义出手.大显神威的事,很快便传遍了草原。</p><p class="ql-block">在崇尚勇武和义气的蒙古族部落里,马千龄不是那些奸诈的行商,而是草原人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更多的人主动上门,同他做生意。</p><p class="ql-block">而此后,马家的生意竟然风生水起,甚至成为了河州显富。</p><p class="ql-block">马占鳌是马千龄的侄女婿。</p><p class="ql-block">其实刚开始起事的时候,马千龄并没有支持也不参与。</p><p class="ql-block">此刻的他家大业大,让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才是他所需要考虑的。他认为这场叛乱,是带着大家往火坑里跳,迟早家破人亡。其实也是为了保障自家的安全,他也组建了一个民团,但实际上,是作为自己的看家护院。</p><p class="ql-block">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促使马千龄加入当地叛军队伍的时候还是来了。</p><p class="ql-block">彼时,一路溃逃西进的陕西叛匪,到了黄河南岸的大西乡一带;准备攻掠对岸马家所在的官亭县。(今青海民和)</p><p class="ql-block">这个官亭县,也就是现在的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它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处,湟水下游。</p><p class="ql-block">距河州不到50km。</p><p class="ql-block">马千龄这个人,思维还是比较清晰的;他很清楚,陕回白彦虎这帮乱匪一旦到来,形势便很难控制,尽管他们同属一个教派。但这帮陕回可是从尸山血海里滚爬过来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可是一路之上,烧杀劫掠。这帮人一旦进入河州地面,免不了又是一场腥风血雨。</p><p class="ql-block">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人,是没有那么多顾忌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得知这一消息的马千龄,十分着急,因为面对“十八大营”,河州首当其冲;马千龄并不愿意看到自己家乡的无数百姓,生灵涂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时度势之后,他也加入了当地的叛乱队伍,并在马占鳌军中参赞军务,成为马占鳌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并捐献了很多资金。</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的马千龄,做了一件让官亭百姓,为之称颂的好事。</p><p class="ql-block">他亲自前往劝阻“陕回十八大营”,见到对方首领,分析利害;巧舌如簧之下,居然成功劝说陕回,打消了攻掠官亭的计划。</p><p class="ql-block">回到河州的马千龄又赶紧劝说马占鳌,布兵野外,形成震慑之势,迫使“十八大营”离境而走。</p><p class="ql-block">马千龄有三个夫人,</p><p class="ql-block">原配王氏,(续配)马氏,三配韩氏。</p><p class="ql-block">四个儿子,</p><p class="ql-block">长子(马福财),次子马福禄,三子马福寿,四子马福祥。</p><p class="ql-block">其中次子马福禄是最厉害的,后来乡试武举,次年又中了武进士;最后与八国联军作战,死在正阳门下,是真正的忠烈英雄!后来被清廷封为振威将军,谥号忠烈。这也是后来西北宁马之一,马鸿斌的父亲。</p><p class="ql-block">马福禄殉国以后,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命令马福禄的弟弟马福祥接替哥哥的职务,继续统领简练军。</p><p class="ql-block">这个马福祥,正因为有他哥哥福禄的骁勇善战,为国尽忠的资本作为铺垫,在当时也算是临危受命,统领河州马队,从此也走上了人生巅峰,最后做到了西宁镇总兵。</p><p class="ql-block">当然,他们之所以最后能飞黄腾达,除了对清庭的效忠;也少不了一个人的提携,那就是彼时的西北大佬~董福祥。</p><p class="ql-block">马福祥还有一个后来统治宁夏几十年的儿子,臭名昭著的马鸿逵。</p><p class="ql-block">所以到了后来的民国时期,马福祥既是西北三马之中,宁马的奠基人,同时,也是西北马家军中资历最老,也最有威望的人。</p><p class="ql-block">马福祥还有一个哥哥叫马福寿,官儿做的也很大,民国时期被授予中将军衔,曾经两次代理宁夏省主席。