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先生故居——濠南别业(下)

姚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姚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 篇 号:372141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继续参观濠南别业。</b></p> 教育广兴 启智育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更注重发展教育事业,认为教育能启迪民智,促进实业,进而使国家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并因此而形成“实业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1902年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开始,张謇在南通一带创办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一系列的学校。其所办学校数多量广,是前所未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謇是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早在1895年,他就应翁同龢嘱托,草拟了《京师大学堂办法》(京师大学堂后发展 北京大学)。20世纪初,为实现“民智国牢兮”的救国主张,他又在南通大力倡导和兴办新式教育机构,逐渐形成了“实业教育迭相为用”的“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教育思想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在南通领导建立起一个从优质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师范教育到职业学校、社会教育、特殊教育的完整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体系,有效地促进了近代南通教育体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到1925年,南通已建成各类学校362所。这其中,包括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数个“第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本科制民办女子师范学校——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盲哑合一的特殊教育学校—狼山盲哑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盲哑师范教育机构——南通盲哑师范讲习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张謇还在国内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主持或参与创办了多所国内知名高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主持创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今东华大学、南通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水利高等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水产高等学校—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航海高等学校—吴淞商船学校(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第一所渔业学校——吴淞渔业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私立农业学校(今扬州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今南通大学、苏州大学医学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与创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陶业学堂(今景德镇陶瓷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立东南大学(今东南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同济医工学堂(今同济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通州师范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02年,张謇在南通城东南,利用千佛寺庙宇,兴建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张謇在南通创办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师范学校。如同办实业一样,张謇办学校也是从救国的愿望出发的,他曾讲:“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习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师范初名为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10年改称“私立通州师范学校”,1912年称“江苏省代用师范”以后又相继使用过“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私立张謇中学通州师范”等名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4年前,张謇亲任学校总理、校长等,事无巨细,均亲自过问。他曾说:“师范乃鄙人血汗经营之地”,甚至“家可毁,不可败师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持的南京政府评价南通师范的创办为“开全国的先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师范学校开始招生仅限于附近各县;以后扩展到江苏各地和山西、陕西、甘肃、江西、安徽等省。学生由几十人增至四五百人。1806年又增设农工、蚕、桑、土木、测绘等科,成力一所多学科的师范学校。</b></p> 女子师范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后,因感“女子教育不可无师”,“小学师宜女子”,于1905年又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女师的经费来源于大生纱厂的补助和张氏夫妇的捐助等。至1958年并入南通师范学校止,五十多年中,女师毕业生2181人,遍布全国各地。</b></p> 第一幼稚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謇认为幼儿教育是各种教育的基础。清代末年,张謇夫人徐氏目睹世道凌夷,痛感我国幼儿教育不得其道,倡议创建幼稚园,以图根本改良。1908年徐夫人去世,遗嘱将遗资用于幼稚园的建设。1913年第一幼稚园在唐闸育婴堂旁建成,初设保姆传习所,次年开始招收幼稚生。</b></p> 第二幼稚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幼稚园在南通城内,与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毗连,开办于1917年,因系张謇三嫂杨氏捐资创办,故又名张杨私立幼稚园。