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纪念馆 墨香中的儒林幽梦

凤尾竹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名: 凤尾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2339690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南京这座古韵今风交织的城市,秦淮区平江府路 80 号静静隐匿着一座纪念文学巨匠吴敬梓的所在。趁着晨光熹微,我踏入了这座弥漫着历史墨香的古典江南小院——吴敬梓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入得门内,小院错落而有致。洗砚池畔,太湖石玲珑剔透,文木亭亭亭玉立,柱联诗意流淌。石雕吴敬梓立像,身姿挺拔,气质狷介豪放,目光遥望着桃叶古渡,似在沉思着儒林百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占地虽不算大,却精巧雅致。迈进馆内,仿若踏入了吴敬梓的文学世界,琳琅满目的《儒林外史》各版本著作陈列眼前,诉说着这部讽刺巨著的前世今生,细细研读,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脉络逐渐清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中国伟大的讽刺文学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岁的吴敬梓离开故乡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随着接触面的广泛,进一步拓宽了吴敬梓的视野,在历经世态炎凉、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后,吴敬梓以庄谐兼擅的妙笔,在南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积十年之余,终于成书。这部作品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文人,人们在南京古桃叶渡遗址旁为吴敬梓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吴敬梓在南京靠典衣卖文或朋友接济,过着清贫的生活。其坎坷的人生道路,更加激发了吴敬梓的创作热情,约于乾隆元年(1736年),吴敬梓三十五岁时动笔创作《儒林外史》。书中大多数人物和情节以秦淮河为背景,幽默而诙谐,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因追求功名富贵和沉湎于八股文而酿成的人生悲剧,从而抨击了清代“盛世”下的社会危机。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能“公心讽世”的作品,真可谓一语中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馆内,满是故事。让人遥想先生的成长起点;丰富的《儒林外史》版本与研究资料,彰显着这部作品的深远影响。遥想当年,先生于此,虽生活清贫,却笔耕不辍,以辛辣笔触,描绘出封建儒林的众生相,讽刺了功名利禄的荒诞与腐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秦淮水亭,吴敬梓埋头于诗词歌赋的创作活动中,作品有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等,包括《诗说》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诗七卷,《中国小说史略》并传于世十数载金陵生涯,吴敬梓对南京感情深厚,晚年创作《金陵景物图诗》,以叙记和考订南京的名胜古迹。该组诗现存二十三首,内容大多为吟咏南京,或凭吊六朝遗迹,由此可见吴敬梓深刻的金陵情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次探访,犹如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这一方天地,吴敬梓的形象不再只是书中的一个名字,而是鲜活可触的存在。他用文字构建的儒林世界,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时刻警醒着世人莫为功名遮望眼,坚守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我带着对先生的敬仰,缓缓离去,而那墨香与思索,却久久萦绕心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开放时间为每天9:00至17:00,周一闭馆。游客可以免费进入。纪念馆附近有秦淮河,游客可以凭栏观赏画舫经过,感受古典园林的韵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凤尾竹制作 2025.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