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文字:郭亚伟</h5>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4日,汝州的老电影人谭国强大哥打来电话,称王云洲老师那里有一个“宝贝”,让我们去看个稀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有一位远方的电影机收藏爱好者,在把玩好友一台日本产的电影机时,误将仅支持110V电压的机器直接插入我们220V的电源中,将机器烧坏,而这种“古董机”现在存世极少,所需配件更是罕有,除非有拆机件,否则极难修复;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能修这种机器的人很少,如果损坏无法修复,将有可能让这台珍贵的机器彻底报废,其价值会断崖式下跌。情急之下,遂多方打听并网络急搜,才知道远在中原小城的王云洲老师有这方面的天赋,尤其在修理老电影机方面技术超群,就赶紧快递过来让其修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老师不负众望,经过几天的努力,最终修好了这台机器,让“古董”焕发了新生。看到这机器做工精细、设计巧妙,各方面性能远超同时代的国产电影机,就让大家过来开开眼界,在共同验证机器修复效果的同时,欣赏一下当年设计的美学及早期电影技术的发展趋势。</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台日本产电影机(背面),型号为:爱尔莫 ELMO CL-250型 16mm 槽式放映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机器的正面,面板设计简洁,只有一道胶片导槽,没有那些个密密麻麻的导轮群组。</p> 放映时的胶片导入非常方便,不用绕来绕去,只用轻轻地将胶片放入这Z形导槽即可,对新手非常友好。 <p class="ql-block">拆开机器后壳,可见机内电源、电机、飞轮、光源等装置布局紧凑(不能和现代的数码芯片技术相比),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小小的机身内竟然内置了高低音喇叭,连音箱都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王老师讲,这台机器别的不说,单就飞轮技术都令人惊叹,都是几十年的老机器,用手同时轻轻转动,国产的转了数十秒就停了,而这个竟然转了数分钟才停,其柔顺性令人惊叹。这台机器的能耗也低,连内置音箱算上才200瓦多一点,但国产的不带音箱就得300多瓦。</p> 飞轮的特写,灰色的轻质合金,看起来并不起眼。 机身前方的镜头及喇叭。 这是国产电影机“金南影”F16-10的背面。 正面 <p class="ql-block">细节展示,常见的导轮组合,不比不知道,一比才发现导轮的密集程度竟也让人不舒服,也许是没有那种简洁之美的缘故。</p> 飞轮是黑色的,感官上好象比日产那个质地还要好,但从电机的个头、电路板的整洁度及控制电路、电源上讲,明显感觉结构松散、布局随意,而且接口粗糙,飞轮惯性严重不足,还没有集成音响系统。 大家自行比较。 这两位放了半辈子电影的老电影人,仔细研究这台日产电影机。 王老师操作国产机器,给我们这些小白普及电影知识。 为彻底检验机器的性能,王老师组织史、谭两位高手同场PK,史老师操作国产机器、谭老师操作日产机器,从开机到图像、声音出来,看谁更快。 对这台操持了几十年的老伙计,史老师可谓是手拿把掐,闭着眼也不会出错。但毕竟要经过打开镜头,将胶片绕过导轮组,还要连接音箱电源、信号电缆等程序,才能实现音画输出,整个过程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已经是非常快速的了。 而谭老师在学会了操作后,对进口电影机也充满了信心。只见他打开电源,将片子轻轻放进导槽,再打开两个开关,图像和声音便一起出现在眼前。 最终,进口电影机以快出两倍的速度率先完成了图像和声音的输出,而国产机器则慢了不少。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时代的机器同场PK,无论是体积、功能、操作、能耗等方面,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借这个机会,王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胶片的一些常识。电影胶片片基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硝酸片基:这是一种传统的片基材料,但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受潮和变形,因此使用较少;2、三醋酸片基:这种片基具有较好的透明度、韧性和强度,常用于电影胶片和照相胶卷;3、涤纶片基:涤纶片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电影胶片(正片)、X光胶片和航空用胶片等;4、聚碳酸酯片:这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轻便、耐用的特点,但使用较少。<br><div><br></div><div>硝酸片基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受潮和变形,因此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效果或实验性拍摄;三醋酸片基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韧性,适合长时间保存和频繁使用的电影胶片和照相胶卷;涤纶片基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耐用的场合,如电影正片和X光胶片;聚碳酸酯片:轻便且耐用,但由于其使用较少,具体应用场景不明确。<br></div> 这种侧面看起来透明的胶片就是三醋酸片基,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片基材料。 这种是涤纶片基胶片,侧面是不透明的暗黑色。 胶片头部的标记(原物是反的,此图已经过反转)。 <p class="ql-block">通过PK,王老师用这种特殊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外电影机当年的技术差异,同时又让我们这些电影小白掌握了大量的电影知识,方式新颖、通俗易懂,让我们在实证面前,正视了差距、找到了不足,勇敢正视过去的落后,从而激起大家奋起直追的决心。也许正因有这些刺激,才让祖国的科技工作者丢掉幻想,埋头苦干,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让“中国造”摆脱了模仿跟风的老路,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