</p><p class="ql-block">但他的节操,和他为国尽忠的哥哥马福禄将军无法相提并论。和他的侄子马鸿逵一样,在宁夏主政时也是贪污受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唯独在正阳门为国捐躯的马福禄将军,他的儿子马鸿斌,人送外号马大善人。此人倒是一个继承了父亲遗志家风,宅心仁厚的人。</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同治年的马占鳌时,他缓缓的开了口,说了以下影响河州马姓家族,改变河州叛匪命运的一席话:</p><p class="ql-block">“纵百二河山,为我所有,谁能堵住函谷关,使关东将士不再来?”</p><p class="ql-block">马占鳌这句话的意思是:“河州,只是一个弹丸之地。</p><p class="ql-block">就算我们这一仗打败了清军,守住了它,退一步,就算我们打到安定城,杀了左宗棠!</p><p class="ql-block">清王朝还会派来第二个左宗棠,第三个左宗棠!我们杀的完吗?</p><p class="ql-block">以大清的武力,倾全国之力,对付我们一个小小的河州,还是绰绰有余的。谁能封住函谷关,能够挡住源源不断的大清军队!</p><p class="ql-block">听中众人,闻听无语,惟南乡一带的首领闵殿臣愤愤不平!</p><p class="ql-block">“难道我们就这么投降官军,岂不便宜了他们!”</p><p class="ql-block">此刻一直不曾做声的马千龄开了口:“依我看来,晚降不如早降!”</p><p class="ql-block">他的话更让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p><p class="ql-block">“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打了官军一个措手不及,此刻归降,才有资本,他们也不敢小视我等!”</p><p class="ql-block">看众人依旧迟疑,马占鳌叹了一口气,深情落寞。 他说,当年太平军起义,号称百万之众,兵精将广;一度占领了南方几十个城市。</p><p class="ql-block">他们和清军周旋了那么多年,甚至占领了天京。但最后呢?还不是被一一剿灭!</p><p class="ql-block">云南的杜文秀,也绝不是泛泛之辈。在大理建都,手下也不乏勇猛之士!可最后呢?</p><p class="ql-block">还不是昙花一现,死在了清军的手里。</p><p class="ql-block">我们金积堡的马化龙,也曾经雄霸一方,叱咤风云!</p><p class="ql-block">可各位也看到了,最终还不是被凌迟处死。</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家族成员,那一个能够逃脱凌迟处死,或被流放三千里的命运!</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我们看在眼里的事!</p><p class="ql-block">马占鳌话锋一转,凝视众人</p><p class="ql-block">“各位觉得我们河州的兵力,和马化龙当初的兵力比较起来,我们是比马教主的钱多,还是比他的兵力更为强盛呢?”</p><p class="ql-block">目光扫视之下,众人都低下了头,面面相觑。连态度最为强硬的闵殿臣父子们,也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马占鳌的话让众人沸腾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但似乎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p><p class="ql-block">其实马占鳌也很清楚,这些头领阿訇们,虽然表面上对他唯唯诺诺。但他们都来自不同乡镇的首领,各怀心腹事。</p><p class="ql-block">最初扯旗造反的时候,这些头领们公推马占鳌为首领。那是因为在他的卓越领导之下,攻城略地,无往不利。</p><p class="ql-block">但后来,就因为这些各地的头领们明里暗里的争权夺利。一气之下,他才辞去了首领的名分,′带着他自己的一标人马,回到了大河家。</p><p class="ql-block">而这一次,官军大兵压境,在形势所迫之下,马悟真.闵殿臣这些头领们,才不得不又一次请他出山,主持大局。</p><p class="ql-block">马占鳌对形势看的非常清楚。对彼时的左帅来讲,河州是他西进的必经之路;这块弹丸之地上的魑魅魍魉们,就算再怎么折腾,也是必须要剿灭的。</p><p class="ql-block">太子寺之战,无非就是给自己的身价增添了一些筹码,让对手不可小视而已。真要和官军对垒,粮草也耗不起。