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新场古镇

阿海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9日,上海市骑游委精心策划了一场文化之旅,组织会员自迪万酒店出发,搭乘酒店专属大巴,前往历史悠久的新场古镇进行半日游活动。抵达后,眼前的新场古镇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得益于召稼楼的拆迁重建,众多商户纷纷迁址至此,使得古镇的商业街道比往昔更加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会员们漫步于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兴致勃勃地探索着各式店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部分会员还特意选购了当地特产,如新场著名的肉皮,以及风味独特的三林塘酱瓜,满载而归。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会员们对上海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友谊,共同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上海新场古镇,古称“石笋里”,素有“小小新场赛苏州”之美誉。作为千年古镇,新场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其静谧、美丽、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长街、茶楼、老店、小庙与古寺,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上海新场古镇还曾被大导演李安看重,成为电影《色戒》的摄制地。</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马赛克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初建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解放前,这里是新场最大的一个典当行——信隆典当。信隆典当是浦东新区清代的优秀建筑,原为嘉乐堂,至今保存完好,三进格局,建筑面积976.2平方米,大厅雕梁画栋,厅的八扇门正面雕八骏图,背面雕水浒人物,前后仪门完整,是座小家碧玉式的典型院落;信隆典当,三进,前一进为平房,后二进为楼房,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潘氏北宅,原有七进,现存五进,第二进客堂泥金漆廊柱犹在,第三进为二层楼,尚存五扇蠡壳窗,重檐、通转游廊。新中国成立后,曾做过镇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006年经过修缮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布展成“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新场古镇的建筑多是晚清民国风格。马头墙,观音兜,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体现着厚重的岁月韵味。</p> <p class="ql-block">位于新场镇新场大街424号洪桥港畔,临南北大街,立洪桥南堍,融桥、水、楼、街为一体,地理位置独特,周边环境古朴幽雅,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清同治末年由当地富户周肃清之先人在此建造小瓦顶平房一栋。20世纪20年代初,洪桥港疏浚加筑驳岸时,由周妻吴乡钿翻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居高临下,人称“第一楼”。30年代初开设书场,名“第一楼茶园”,系南汇地区最早。说书者多系民间艺人,演出曲种有锣鼓书(太保书)、钹子书、滩簧、评弹、什锦书等,居民喜闻乐见,在当地乃至江浙沪地区影响颇大。40年代,底楼曾开设“洪福馆”饭店。1940年~1943年间,该店作过中共地下党联络站。后又设过“盐公堂”,解放初期关闭。1985年,新场镇原6家书场调整合并后,“第一楼”成为新场镇的书场,座位扩至230座,许多著名评弹演员曾到此演出。2001年底向区政府申报,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新场第一茶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