</b></p> 第三幼稚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幼稚园在城南马家巷内,开办于1920年,占地三亩余,为张謇夫人吴氏私产所办,故又名张吴私立幼稚园。</b></p> 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06年,张謇为师范学校首届毕业生实习需要,就师范学校西北楼创办了附属小学校。1917年因师范校舍不敷应用,购城南东首地13.8亩,建筑新校舍180间,1919年新校舍落成,校始迁入。</b></p> 通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普及教育,张謇鼓励在农村和垦区兴办学校。1920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所在地海坚镇创办垦牧乡高等小学,并为其题写校训:“体农用学,合群自治。”该校后改名为通州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校。</b></p> 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女子师范学校创办时,即设有附属小学校,后同迁入珠媚园址。及至女师迁段家坝新校舍后,原址则合归附属小学校使用。</b></p> 私立敬儒高等小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私立敬儒高等小学校是用张謇之侄张敬儒的遗资2万元建造的,学校位于唐闸通扬河东畔,1919年落成开学。高等小学开办七年,先后有六届共179名学生毕业。1926年后学校改名为“私立敬儒初级中学”、“南通私立实业敬儒初级中学”等。</b></p> 南通中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09年,张謇等集通海五属官绅创办了通海五属公立中学校,地点在南通城北,面积30余亩。1913年学校改为省辖,更名“江苏省立第七中学”。至抗战前,在校学生每年总在600人左右。学校注意遴选名师,历届学生入学都经严格筛选,因而成绩优异,校誉甚佳。学校注意改善校园环境,建校初曾辟校东北隙地为圃,1920年又扩充校园,使学生息游于此,以助学业进步。图为南通中学校园内水心亭。</b></p> 甲种农业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甲种农业学校的前身是设于博物苑南的通州师范学校农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改为甲种农业学校,1928年改为南通学院农科。农校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推广良种和科学植棉技术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校除教室外,还有为学生实习用的农事试验场、家畜试验场,并在狼山开辟五山苗圃和森林事务所,另有测候所等设置。</b></p> 纺织专门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培养纺织急需的专门人才,张謇于1912年就资生冶厂空屋创办纺织传习所。次年新校舍落成迁入,始名“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1927年改名为“南通纺织大学纺科”,后又易名“南通学院纺科”。校训为:忠实不欺,力求精进。</b></p> 医学专门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2年,张謇兄弟就南通城南昭武院旧址,以私资创设了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学校初创时设有中医、西医两科,学制四年。1927年学校改称私立南通医科大学,次年归并成南通大学医科。图为南通大学医科表门。</b></p> 甲种商业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生系统企业初步发展后,为了培养企业管理和会计人员,1909年在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内附设了初等商业学校和银行专科。1912年初等商校改为乙种商业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4年又在城南新建了甲种商业学校。商业学校为大生企业和淮海实业银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b></p> 女工传习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4年,张謇创设了女工传习所,并聘请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担任所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传习所初附设于女子师范学校,1916年迁入城西南濠滨新校舍。女工传习所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一批刺绣人才由此脱颖而出。</b></p> 伶工学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改良京剧,培养戏剧人才,张謇在1918年就考虑办一所戏剧学校,并聘请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来通负责筹建。1919年,伶工学校在南公园内建成,1920年迁入城南新校舍。学校戏剧课和文化课并重,在戏剧教育和艺术创新方面作了许多尝试。梅兰芳曾赞誉说:在那时的南方,伶工学校是“开风气之先,唯一的一个训练戏剧人才的学校”。</b></p> 盲哑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盲哑学校在狼山东北麓,开办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盲哑合一的特殊教育学校。此前,张謇借博物苑开设盲哑师范科,为学校培养师资。盲哑学校盲生分音乐、针案、按摩等科,哑生分图画、雕刻、裁缝带科。张謇所定的办学宗旨为:“造就盲哑,使具有独立自存之能力。”</b></p> 公益溥施 示范全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謇除兴办实业、教育外,社会公益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他所指的社会公益,包括社会教育、慈善事业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他希望因此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素质不断地在此得到陶治和提高。</b></p> 图书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1905年,张謇就上书相国张之洞,建议在京师创设图书馆。1908年,又向学部上书《请建图书馆呈》,但均未被当局采纳。1912年,张謇改建了南通城南的东岳庙,开办了图书馆,并自任名誉馆长,而前后几任馆长均聘请名学者担任。馆内建筑设备有图书楼、阅览楼、曝书台、厢楼共67间,书橱200架。早期藏书13万卷,其中有张謇捐赠的8万卷。</b></p> 翰墨林印书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翰墨林印书局是为适应大生系统及文化教育事业编辑、印刷、发行需要而设立的企业。1902年张謇决定集股2.5万两,创设翰墨林印书公司(又称翰墨林印书局)。