</p><p class="ql-block">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p><p class="ql-block">派自己的儿子马七五,和其他13名首领的儿子一起,去三甲集清军大营,请求招抚。</p><p class="ql-block">彼时的三甲集清军大账里,此刻临时主理前锋战事的是湘军老将陈湜。</p><p class="ql-block">眼前的一幕,让陈湜也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但眼前这帮打着白旗,号称河州13少爷的小子,的确是唯唯诺诺,很有诚意。</p><p class="ql-block">陈媞不敢怠慢,火速派人带着他们前往安定大营,去见左大帅。</p><p class="ql-block">安定城,也就是今日的定西县。</p><p class="ql-block">彼时的左大帅,中军大帐就设在此处,此地也是进军兰州的外围门户所在。</p><p class="ql-block">快马加鞭的信使早已把这个消息传到了中军大营,左帅欣喜若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此刻忧心如焚的左帅而言,河州叛匪能主动请降,那是求之不得,再好不过。</p><p class="ql-block">此刻刘锦棠护送老帅刘松山的灵柩回湖南老家,招募兵勇,尚未回来;而太子寺之战也让将湘军损兵折将。这个时候若能招降河州叛匪,对此刻的左帅而言,当是最好的上选。</p><p class="ql-block">他在中军大帐接见了这一行河州青年。而彼时的青年俊杰马七五,冷静自若,对答如流。这个眉目之间透着一股英气的青年,让左大帅很是欣赏。</p><p class="ql-block">当大帅知道马七五是魁首马占鳌的儿子之后,则更加赏识。刻意给他起了名字“安良”二字。</p><p class="ql-block">人生的很多机遇总是充满着变幻无穷的奇妙。马七五从此改名马安良,后来组建了赫赫有名的西军。在民国时期,他成为了主政甘肃军务的大佬威名赫赫,权倾一时。</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从后世来看,马安良的一生可以说深得父亲马占鳌的真传。审时度势,待机而动。</p><p class="ql-block">当民国时,他和皖系军阀张广建斗法败北以后,便听从了陆洪涛的建议。率领他的西军,默默的退回了河州一带。</p><p class="ql-block">但等到武昌起义后,新军在西安起事后,在河州蜇伏了近十年的马安良,又收到了陕甘总督长庚的命令。</p><p class="ql-block">他迅速集结部队,攻向了梦寐以求的关中地区。</p><p class="ql-block">这是像蒿草一样在河州蛰伏十年,磨剑十年的马安良,再一次的东山再起。</p><p class="ql-block">但此非彼!</p><p class="ql-block">此刻的马安良像一只出笼的猛虎!既不用忌惮已经落下帷幕的大清帝国;更失去了董福祥这个铁血上峰的压制牵绊。</p><p class="ql-block">并且他的西军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充,而且得到了陕甘总督长庚的大批火力支援。不光给了他几千枝新买的俄制洋枪,甚至打开了西安的军库,把当年左帅西征之时存放的两千枝后堂枪,也给了马安良的西军。</p><p class="ql-block">喜出望外的马安良踌躇满志.壮志凌云!十年了,他一直在等这样复出的机会,而这一天,终于姗姗来迟。</p><p class="ql-block">之后,从陕西撤军的马恩良一路打马而上,直奔兰州城。</p><p class="ql-block">他在那个自己曾经熟悉的金城省会,那个无比惬意代表权利和威望,更象征着实力的督府衙门里,开启了代表他马安良控股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还是说说此刻河州的马占鳌一行吧。</p><p class="ql-block">把河州首领们的子弟送到安定大营,实际上也是充当人质,以表示自己的忠心和诚服。</p><p class="ql-block">但这只是第一步的投石问路。真正的大佬总是在合适的时机恰如其分的出现。</p><p class="ql-block">马占鳌的第二步场景,显得更加虔诚。</p><p class="ql-block">他带着这些首领们,其中也包括依然心里不甘的闵殿臣等头领。自缚锁链,脚穿麻鞋,赶到了兰州,左帅的大营。</p><p class="ql-block">是谓负荆请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刻的左帅已经把中军大帐,移师兰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他看着满脸惶恐的马占鳌一行,负荊而来时,左帅的心里,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p><p class="ql-block">他扶起跪伏于地的马占鳌,嗔问左右”怎么还捆上了绳索?快给马头领解开!”