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老师家门前的腊梅树

老卡丁

<p class="ql-block">  昨天傍晚,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个邻居手拿数枝腊梅往小区里走,那腊梅花儿金黄金黄的。我立刻想到:往年的这个时候,在搬经夏岱,我岳父夏老师家门前的腊梅也应该开花了。</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家门前有一棵腊梅树,在朝南大门的东侧,树龄近三十岁了。树的主干大约两米高,树冠三米左右,有三根枝头,分别朝向东南、东北和西北方向。每年腊月,梅花盛开,虽然没有了绿叶,但是,满树金黄的梅花,傲立枝头,昂然向上,非常好看。</p><p class="ql-block"> 腊梅花期大概有两个多月。</p><p class="ql-block"> 寒冬腊月的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夏老师总喜欢敞开着门,坐在沙发上,点上一支香烟,默默地看着外边的腊梅花。太阳光从东南方向照射下来,梅花一朵朵,金黄金黄的,晶莹剔透,很美。因为气温低,大门敞开了,室内也冷。我们时常劝说:“夏老师,天冷,把门关起来吧。”他说:“没事儿,不冷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梅花香自苦寒来</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指着梅花说,你看,这梅花开得很艳,天气越冷,它就开得越好看。</p><p class="ql-block"> 在50岁以前,夏老师过着经济窘迫的日子。50年代,我丈母娘在南京卫校毕业。夏老师在南京工作,因为父亲早逝,家里兄妹9人,夏老师是老大,为了照顾大家庭,夏老师辞去了南京的工作,我丈母娘就跟着夏老师来到贫穷落后的如皋西乡过日子。再后来,她做了夏岱大队的赤脚医生。那时候,夏老师工资低,在生产队里,赤脚医生记的工分又少。家里三个孩子,生产队分的口粮很少。每年春上,青黄不接的时候,时常让孩子拿着碗到隔壁邻居家借粮、借油。夏老师家里只有朝南的两间屋和朝西厨房。孩子大了,上学时住宿在校。放了寒暑假了,家里没地方住,夏老师就让儿子夏雨住到夏岱初中他的宿舍里。后来,日子好起来了,房屋也盖起来了。孩子们都工作了,夏老师才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有时候,我岳母会念叨过去的苦日子,夏老师总是打断:“不要说过去,现在,一切都是很好的嘛。”他总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情感上,坚决不肯再去啃噬往日苦涩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里,夏老师是一个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从不去争名夺利的好教师。连续十多年,他任教初三语文兼做班主任。对学生,他从不打骂,总是给予引导、包容、督促。夏老师是50年代毕业的中师生,他特别懂心理学,善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夏老师所带的班级。学生对他服服贴贴。当年,办学条件差的夏岱初中能取得优异的办学成绩,与夏老师这样的老一辈教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1994年,夏岱初中出了如皋市中考状元汪永祥,这个孩子也是夏老师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名叫夏达道,大家都叫他“道先生”。同事们都说“道先生是个好人”。夏岱初中办学条件差,学校没有食堂,每到下雨天,由于夏老师家靠近学校,同事们时常到道先生家里吃午饭。夏老师待人十分的客气,亲自下厨,烧饭,烧菜。时隔多年,夏茂和老师、陈建中老师等等还在说:“在道先生家里,喝了他许多酒。”</p> <p class="ql-block">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p><p class="ql-block"> 这梅花,品质高贵,暗香清幽,韵味绵长。在万木凋落的时候,迎霜斗雪,傲立枝头。梅花气质与众不同,追求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不求名,不求利。他是一个好教师,但是,一生都没有过一官半职。他说,不要去管那些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儿。夏老师的口头禅就是“管他啊”。这个“管他啊”就是不计较多与少,不计较得与失;不与别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计较,这是最好的心态。退休以后,退休教师协会曾经通知他参加活动,夏老师直接说“不去”。我劝说他参加活动,和老同志见见面、聊聊天。夏老师说:“过去,我做教师的时候,被叫过去开会,受人教育。退了休,我自由了,还要再去受人教育,我不高兴去。”有一次的活动,每人还能领取80元钱,夏老师还是说:“算了,我不去。”</p> <p class="ql-block">  暗香幽幽袭人处,一树梅花一树诗</p><p class="ql-block"> 关于夏老师家门前的腊梅,在我脑海中有最清晰的两幅画面。