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旅(三)北京天坛公园

乌龙茶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 乌龙茶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坛和故宫都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它作为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造型最精美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天坛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天坛由坛墙分为内坛与外坛。外坛古树苍翠参天,内坛古建世间少有。</p><p class="ql-block">内坛分为南北两部,为祈谷坛,用于孟春祈谷。中心建筑是为人熟知的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祭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东侧,总面积约273公顷,天坛的总面积大约是紫禁城的4倍。</span>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紫禁城同时期落成,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见证了24位皇帝的祭天大典。</p><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正式将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凡庙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坛的主体建筑包括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分别位于内坛南北轴线上,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圜丘的石阶、各层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地位。圜丘的上层台面四周环砌九圈台面石,中心圆形石板称“天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十八块石板,以后依次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音壁是圜丘坛中黄穹宇的围墙,每年都有无数的大人小孩儿流连忘返于此,只要两人分别站在东西地面后,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是。听得清清楚楚,堪称奇趣。</p><p class="ql-block">古人是否在建造之初就有意将其设计成回音壁,无从考证,但它奇特的声学现象一定离不开建筑结构和施工工艺的精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屋顶才能离天更近,只要来到这祭天场所,站到圜丘的中心点是游客不可错过的文化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都北京的祈年圣地,生动展现了天坛作为皇家祭天圣地的庄严与美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祈年殿,高38米,直径32.7米,三层重檐,蓝色琉璃瓦覆盖,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天坛之冠”。</p><p class="ql-block">祈年殿巨大的三层圆形石基座共八出陛。其中,南、北两向的石陛中镶有巨幅石浮雕,自上而下分别为“双龙山海”、“双凤山海”、“瑞云山海”图案,寓意龙凤呈祥。</p><p class="ql-block">殿内结构共三层28根楠木大柱,象征天上28星宿,屋顶全靠柱和枋承重。</p><p class="ql-block">殿内透过绚丽夺目的彩绘,能够清晰分辨出整座大殿复杂精巧的木结构。木柱由内而外分三圈排列,最中间是高达20米。的四根龙井柱,内圈12根金柱,最外圈12根圆柱,这些柱子正好以4的倍数分布,其分隔空间象征着一年4季12月,12时辰以及24节气。24节气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农事等,是人类观察大自然变化和农耕时代需求相结合的一个产物,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穹宇:位于祈年殿南,是存放祭天神位的场所,其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学奇观令人称奇。圜丘坛:天坛的祭天台,位于天坛最南端,由三层圆形白石砌成,是皇帝冬至祭天的神圣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坛,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信仰。1998年,天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p><p class="ql-block">这座历史宝地是北京市中心的一片绿洲。</p><p class="ql-block">天坛里的这棵百年古树,吸收到天地的精华能场,树身形成了九龙的天然肌理,是北京市最美十大树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花费如此之大的功夫用于祭天建筑呢?考古发现,天坛所承载的祭祀传统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p><p class="ql-block">在北京天坛建成600年的展览上,介绍了祭天文化的延承。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更多中国古代祭天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它的祭天形式也从远古的扫地而祭发展到登高山而祭,再到筑坛而祭,都有遗迹遗址留存,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上就有圆形的祭坛发现,在后来古代帝王又追求在自然界的高丘,更接近于天的地方来祭天。 泰山大观峰,唐玄宗御制的《纪泰山铭》就记载了泰山封禅的经过,它是一个登高山而祭的实证。西安夯土元丘就是建于隋文帝时期的祭天建筑。发展到明清时期,北京天坛既有台上祭天的圜丘,又有屋下祭帝的祈年殿,它是中国古代祭天制度的最后遗存,延承了中国古代数千年传承的祭祀文化。</p><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改制“天地合祀”‘,直至公元1530年,明嘉靖皇帝决定恢复“天地分祀”的古制,在大祀殿以南建造 圜丘祭天,在安定门以北兴建地坛用于祭地。紫禁城城东分别建设朝月坛,夕月坛,自此形成了北京城今天的坛庙建筑布局。而后嘉靖皇帝下旨礼部,南郊之东,坛名天坛,至此天坛之名落定并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帝王祭天,带着同样美好的祈愿。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荣“。古代将祭祀和军事视为极其重要的国家行为。明清时期,天坛祭天是国家最大规模的祭祀典礼,天坛在北京城九坛八庙之中的地位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天坛的祭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孟春祈谷:在春季,皇帝会到天坛祈年殿进行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孟夏祈雨:在夏季,皇帝会到天坛进行祈雨仪式,特别是在干旱时期,以祈求风调雨顺。孟冬祀天:在冬季,皇帝会在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这些祭祀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还有就是冬至那天,比如确定谁为太子等祭祀的典礼,最高等级就是冬至祭天。冬至,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是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的开始,一阳姿势,万象更新。祭天自然就选择在这一天。天坛公园属于祭天的建筑群,内坛全部种植侧柏和桧柏,营造出苍壁里天的祭坛风貌和肃穆庄严的交祀意境,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