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印象之三:科希马尔小渔村——《老人与海》的现实回响】

金钟之声

<p class="ql-block">在古巴的旅程,宛如翻开一本本鲜活的故事集,每一页都满是独特风情与深厚底蕴,而科希马尔小渔村,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章,承载着文学与现实交织的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7日结束了对海明威故居的探秘,怀揣着对经典名著《老人与海》的敬意与好奇,我们登上大巴,奔赴10公里外那处故事的诞生地——科希马尔小渔村。车窗外,古巴的街巷、椰林飞速掠过,我的思绪早已飘进了那片湛蓝海域,想象着圣地亚哥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惊涛骇浪。</p> <p class="ql-block">抵达渔村时,正值午后,古巴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似要将大地烤焦,炽热夺目。可当那片无垠湛蓝的大海撞入眼帘,沿海矗立着的英国占领时期城堡闯入视线,还有那洁白圆形的海明威纪念亭与雕像静静守望海边,燥热瞬间被一种静谧且庄重的氛围驱散。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快步迈向城堡,沿着古老斑驳、满是岁月痕迹的石阶拾级而上。每一步都似踩在历史的脉络上,可惜快到顶端时,一扇铁锁挡住了去路,虽有些遗憾,但站在这近顶之处,整个渔村风光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错落有致的房屋,色彩斑斓却不失古朴,它们沿着海岸线蔓延开来,似在与大海轻声诉说往昔。远处海浪轻拍沙滩,溅起层层白沫,与天际线交融,勾勒出如梦似幻的景致。我赶忙举起相机,定格下这绝美的画面,想要将此刻渔村的宁静与深邃封存进记忆存储卡。</p> <p class="ql-block">拍完照,听闻导游说村口有打鱼归来的渔船和新鲜海鱼,我便循声而去。人群聚集处,当我看到地上摆放的渔舟时,不禁瞠目结舌。那竟是用几块泡沫板简单拼凑而成的“小船”,简陋得超乎想象,在海风里摇摇晃晃,仿若一阵稍大的风浪就能将其吞噬,堪称世界上最质朴、最简易的水上工具。再瞧地上和一旁烤箱旁摆放的鱼,数量寥寥,收获并不丰厚。可渔民们呢,嘴上悠然叼着雪茄,脸上笑意盈盈,不见丝毫沮丧,浑身散发着乐观豁达的气息。见我举着相机,他们立马热情地整理衣衫、摆好姿势,大方邀我拍照,那股子热忱如同渔村上空炽热的阳光般浓烈。我自是懂得他们的默契,拍完照递上 1 美元酬谢,换来的是他们更灿烂的笑容与声声感谢,质朴且真挚。</p> <p class="ql-block">心有疑虑未消,我决意探寻个究竟,想确认他们是否真就乘坐这般简易渔舟出海垂钓。于是转身重回海边,沿着濒海城堡从右至左踱步探寻。海风呼啸,吹乱发丝,盐分裹挟在风中,黏在脸颊。直至望见海面上两个白点,我迅速端起相机,借助 400 的长焦镜头聚焦——果真是渔舟,上头还坐着身形矫健的渔夫,正稳稳当当停泊在波涛间。尽管现代科技让世界日新月异,但在这里,渔夫们依旧延续着祖辈的营生方式,像极了海明威笔下那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硬汉子”老人,面对变幻莫测、严苛残酷的大海,凭借骨子里那股永不服输的斗志,用乐观向上填充每一个平凡而艰难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望着眼前的海与舟,人与景,内心满是钦佩。科希马尔小渔村,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坐标,更是精神传承的纽带,连接着文学经典与现实生活,让《老人与海》的故事在岁月长河里有了不朽的回响,成为古巴大地上熠熠生辉、动人心弦的人文诗篇,供旅人如我品读、铭记,带走一抹永不褪色的湛蓝与坚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