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时常跟随两个姐姐去看露天电影。露天电影不时在各村田间地头、晒场放映。每当知道哪里放映露天电影,无论是近到家门口,还是远至两三公里外的村镇,年轻点的人们收工回家后,不辞辛劳,洗掉腿脚上的泥土,穿上干净鞋子,邀上伙伴和兄弟姊妹,纷纷涌出村子,一路说笑着,犹如过节一般,从四面八方汇入电影放映地。</p><p class="ql-block"> 放映场的一端临时用粗壮的毛竹竿栽、搭成一个高高的门型架,门型架上挂上银幕,正对银幕的中前方摆几张办公桌或课桌,上面放置放映机、照明电灯和话筒<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时放映机是两台,一可省去换片盘的等待以观影连续,二可防止因放映机故障影响观影。)</span>雨季还要撑上遮雨的大洋伞或扯起大块帆布或塑料布,不论能否接上电,也要在不远处安置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确保电影放映。</p><p class="ql-block"> 本村的人家让孩子早早抬上板凳、椅子到放映场,选定有利观影位置摆好,只待大人收工后来到就坐。外村人只能站在摆放板凳、椅子区域外的周边观影。本村人少外村人多,成千上万的人挤满放映场,有的肩头上坐着小孩,放映场邻近的树木、墙头、谷草堆,甚至房顶都会爬上人,少量晚到的人常常只得钻到银幕背后观看“反电影”。</p><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放映较晚,要等附近各村来看的人基本到了后才放映。</p><p class="ql-block"> 开映时,一般村里的干部会用话筒讲话、通知事项什么的,然后先放映一至两部加映的短小新闻纪录片,之后才放映正片,这也是为了照顾远村、晚到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放映的电影不多,看来看去就那么几部,可人们还是那么乐此不疲,否则就只能在村头巷口听老人们闲吹海侃,或是回家上床睡觉。我看了无数次的《侦察兵》、《小兵张嘎》、《铁道卫士》、《地道战》、《地雷战》、《春苗》等电影。这些电影多为抗日战争题材的黑白电影,它们的故事情节我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看过的最难忘、最震撼的露天电影,是平生观看的第一部上下集彩色越剧电影《红楼梦》。这部电影是在郎邑村旁收割后的麦田上看的,与昔日的万人大会同一地块,看了两个晚上。第一晚,放映了一小会儿,发电机坏了,修了好长时间没修好,只得作罢。第二晚,看的人多得与昔日的万人大会不相上下,放映也很顺利。银幕上的字幕、唱词是繁体字,已读初中的我好多字都不认识,虽没完全看懂,却被《红楼梦》宏大华丽的场景、美若天仙的人物、奇美艳丽的装扮、凄美动人的故事、哀婉悲情的唱段,和从未听过的越剧柔美婉转的唱腔所震撼!听大姐认识的一个外村有些文化的中年人介绍说,《红楼梦》是非常有名的古典小说,是故事繁杂、人物众多的鸿篇巨制,也难以读懂,曾是一部禁书,现在很难找到这部书了。我对《红楼梦》这部书生出了十分好奇和敬畏之心,要是见到这部书,一定要好好地看看。</p><p class="ql-block"> 免费的露天电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能看到。我高考后到省城上学,院校球场于周末也时常放映。八四年我参加工作虽然是在基层单位,单位院内也偶有放映,邻近的糖厂也时常放映,之后就越来越少,直至绝迹,看电影只能花钱去电影院看了。然而,现在的电影院即使是几十个人的小影厅,也难以坐满,偶见小区放映露天电影,观者也是寥寥,不像以前的露天电影,人山人海!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鸣谢:百度图片,QQ音乐链接《露天电影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