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江西庐山召开。</p><p class="ql-block">彭德怀率因刚出国不久,本来要请假,让黄克诚代会,但毛泽东亲自打电话让他参会,彭德怀才决定上山。</p><p class="ql-block">6月29日,彭德怀、贺龙、康生、张闻天、习仲勋等集体乘车到武汉,然后换乘轮船,于7月1日早晨6时抵达九江。</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彭德怀与张闻天、贺龙等多有交流。看到红旗点点,人流浮动,炼钢的热情胜似七月骄阳,彭德怀说,多好的人民啊,完不成任务咋办?</p><p class="ql-block">贺龙说,那就只好粗制滥造虚报产量了。</p><p class="ql-block">彭德怀脱口而出,要不是我们的人民好,也要出现匈牙利事件了。</p><p class="ql-block">张闻天闻听,马上制止彭德怀。</p> <p class="ql-block">7月3日上午,与会人员分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组,分别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毛泽东提出的19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受毛泽东表示愿意多听反对意见的鼓舞,彭德怀从7月3日到10日的8天时间内,在小组会上一连作了7次发言或插话,谈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有的措辞较严厉。</p><p class="ql-block">这些零碎的发言,谈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有的措辞较严厉。特别是关于反“左”、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彭德怀提出了8条全局性的、尖锐的意见。</p><p class="ql-block">彭德怀的上述发言和插话,锋芒毕露,言辞尖锐,也不可能不传到毛的耳中。</p><p class="ql-block">会议之暇,元帅们之间或互相拜访串门,或结伴出游,或作诗填词。</p><p class="ql-block">朱德作诗一首,聂荣臻、贺龙两次结伴游览了庐山名胜,彭德怀不仅游览了含鄱口、仙人洞等景点,有时还同警卫参谋景希珍下上两盘棋,颇有休假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但是“神仙会”的和谐氛围,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彭德怀就发现了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据随彭德怀一起上山的军事参谋王承光回忆:“约过一周,彭总的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说笑少了,参加小组会也少了,不时闷着头在走廊上来回走动。</p><p class="ql-block">一天下午,他说,这几天小组会实在没有味道,我不想去了。</p><p class="ql-block">老总问我,这几天会议简报你都看了没有?我说都看了,他说,我在小组会上讲了一些意见,简报都没有登,简报上也看不到,显得很不高兴。</p><p class="ql-block">原来,工作人员在整理简报时,出于好意,将彭德怀在小组会上发言中最尖锐的、直接涉及毛泽东的词句删掉了。</p><p class="ql-block">7月11日下午,会议秘书处关于会议将于15日如期结束的通知,增加了彭德怀要把自己的意见尽快在下山之前反映上去的急切心情。</p><p class="ql-block">7月12日,彭德怀打算给毛泽东写信,随行参谋王承光认为,最好还是和毛泽东当面谈,不要写信。</p><p class="ql-block">经过深思熟虑,下午,彭德怀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处,想要当面谈一谈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但是很不赶巧,当时毛泽东正在睡觉,彭德怀只好失望而归。</p><p class="ql-block">于是两人错失了这次重要的、可以面谈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回去之后,就开始思考写信的问题,他拟好了简单的提纲,并且口述了自己想要写的具体内容。</p><p class="ql-block">王承光整理好之后,在7月14日,信稿写好,彭德怀又详细地修改了一遍,做出了许多改动,最后让王承光再抄一遍。</p><p class="ql-block">7月14日傍晚,这封信交给了毛泽东,这封后人称“万言书”的信只有3000多字。</p><p class="ql-block">信中首先肯定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各国从未有过的,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然后着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大跃进”造成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引起各方面的紧张。</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中办通知,会议延期,而且林彪、陈毅、黄克诚、安子文等也被通知上山开会。</p><p class="ql-block">7月16日毛泽东将“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印发与会代表,让与会者把意见都讲出来;</p><p class="ql-block">会议重新分组,将原来按地区分的6个小组,改为各地区穿插编配的6个小组。</p><p class="ql-block">17日至22日,各组均转入讨论这封信为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讨论中,有些同志对信提出质疑或表示反对,绝大多数是基本赞同,但对个别提法和细节提出一些商榷意见。</p><p class="ql-block">元帅之中聂荣臻和朱德对彭德怀的意见是认同的,贺龙认为彭德怀把问题说得过于严重了。</p><p class="ql-block">贺龙说:“我记得彭总在火车上曾说过:‘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可能要请红军来’。”</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分量相当重,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因此,毛泽东在23日讲话中,明确提出“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觉得问题有点偏离自己原本的想法了,他两次提出要收回信件,他觉得这是他写给毛泽东用于参考的私人信件,不是什么意见书,但没有任何结果。</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早晨,临时通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洋洋洒洒,讲了近3个小时,核心议题就是严厉地批评了彭德怀7月14日写的信。</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说:“有些人在关键时刻就是动摇的,在历史的大风大浪中就是不坚定的。”</p><p class="ql-block">“他们把自己抛到了右派边缘,只差30公里了。”</p><p class="ql-block">“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看解放军会跟我走的。”