最初实收股金仅590两,营运资金全靠大生纱厂调拨,公司经理为诸宗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翰墨林印书局创办初期设备简陋,以石印为主,难以适应通州实业、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1904年由大生纱厂投资16690两,购置机器设备,正式建立机械印刷工场。印书局除承印书籍、讲义、商标、账册、报表外,还印刷地方报纸,并兼售图书、文具、教学仪器。</b></p> 博物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博物苑创建于 1905年,是中国的第一所博物馆。苑址在南通东南漆河之滨,内有中馆、南馆、北馆等陈列建筑,并有假山、亭榭、水池、花圃等园林设施。同时还扩种花木,饲养鸟兽,以配合陈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苑最初附属于通州师范学校,主要为配合学校教学,后则独立对社会开放,苑内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藏品是张謇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广泛的社会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征集的,张謇本人捐赠也甚多。</b></p> 育婴堂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慈善事业是张謇实行“地方自治”的一个组成部分。1904年张謇因南通城内旧育婴堂房舍简陋,管理无章,不利儿童身体健康,另择环境开阔、空气洁净的唐闸河东地建造新育婴堂。1906年新育婴堂成,收养弃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育婴堂的管理采取上海徐家汇婴堂办法,务使弃婴各得所养。婴儿养至七岁后,送入幼稚园,然后再送学校培养,直至学成专技,能自主生活。育婴堂的开办费用,由张謇等共同捐助,此后的常年费用,也经常得到张謇的捐补,甚至以鬻字来相助。</b></p> 养老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2年,张謇以六十寿辰觞客之资及朋友之助,择地城南建造养老院,收养生活无依靠的孤独老人,次年养老院建成,建设费用及常年经费均由张謇私资担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养老院占地面积1.75亩,内分男院和女院两部分,并有食堂、浴室、废物室、洗衣室等各附其院。另有诊病及储藏、接待、管理、看守等室,两院相共。老人入院后至逝世棺敛安葬,一切均由院方负责料理。</b></p> 老老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老院在海门常乐镇,开办于1920年,创办经费出自张謇七十寿辰所得戚友的馈赠。院内的常年费用7000余元,均由张謇私人承担,院内组织管理及入院规则,全参照南通养老院。1922年,张謇在南通增办第二养老院后,老老院更名为第三养老院。</b></p> 模范监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09年张謇开始筹建改良监狱,于1918年建成。地方改良监狱后改为江苏第四监狱。因制度严明,管理有序,设施完备,被称为“模范监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为主要生产肥皂、毛巾和纱袜的监狱工厂。</b></p> 贫民工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2年,张謇担任两淮盐政总理时,看到盐区贫民甚多,为了解决其谋生困难,决定分别在南通、东台、仪征三处各设贫民工场。1914年,南通贫民工场建成。贫民工场专收贫困子弟,教习各种工艺技术,有木工、织工、漆工、藤竹工、缝纫工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贫民工场生产的部分产品。</b></p> 残废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残废院在狼山盲哑学校旁,开办于1916年,专门收养残疾人。不论何地,不分老幼均可入院。院内有男女工场,安排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入院后的衣食,全由院内提供。</b></p> 济良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济良所是南通警务长杨懋荣商请张謇而办的。它创始于1914年,目的是收养、改造沦落风尘的妓女。所内除讲授国文、伦理、算学等课程外。还培养其缝纫、手工、烹饪等技能,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b></p> 栖流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栖流所设于城西门外,开办于1916年。所内专收流浪于社会的乞丐,并培养其习艺能力,以便学成后分遣各处谋生。</b></p> 通明电气公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6年,资生铁厂主持人张敬儒与广生油厂经理沙元炳合议,分别在南通、如皋两地设立通明、皋明两厂。1917年,根据张謇意见,筹资在南通城成立通明电气公司。至此,南通城闸两处基本上有了照明用电。</b></p> 大聪电话公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聪电话公司创办于1913年。最初开通城厢、唐闸及天生港线路。后向海门、吕四等各乡镇发展,并与长途电话线路订约,接通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大中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大聪电话公司机房和大聪电话公司技工检测电话线路及大聪电话公司电线杆。</b></p> 公共汽车公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公共汽车公司开办于1919年,共有汽车10辆,每辆载客15-40人不等。汽车总站设西公园,车辆每天按时行驶于狼山,天生港及唐闸三路,每路各设分站,车次有普通班和特班两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为位于南通城南的通海汽车公司。</b></p> 旅  馆 有斐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斐馆位于漆南路,开业于1914年,是南通最早的新式旅馆,除旅馆部外,内有酒菜、浴室、弹子房等,反映着多形式的营业内容。</b></p> 南通旅社 桃之华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桃之华馆位于桃坞路,开办于1919年,由张謇眷属吴氏所创办。其建筑仿欧美风格,除客房、餐厅外,还附设跃龙池浴室。其资本来源于张謇捐赠的寿礼及建造跃龙桥的余款。</b></p> 崇海旅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南通城南门外长桥东首的崇海旅舍建于1921年,主要接待海门、崇明来客。</b></p> 永朝夕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朝夕馆为张謇门人陈琛所创办,1921年元旦开幕。馆址在南通芦泾港,主要服务于港口来往的旅客。张謇题联云:“以永今朝,以永今夕;可与陪语,可与晤言。”</b></p> 糖果饼干公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设于公园大马路的马玉山糖果饼干公司南通分公司。</b></p> 二吾照相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吾照相馆开办于1914年,为南通当时规模最大、设备最良的照相馆。馆名为张謇所题。