</p><p class="ql-block">马占鳌连忙解释说“是我自己捆上的,我有罪,我有罪!”</p><p class="ql-block">而随在他身后的两只梅花鹿一左一右,鹿角上拉着一条金丝绣的横幅。</p><p class="ql-block">上书”天下太平”,意思就是永不再反!</p><p class="ql-block">应该说马占鳌为了自己的投诚仪式,显得更加隆重而具有仪式感,也为了表达河州叛匪的诚意;的确是煞费了一番苦心。</p><p class="ql-block">当夜的左帅,在府邸这些头领们抚酒压惊。</p><p class="ql-block">宴罢,酒席散去。左帅回到书房,让侍卫唤来马占鳌,并让诚惶诚恐的马占鳌坐下谈话。</p><p class="ql-block">占鳌心下惶恐不安,连说“不敢不敢,罪犯站着就行。”</p><p class="ql-block">是夜的左帅,向马占鳌详细了解了河州的情况,并夸赞了他的高瞻远瞩.英明远见。二人聊天,竟至天明时分。</p><p class="ql-block">回到河州的马占鳌一行很快献出了4000余匹骏马,6000支洋枪;并献1万多石粮食给湘军。</p><p class="ql-block">但左帅的头脑绝非凡夫可比,尽管河州叛匪诚意满满,此刻招降他们,既是无奈之举,其实也是最明智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左帅此刻的手下,兵力捉襟见肘。金积堡一战和太子寺损兵折将,都让清军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此刻紫禁城里的老佛爷不断的下旨催促,让他西进剿匪。而此刻西宁的马桂源,马本源兄弟;都是西行平叛路上的绊脚石!而肃州的酒泉狼马文禄,更是凶悍无比。</p><p class="ql-block">此刻的新疆,老家河州的叛匪妥明早已占领了迪化城,为非作歹。而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浩罕国的阿古柏叛匪;率领安吉延骑兵纵横荡决,在南北疆烧杀劫掠,攻城略地。</p><p class="ql-block">左帅的时间有限,他不能把重心放在这些沿途的小城小寨之上。大军前行,每一天都需要无数的银两来供济花费。而朝廷的耐心,也是有限的。</p><p class="ql-block">此刻的左帅也已经转换了思路。不再施行以前的铁腕政策,开始走向剿抚兼施的策略。</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能抚则抚,不抚则灭。</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这个策略因地制宜.因时而用,颇有成效。</p><p class="ql-block">而对马占鳌的招抚,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并且后期,给很多叛匪树立了标杆。</p><p class="ql-block">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的解决问题,减少杀戮造成的生灵涂炭;当然是最好的两全之策。</p><p class="ql-block">左帅把河州叛匪经过筛选,列为三营。</p><p class="ql-block">分别由马占鳌、马悟真、马永瑞统领,他们统一归属于董福祥的麾下节制,始称河州马队。</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也就是因为马占鳌这次的明智之举,是河州地区避免了战火蔓延。无论与官军还是当地叛匪而言,都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生死之苦。</p><p class="ql-block">但这个地区依旧有一些叛匪仍在负隅顽抗。</p><p class="ql-block">起初的马占鳌主要还是利用他的威望,四处说和加以招抚;他并不想留下那个屠戮兄弟姊妹的恶名。因为当初举旗造反之时,他们无论是攻临洮,战巩昌,还是占领河州城;都让当地的百姓血流成河,尸积如山。</p><p class="ql-block">而每一次的入城洗劫,都造成了百姓少则几千多则数万人的浩劫。他也深知自己的双手,已经沾满了血迹。</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个时期的马占鳌,对自己冥顽不化的同族兄弟,并不想刀兵相向。</p><p class="ql-block">但如果谁想要挡住他的晋升之路,哪怕是同族兄弟,马占鳌也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p><p class="ql-block">一将功成万骨枯!马占鳌深谙这个千古不变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心不狠则站不稳。</p><p class="ql-block">他虽然属于老教之中的阿訇级人物,但在河州的各路首领之中,他也只是其中一员而已。内部的纷争不断,争名逐利,比拼的就是一个实力。