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土地生长出的梦想之歌

作词孙冰

<p class="ql-block">从黑土地生长出的梦想之歌</p><p class="ql-block"> 编/梓云</p><p class="ql-block">我出生这里,长在这里,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是我生命的摇篮,也是我灵魂的根脉。我是农民的孩子,在祖辈们辛勤耕耘的传承下,自幼便熟悉了田间地头的每一寸泥土,知晓了春种秋收的每一个时令。在世人眼中,农民似乎就该被那一方田地牢牢拴住,一生与锄头镰刀为伴,重复着古老而单调的农事劳作,仿佛命运的轨迹早已被刻板地划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在我心中,始终有一团炽热的火焰在燃烧。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洒落在宁静的村庄,我独处一隅,那些或激昂、或婉转的音符便会不由自主地在心头跳跃,如灵动的精灵般召唤着我。生活给予我的种种经历——田间劳作的艰辛、邻里乡亲的质朴情谊、乡村四季的更迭变换,都成为了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我看到了晨曦中露珠在麦叶上闪烁的希望,听到了暴雨中庄稼挣扎挺立的呐喊,感受到了丰收时谷仓满溢的喜悦和冬日农闲时淡淡的惆怅。这些饱含着泥土芬芳与生活温度的画面,如同细腻的笔触,在我心底勾勒出一篇篇动人的乐章,一行行深情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忙时节,我挥洒汗水在田埂间,手掌上的厚茧是土地给予我的磨砺印记;农闲时分,我静坐在老旧的屋檐下,听着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那是大自然为我奏响的序曲。我看着村里的老人们在夕阳下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孩子们在泥路上追逐嬉戏,这些平凡而又珍贵的场景,是我创作的无尽宝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不甘于被世俗的偏见所禁锢,决心以笔为剑,斩破那层无形的束缚。当我第一次拿起笔,尝试着将心中的旋律与词句落在纸上时,那感觉既陌生又兴奋。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是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对外面世界无限向往的交织。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或许没有复杂的旋律,但那是从土地深处生长出来的最纯粹的情感表达,是一个农民对生活最真挚的告白,对梦想最执着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深知,前行的道路布满荆棘。有人质疑,有人嘲笑,认为农民就应本分地守着土地,那些所谓的创作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村里的老人们摇着头,说这不是庄稼人的正途;村外的人们投来异样的目光,仿佛在看一个离经叛道的怪人。但我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便有力量。我在这片土地上汲取养分,让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用积攒许久的钱买了一把旧吉他,在月光下轻轻拨弄琴弦,让音符随着风飘向远方;我用粗糙的双手握住钢笔,在废旧的纸张上写下一行行诗句,哪怕字迹歪扭,却是我心灵的呼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要用我的作品,唱出农民们深埋心底的渴望,让世人看到,我们虽身处泥土,却同样拥有仰望星空的权利;我们的双手既能播下希望的种子,也能弹奏出动人的旋律;我们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田野,还有诗和远方。我将带着这份信念,一路前行,用我的歌声和文字,在这片土地与梦想交织的舞台上,绽放属于农民的独特光芒,让世界倾听来自土地深处的梦想之歌。无论是在简陋的乡村舞台上,还是通过网络的小小屏幕,我都要让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声音,感受到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梦想力量,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农民都知道,我们的梦想如同田野里的庄稼,只要用心浇灌,终能收获累累硕果。</p> <p class="ql-block">农民创作:打破刻板印象的文化新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社会的传统认知框架中,农民常常被定义为土地的耕耘者,似乎他们的生活轨迹被限定在农田与农舍之间,与文化创作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然而,如今越来越多农民创作者的出现,如农民写歌词这一现象,正逐渐打破这种刻板印象,为文化领域注入了一股质朴而鲜活的力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珍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民创作者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他们生于乡土,长于乡土,其创作素材直接来源于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到邻里之间的人情冷暖;从乡村传统习俗的传承,到时代变迁下农村新貌的展现,这些真实且细腻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他们创作的深厚土壤。他们的作品因而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能够让远离乡村的人们重新找回那份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也为社会学家、民俗学家等研究农村文化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民间资料。例如许多农民创作的歌词中,描绘了农忙时节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以及乡村夜晚宁静而璀璨的星空,这些画面带着泥土的芬芳与自然的质朴,是城市文化创作中难以寻觅的独特景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民创作丰富了文化的多元性。文化不应是单一维度、由特定群体垄断的产物,而是全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参与塑造的精神家园。农民创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拓宽了文化表达的边界,为文化的百花园增添了别具一格的色彩。他们的出现,使得文化创作不再仅仅是精英阶层的专利,而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让文化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当农民的歌声响起,那是来自社会基层的文化呐喊,它提醒着我们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民间,在每一个平凡人的生活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再者,农民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一方面,它为农民群体提供了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途径。长期以来,农民在社会舆论场中往往处于失语状态,他们的情感、梦想和心声难以被外界听见。而创作让农民拥有了自己的麦克风,能够将内心世界展现给大众,从而提升了农民群体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助于打破城乡之间存在的文化隔阂与心理壁垒。另一方面,农民创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村的文化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提供内生动力,促进农村社会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实现精神文明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然,农民创作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缺乏专业的创作技巧培训、作品传播渠道有限等。但这些问题不应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反而应促使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文化机构可以开展针对农民创作者的培训项目,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媒体平台应积极为农民创作提供展示机会,拓宽其传播范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民创作是文化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它承载着农村的希望与梦想,传递着土地的温度与情感。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鼓励农民创作,让这颗文化新苗在全社会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共同绘就一幅更加绚丽多彩、多元共生的文化发展新画卷,见证一个打破刻板印象、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文化盛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