一是朵朵梅花,傲立枝头,昂然向上;二是夏老师点燃一支香烟,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着外边的腊梅,默默地,很久,很久。也许,夏老师嗅到了暗香,也许夏老师默念着“一树诗”。如同夏老师一样,这棵美丽的腊梅用暗香陪伴过很多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虽然家庭条件很差,但是,夏老师仍然用好自己的教师身份,克服困难,尽力去把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教育好。好几个孩子上学时就住在大舅夏老师的家里。有的住一年,有的住两年,有的住三年,也有住一两个月的。家里的空间紧张,就在堂屋里架一张床,章小兵、孙彬彬、王丽、环静……</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孩子叫琪琪,是夏老师外甥女章晓兰的女儿。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琪琪的妈妈跟爸爸离婚了,妈妈在苏州上班。琪琪不能去苏州上学,在如皋,孩子成了一个没有家也没有监护人直接关心的小孩。受外甥女章小兰的请求与拜托,舅舅夏老师和舅母年近80岁了,还成了琪琪的“家长”,负责监护琪琪,琪琪亲切地喊他们舅公公、舅婆婆。</p><p class="ql-block"> 初中、高中,琪琪到城里上学。周末,放假时,琪琪坐校车。夏老师知道孩子路不熟,怕她坐过了,他总会站在路边等着孩子回来。这就让小孩放假的时候有了去处。开学时和放假时,孩子的行李很多,夏老师就找车子、请人开车子,夏老师和琪琪一起搬东西、拎行李,接回来、送过去。到了学校里,夏老师也像其他家长一样教琪琪如何整理衣物。</p><p class="ql-block"> 在琪琪成长的过程中,夏老师不仅给予后勤的温暖和帮助,更是在学习上给予引导和教育,特别在心理辅导上起到了最大的正向引领。记得琪琪上高三的时候,学校一个月放一次假,每到星期六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夏老师电话响起来,他就放下酒杯,拿起电话,站到室外,轻声细语地和孩子说话,引导、劝说,包括与同学的关系、对老师的尊敬、学科的弱点、和妈妈的小矛盾等等。那时候,我感觉到夏老师就是琪琪的人生导师、心理导师。夏老师和琪琪的电话,常常能打一个多小时。孩子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曲折、有委屈、有迷惘,她需要诉说,也需要有人倾听,更需要一个贴心的人为她化解、为她指引,孩子的需要,舅公公夏老师满足了。琪琪这个孩子很懂事,后来考取了大学。仍然把夏老师作为他的心理老师,常常打电话询问,放了假,有时还住到夏老师家里来。</p><p class="ql-block"> 琪琪这个孩子很争气,现在,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那天,我把琪琪参加招聘考试被录取正在公示的事情告诉夏老师的时候,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抿着嘴,笑了很久。后来,琪琪专门来看望舅公公,夏老师很高兴地和琪琪讲他当老师、当班主任的经验,说了很多,说了很久。</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你是一个舅公公,你是平凡的,你用你的知识、用你的智慧引导了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现在,孩子有很好的工作,孩子正在获得幸福的生活。春华秋实,你对琪琪的关爱有了结果,你的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p>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大年三十,年夜饭吃完了。我们打开门,在腊梅树旁边舞起了焰火。夏老师就坐在沙发上,点着香烟,看着我和夏冰、丁韵佳跳起来,舞起来,夏老师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我们要想办法让夏老师感受着喜庆,让夏老师感觉到热烈。</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9日,夏老师离开了这个世界。秋季,重修了厢屋。那棵接近30岁的腊梅树被挖掉了。</p><p class="ql-block"> 时下,正值寒冬腊月,我们已经看不到夏老师家门前的腊梅树了。</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走了,那美丽的腊梅树也走了……</p><p class="ql-block"> 昨天傍晚,在小区门口,我巧遇了腊梅,感慨良多。夜里,我反复想着夏老师家门前腊梅盛开的美丽画面,我想到了腊梅的高贵品质,也联想到夏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我和夏家这个大家庭很多人的关爱和影响。</p><p class="ql-block"> 而今,花已去,人不在。但是,腊梅,那迎霜傲立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夏老师,那慈祥温暖、宽厚包容、大爱无私、与世无争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