</p><p class="ql-block">尽管自己此刻成为了清军在当地少数之中的一个代言人。但心有不服者,比比皆是。比如以放高利贷起家,心狠手辣的闵殿臣!</p><p class="ql-block">这绝对是一个硬茬。</p><p class="ql-block">尽管这一次他硬拉着闵殿臣去了左帅的大账,并接受了官军的安抚。但他知道,闵殿臣从心里,是不服的。</p><p class="ql-block">论实力,闵殿臣未必就在他之下。但恰恰这次,同为首领的他,却成为了马占鳌的部下;受他的节制。</p><p class="ql-block">闵殿臣从心里,肯定是愤愤不平的。</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的马占鳌感到了一丝不安,他甚至感受到了后背上的发凉。</p><p class="ql-block">这个闵殿臣,也是个不省事儿的主呀!</p><p class="ql-block">这哥们儿可是放高利贷出身,打家劫舍,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绝对是一个心狠手辣,睚眦必报的人。</p><p class="ql-block">实际上马占鳌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p><p class="ql-block">后期的闵殿臣,在大部队西行以后,驻守在大河家的他,又一次举起了反旗!</p><p class="ql-block">这真应了那一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p><p class="ql-block">在后世的记述之中,很多本民族的作家,把马占鳌描述为这个民族的叛徒。而从国家的层面来讲,马占鳌无疑是一个幡然醒悟,英明果断的当地领袖。</p><p class="ql-block">马占鳌后来,给他的士兵教导说;“我们杀一个判回,就是拯救十个本民族兄弟!”</p><p class="ql-block">这个话你仔细想,不是没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当无数原本安居乐业的普通百姓或是教民,在这场此刻已经泛滥的国内战争面前,兄弟屠戮,刀兵相见。</p><p class="ql-block">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实际上都是在这个波澜汹涌的大潮之中,被自己的头领们怂恿教唆裹挟着,身不由己。</p><p class="ql-block">其实都是做了牺牲品或者铺垫。</p><p class="ql-block">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为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教门,前仆后继的献出自己一家老小的财产和性命以及他们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地方史料记载,当初陕甘大乱时,渭南就有几户教民,本来一家生活安逸,结果却碰上了乱世浩劫。</p><p class="ql-block">被教民生生的裹挟着造反,有人甚至留下孩子,大人自缢而死。</p><p class="ql-block">这个当中还有无数的汉民百姓,被胁迫入教,一路裹挟着随大军前行,身不由己。</p><p class="ql-block">从这方面来讲,马占鳌的投诚之举,无疑是给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否则又免不了一场刀兵相见,屠戮之苦。</p><p class="ql-block">实际上马占鳌当时对时局的分析和认知,绝对堪称高瞻远瞩,未雨绸缪。</p><p class="ql-block">当然如果没有这一次马占鳌携河州叛匪的主动投诚,也就不会有了河州三马,河州五马,更不会有了最后,能左右西北政治和军事的~西北三马。</p><p class="ql-block">历史的版图上从来不会因一个人而书写。但那些搅动风云的人物大都未雨绸缪,顺势而为,待机以动。</p><p class="ql-block">而河州的马姓家族,也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选择了识时务者为俊杰。</p><p class="ql-block">也正因为这次巧妙的转折,风云际会,才让这个原本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弹丸之地,此后名闻遐迩。</p><p class="ql-block">竟然左右了西北政坛,甚至在长达几十年的风雨变幻之中,雄霸西北军事之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下英雄谁敌手?悠悠……</p><p class="ql-block">不尽长江滚滚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