</p> <p class="ql-block">从会场回来时,彭德怀对毛泽东讲话中把这封信看得如此严重,调子那么高,是没有思想准备的,顿时感到困惑。</p><p class="ql-block">从7月23日下午开始,6个小组都开会讨论毛泽东的讲话,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信,指责“意见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反党纲领。</p><p class="ql-block">从此,会议方向从反“左”转为反右,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p><p class="ql-block">迫于形势,参会人员都不得不有所表示。</p><p class="ql-block">但是这一时期对彭德怀的批判还不是很激烈。</p> <p class="ql-block">7月26日,会议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事是人做的,不仅对事,也要对人。</p><p class="ql-block">要划清界线,问题要讲清楚,不能含糊月26日成了庐山会议的又一个关节点。</p><p class="ql-block">此后,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达到了新的高度,批判的内容也由此前基本只限于信和发言本身,转为包括算历史旧账在内的全面的揭发和批判。</p><p class="ql-block">迫于无奈,7月26日,在小组会上,彭德怀就写给毛泽东的信,对照毛泽东7月23日的讲话和26日的最新指示,作了一次“初步检查”。</p><p class="ql-block">7月27日,彭德怀还对身边的人说:“我在信里写的问题,是对具体工作讲的,大家怎么能联系到总路线上去呢?</p><p class="ql-block">我好心好意写了个信,就引起这样大的问题。这样一来,以后谁还敢讲话!</p><p class="ql-block">发展下去还不就形成了斯大林后期的局面。执政者总是不愿意听反面意见的。”</p><p class="ql-block">彭德怀在小组会上的检讨显然没有让毛泽东满意。</p><p class="ql-block">7月26日,中央办公厅再次通知,会议继续延长。</p><p class="ql-block">彭德怀这才明白,他全局性的检讨不做,会议是不会结束的。</p> <p class="ql-block">7月31日,毛泽东在他的住处“美庐”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参加的有政治局常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政治局委员彭真、贺龙、彭德怀,此外黄克诚、周小舟、周惠、李锐4人列席旁听。</p><p class="ql-block">会上大部分时间是毛泽东讲话,他系统地讲了立三路线、两次王明路线、高饶反党联盟,集中批评了彭德怀在历次路线斗争中都犯有错误,提出彭德怀同他的关系是“三七开”,三分融洽,七分合不来。</p><p class="ql-block">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2个建军纪念日,这一天,朱德、林彪都获得了大段讲话的机会,贺龙也有些插话。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他态度比较温和,只是就信的内容而谈,既批评了彭德怀,又讲了彭德怀的成绩和优点。</p><p class="ql-block">他的话还没有讲完,毛泽东即将腿抬起,用手指搔了几下鞋面,说:“隔靴搔痒。”弄得朱德脸一红,就停止了发言,直到散会,只是最后讲了几句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发言的是林彪。</p><p class="ql-block">在这次会上林彪表现十分活跃,总共有两次较长的讲话。</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给彭德怀的问题定性。</p><p class="ql-block">他声色俱厉地说:“彭德怀这回是招兵买马来的,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冯玉祥。你要抛掉个人的过分自信,抛掉个人英雄主义。”</p><p class="ql-block">他这几句话,火药味十足,给彭德怀的问题升了级,后来的决议案中把林彪的这几句话写了进去。</p><p class="ql-block">在会议快结束前,林彪又作了一次较长的讲话,这是他的第二次长篇讲话,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猛批彭德怀。</p><p class="ql-block">要点是:“不少人说你说假话,有野心。长征时讲过,入党,救中国舍我其谁。入党后,情形不同,应该谈出来。在党内也有藐视一切的思想,好犯上……</p> <p class="ql-block">你看风使舵,没有张国焘蠢,是聪明人,看到不行,采取主动转弯。</p><p class="ql-block">王明六中全会时,你赶快撇开了,赶快上岸,拿石头打船,以示区别……</p><p class="ql-block">个人野心,政治方向,灵魂深入,没有脱胎换骨,危险在此。</p><p class="ql-block">是一个不驯服的党员……</p><p class="ql-block">平时以二杆子、张飞出现,一句话不走火,并不随便,是假张飞,不是真张飞,实际是老奸巨猾的本质……</p><p class="ql-block">林彪的讲话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月2日早上,八届八中全会正式开始,全会在庐山人民剧院召开,共162人出席。</p><p class="ql-block">议程有两个:一是修改1959年生产指标;</p><p class="ql-block">二是解决路线问题,即对所谓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进行批判,动员全党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p><p class="ql-block">并毫无根据地宣称彭、黄、张、周结成了“军事俱乐部”性质的反党集团,并牵连历史问题一起批判。</p><p class="ql-block">8月13日下午,举行全体大会,由彭德怀作检讨。</p><p class="ql-block">八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二天(8月17日),毛泽东又主持召开了为时一天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研究人事安排和会议精神的传达问题。</p><p class="ql-block">会议决定:撤销彭德怀的国防部部长和中央军委委员职务,任命林彪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部长。就这样,庐山会议结束后,元帅中排名第二的彭德怀退出了党中央领导核心,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一场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至深的历史悲剧。</p><p class="ql-block">彭德怀是这场历史悲剧的最大蒙难者。从此,他在党、政、军的历史舞台上消失,走向了苍凉、悲惨的结局。</p><p class="ql-block">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郑重地为彭德怀平反昭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