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24370</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的建水之畔,隐匿着一座宛如历史遗珠的村落——团山民居。2022年3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和老同事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了被称为“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的典范”的团山民居,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激动的游学旅程。</p> <p class="ql-block">“疏绿柳平芜远际天,青山回抱水相连。”踏入团山的那一刻,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河,古韵扑面而来。古老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引领着我走进这座宁静而神秘的原生态村落。古旧的房屋错落有致,岁月的痕迹在斑驳的墙壁上清晰可见,纵横交错的街巷如同一幅神秘的画卷,徐徐展开,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它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张家花园、将军第、皇恩府、秀才府等庄重的四合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漫步其间,有的还有原著居民守护着自己的祖业;有的则已出租给他人做商户,在现代商业的氛围中,依然难掩其昔日的辉煌有的院门紧闭,家中无人,我们只能欣赏其外观,感受那庄重的气势,遥想昔日盛景。</p> <p class="ql-block">张家花园它拥有7个大小不一的天井和38间房屋,是张和的家族住宅。“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世代张姓人家以此家风为训,涵养谦逊相忍的生活品格、勤勉认真的工作作风,至今在此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在600多年的岁月里,张氏家族以“百忍”为安身立命之本,并将其作为培育后代的准则,由于家风良好,好学上进之人甚多,历史上出过千总、都司、营管带、将军、贡生、太学生、州学秀才、府学庠生、乡饮宾,乡饮介宾等约20多人。解放后团山村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走出了教育厅长、教授、音乐家、硕士研究生、中学校长、高级教师等。 </p> <p class="ql-block">落落古村远俗纷,柴门静掩日黄昏,这里无喧嚣的街道,无匆忙的行人,只有悠闲自在的村民,他们喜欢与世无争的慵懒于大树下,看日出日落,或随心所欲的做一些藤编手艺,与游客分享他们的智慧。这样的日子,不紧不慢,悠哉乐哉,或许是偏安一隅的他们早已阅尽了历史的沧桑,悟透了人生的哲理,唯愿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多样,融合了中原文化与本地特色。飞檐斗拱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木雕、石雕栩栩如生,充满了艺术的魅力。花格窗户精致优雅,似在静静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木、石、砖上的浮雕雕镂精细,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每一处纹理都镌刻着匠人的心血;彩绘装饰美轮美奂,色彩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明艳,未经岁月过多扰动,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往昔的风华,堪称世界珍贵文化遗产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当年功业鲸鲵尽,振古勋名日月明。莫叹暂从红幕去,待于归望碧幢迎。”走进张家花园的团山村史馆,那精心设置的展室仿佛是一部部时光穿梭机,将团山村“百忍成金”的发展历程一一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中,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生动地诉说着团山村的前世今生。“忆把貂裘买玉壶,重来不敢解金鱼。当时曾谒将军府,今日还乘使者车。”从明朝洪武年间张福的迁徙定居,到清代末年张氏族人在个旧开锡矿经商积累财富,富甲一方,再到归乡后大兴土木,一座座精美的建筑拔地而起,让团山成为了建筑艺术的大观园,谱写了团山六百余年的传奇篇章,每一步都凝聚着张氏家族的坚韧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百忍家风”的传承更是贯穿始终,它不仅仅是一句家训,更是一种家族精神的象征。“兵书三卷桥边授,忍字百篇家内存”,正是这种隐忍、坚韧、团结的家风,让张氏家族在历经风雨后依然能够保持家族的兴旺发达,并为团山村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介绍让我对团山村的敬意油然而生。每一座建筑、每一个庭院都不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在这里,我仿佛能够看到张氏先辈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张家花园展室中对团山村发展历程的介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深入了解这片土地背后的故事,领略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座宅院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将军第。将军第的大门并不气派,但是,高悬于大门之上的金黄色门匾尤为引人注目,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那金色的光泽仿佛诉说着往日的荣耀与辉煌,门匾上的“将军第”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透着一股威严之气,彰显着将军的赫赫战功与崇高地位,岁月的痕迹在门匾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却丝毫不能减损其庄重与肃穆,反更添几分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踏入其中,宽敞的四合院布局严谨,房屋高大而宽敞。精美的木雕装饰在梁柱和门窗上,讲述着往昔的荣耀,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有些已经残缺,但依然能看出曾经的奢华与气派。站在庭院中央,仰望天空,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将军在此运筹帷幄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除了这些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这里还有默默伫立的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它们与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形成鲜明对比,它们宛如岁月的守望者,以其质朴、坚韧的品质,屹立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在岁月的洗礼下,土掌房的墙壁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那是时间的印记,也是历史的见证。每一道裂痕、每一块褪色的泥土,都仿佛在讲述着曾经的风雨和欢笑。它们承载着团山村人民的记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和变迁。如今,虽然现代建筑逐渐兴起,但土掌房依然坚守在团山村,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p> <p class="ql-block">在北寨门附近有一棵巨大的榕树,它的枝干犹如龙蟠虎踞,向着天空伸展,如同一把参天巨伞,静静伫立。这棵榕树约种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张家花园主人在建盖花园祠堂时,为化解煞气、催旺运势、荫庇家人而种,后来因为团山村涌现出了一批千总、营管带、将军、贡生、太学生、州学秀才等能人志士,于是村民就把这棵大榕树称为了“风水树”。团山村民在求姻缘、过寿、做生意、求职、高考或遇到困难时,都会到这棵“风水树”下祈求,希望得到“风水树”的庇佑,让自己愿望成真!</p> <p class="ql-block">这棵被称为“风水树”的大榕树,无疑承载着团山村村民们深厚的情感与期许,在团山村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见证了村庄的兴衰变迁,成为村民们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在这个快节奏、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而这棵“风水树”就像是一个永恒的港湾,让人们能暂时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思考,重新积聚前行的勇气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团山民居,无论是古老的建筑民居,还是多彩的民俗文化,无不散发出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一番,去感受那岁月深处的韵味与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