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沌口镇)</p>
<p class="ql-block">血浓于水,一脉相承,血缘关系不仅是传宗接代的象征,更在家族企业的传承和遗产继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血缘纽带贯穿人类历史长河,深刻影响着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乃至法律权益的界定。然而,血缘关系有时也会成为情感要挟的工具,成为互相伤害的绳索,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血缘与亲情之间的微妙关系。</p> <p class="ql-block">1965年五一劳动节前后,我意外收到了一封长信。寄件人自称是我的同母异父兄弟,名叫x混元,随母亲姓,比我年长十岁。信中,他详细讲述了我们的家史:母亲在我出生后不久便罹患重病,因缺乏治疗资金而不幸离世,我成了孤儿。随后,我被送往程家抚养,而他则不得不投奔亲戚寻求栖身之所。根据他的描述,他最初在武汉市农委工作,后来调任至武昌电焊条厂担任厂长一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信息,我既惊讶又疑惑,为了验证这位自称兄弟的真实性,我向武汉市公安局写信请求调查。不久,市局迅速回复,证实了曾混元的存在,并提供了他的一些基本信息。</p> <p class="ql-block">(混元在北京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混元兄寄来了第二封信,信中透露出他对市局调查行为的不满。据他表示,经过多方打听,他才得知我入伍的消息,好不容易与我取得联系,却遭到如此不信任的对待。为此,他还特意随信附上了一张照片,以便我能进一步核实。整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抱怨和不满,给我留下了一个心胸狭窄的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选择回信解释,也没有主动联系他。</p> <p class="ql-block">血缘关系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根本且源远流长的纽带形式,深刻影响着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乃至法律权益的界定。我本人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程度颇深。正是在部队的直接协助下,我得以找到了我的亲生父亲——楊兴发,他长期在沌口镇的一家餐厅担任厨师一职。</p> <p class="ql-block">(父子重逢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8年元旦前后,在大妹妹和女友的陪同下,我们三人骑自行车抵达沌口镇。此时的父亲已步入古稀之年,因长期与油烟为伴,他的双眼几乎失明。幸运的是,有一个忠诚的徒弟在他身边悉心照料生活起居。我们父子重逢后,满怀激动之情前往照相馆拍摄了一张合影。尽管岁月流转,那张照片如今已略显模糊,但它定格了我们重聚的珍贵瞬间。</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共进了一顿温馨的晚餐,畅谈了许多往事与心声。夜幕降临,我们三人在沌口镇留宿一晚,第二天便返回了鹦鹉洲。然而,命运多舛,第二年父亲因病离世,我匆匆赶回武汉时,餐厅工作人员已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他走后一无所有,没有留下任何遗产。这段经历虽然充满了波折与遗憾,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却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我与混元在徐家棚合影)</p><p class="ql-block">1986年岁末,随着院校寒假的钟声敲响,我们一家踏上了返乡之路,回汉过年。这次探亲有个特别的期待——与久未谋面的兄长混元重逢,并借此机会深入探寻家族的历史脉络。我预先打听到,混元兄一家栖息于电焊条厂家属区的徐家棚。想象中的探访画面渐渐清晰:那是一个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傍晚,曾家正沉浸在一年一度年夜饭的欢聚时刻,家中老少共计六七人围坐一堂,其乐融融。我的到来似乎并未打扰这份和谐,反而为他们增添了几分意外的喜悦。家族间的深厚情感如同磁铁般将我们紧紧相连,即便是狭小的客厅挤满了十几人,也丝毫不减相聚的热情与喜悦。这场景,无疑是对“血浓于水”最生动的诠释,也是人间至情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程桂香与嫂子合影)</p><p class="ql-block">餐桌上,菜肴琳琅满目,欢声笑语不断,我们频频举杯共饮。席间,我们互相询问近况。我提到正值百万大裁军之际,院校毕业后计划提出转业。他随即夸下海口,声称在省里有人,可以帮我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之后便音信全无。他还与我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逢场作戏,利益利用。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说他有三子一女,而我只有两个女儿,建议把他的三儿子过继给我,以便传宗接代。然而,他的三儿子刚刚从监狱释放,我当场拒绝了这个提议。他的一番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侄女小兰与我们一家合影)</p><p class="ql-block">1988年,我结束了军旅生涯,选择在武汉定居。每逢佳节,基于血缘的牵绊,混元兄总会带着家人前来我家共度时光。然而,由于缺乏共同语言,每次相聚都以不愉快告终。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酒桌上回忆起往昔岁月,他提到自己曾多次寻找并关心过我的成长历程,甚至认为我对他有恩情未报,不应该忘恩负义。这番言论激起了我内心强烈的不满——是程家含辛茹苦地将我抚养成人,而非他。面对如此荒谬的说法,我立刻吩咐工作人员安排车辆送走了他们一家,自此之后,我们之间便断绝了所有联系。</p> <p class="ql-block">血缘是无法选择的,而终将沦为一种情感要挟的筹码,互相伤害的绳索。实践表明,亲情不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而是靠灵魂共鸣和缘分来维系的。有缘分,链接深,能灵魂共鸣,那么即便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个人也会特别好,别人都羡慕。没有缘分,能量链接不上,即使有血缘也可能离心离德,甚至演变成孽缘。</p> <p class="ql-block">(大妹小年)</p>
<p class="ql-block">无血缘的亲情,如同岁月无法抹去的印记,深深镌刻于我们的心田。我在程家度过了十六载光阴,这个家庭从未将我视为外人。与家中四位妹妹的关系,甚至超越了亲姐妹之间的情感纽带。尤其是大妹小年,她在姊妹中最为活泼、聪慧且能干,从一名小学教师逐步晋升至23中的校长兼书记职位。她与我关系尤为密切,自幼便喜欢跟随在我身后玩耍;夏日夜晚,我们共眠一张竹床之上。随着年龄增长,每次回到武汉时,总是由她亲自前往车站迎接或送别。其他几位妹妹对我亦十分真诚:每逢我的生日来临之际,二妹总会寄来精心挑选的礼物至部队;夏季归乡探亲期间,三妹则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我购置了最新款式的电风扇;而四妹更是慷慨地让出了他们新婚不久的小窝供我居住使用。</p> <p class="ql-block">这种深厚的情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互扶持与理解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尽管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作为纽带,但那份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却比许多亲生家庭成员还要坚固。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都是这些“家人”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当然,她们有了难处,我也尽力帮助。大妹妹比我结婚早,生大儿子时难产住了医院,我听说后从60元的月工资中,拿出40元寄给她。据说她拿着钱半天说不出话来,哭了。</p> <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旅途中,有一种非血缘的亲情,宛如一道意外的彩虹,绚烂而温暖。它超越了血脉的束缚,构筑起一座心灵之间的桥梁,让人深刻体会到情感联结的力量,远胜于任何生理上的联系。这份情谊,如同细水长流,滋养着心田,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其中,有一段记忆尤为触动人心,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房。我的大妹妹,她总是第一个记起我的生日,这份习惯跨越了数十载光阴,从未间断。即便如今,她与妹夫都已是耄耋之年,却依然坚持每年为我庆生,这份执着与深情,如同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了我的世界。他们常说,能为我做生日是一种福气,意味着健康、活力依旧,能够自由地行走于这人世间。这番话语简单却深邃,蕴含着对生命最质朴的热爱与珍惜。正是基于这样深厚的情感根基,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与承诺。在对方最脆弱或最需要援手的时刻,总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提供最坚实的依靠与支持。这种超越血缘的情感纽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爱与被爱中成长,共同编织出一幅幅温馨而又坚韧的生活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