</b></p> 俱乐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俱乐部在西公园之北的濠河之滨,建成于1912年,是当时南通接待贵宾的高级宾馆。建馆资金由淮海实业银行投资与放款为主、另由大生一厂拨款2.4万元,此外还兼招私股而得。</b></p> 地方路工处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城市建设需要,张謇于1919年成立地方路工处。</b></p> 通车典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1年南通县道七百里全县通车,张謇与地方官长及各界代表参加通车典礼。</b></p> 路  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0年张謇在南通城西县道上建一候亭,作为迎宾送客驻马停车的处所。后来,此候亭成为进入南通城的重要标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的道路建设规模初就,张謇相继在县道建筑多处供路人休息的路亭。</b></p> 通崇海泰总商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发展地方工商业,张謇联合通州、海门、如皋、泰兴、泰州、姜堰、海安、崇明外沙等地成立通崇海泰总商会,至1922年,会员已达数万人。图为1922年落成的通崇海泰总商会大厦。</b></p> 南通农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07年南通农会成立,农会下设农事实验场、桑园等,农会有改良种植、指导农业、筹办荒歉救济等基本职能。</b></p> 保坍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保坍会成立于1911年,张謇任会长。1916年张謇聘请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来南通规划设计保坍工程,至1927年,已筑楗18座,南通沿江岸线趋于稳定。图为位于芦泾港的保坍会办事处。</b></p> 教育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的教育会成立于1907年,以研究学校、杜会、家庭教育为宗旨,1923年后更编印《南通教育月刊》,发表会员研究成果。</b></p> 水利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謇等发起,于1917年成立南通县水利会,负责全境的水闸涵洞建设和河港疏浚整治工程。图为南通县水利会开幕时张謇等人合影。</b></p> 军山气象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在1906年,张謇就在博物苑建测候所,测报天气。农校开办后,也设置了测候所。张謇认为 “气象不明不足以完全自治”,于是在军山之巅建造气象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6年气象台建成,次年初开测。军山气象台的气象记录等材料还编成中英文对照的日报、季报和年报,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气象台交流。</b></p> 公共体育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公共体育场在城南段家坝西首,建于1917年,有各种体育设施,当时全县的学生运动会都在此举行。建筑有司事人宿舍及乒乓球房等,运动器具分为球类及器械游戏二种。1922年,又在城区至狼山之间建新场一座,名为第二公共运动场。图为南通公共体育场大门。</b></p> 南通实业警卫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实业警卫团建于1914年,主要负责各工厂的安全,后来防务扩展到垦区。图为实业警卫团团部。</b></p> 公园古迹 唐闸公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3年,张謇在工业区唐闸兴建了一座公园,园内设置齐全,有溪池,有亭台,有花圃,有丛林。张謇大兴土木建造公园,是希图借此来杜绝劳工在工余冶游,以致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b></p> 北公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7年,张謇在南通西南濠河又先后兴建了五座公园,俗称五公园。张謇创设公园的目的,是使服务于实业、教育的劳苦之人有一个娱乐的场所,同时,他还认为公园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象征。</b></p> 南公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公园内有千龄观、与众堂等建筑,凡里人于地方自治事业作出较大贡献者,均榜其名在与众堂内,以资表彰。</b></p> 中公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公园是在旧奎星楼的基础扩建而成的,内有“旦戒堂”、“嘉会堂”、“宛在堂”、“养云轩”、“适然亭”、“南楼”、“水西亭”、“清远楼”、“回壁楼”等建筑。</b></p> 西公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公园南有动物场,北有通俗演教场,并有竞漕船坞和游泳池等设备。在公园进口处的桥边有军乐亭一座,又名为自西亭。</b></p> 东公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东公园是专为妇女、儿童而辟的休息、娱乐场所,园内绿草如菌,桑竹成林,有秋干、木马、平台,转车等器具,并有晚翠春红馆,帘静瓯香榭等建筑。</b></p> 梅  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始建于1921年的梅垞位于五山西侧长江之滨,是张謇精意营造的庄园,园内装饰典雅别致,颇有江南园林意趣。</b></p> 五山自然风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南郊长江之滨的五山自然风景区在张謇的精心保护和规建后,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南通五山由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组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为狼山全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为剑山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图为军山。图为建于军山南麓张公坡下的庭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为马鞍山。马鞍山古有有亭由张謇修建,“有有”源自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p> 渡海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抗击元军,曾由南通渡海南归。张謇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其入海处建渡海亭以资纪念。图为张謇撰书的《重建未文忠烈公渡海亭记》</b></p> 唐骆宾王墓 曹公祠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曹公祠曹顶是明代的抗倭英雄,其墓与祠在狼山路中。1919年,张謇修葺了祠墓,并撰写了碑文联语,以表彰先烈,激励后人。</b></p> 倭子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倭子坟旧传是明代抗倭斗争中掩埋倭寇之所。1919年张謇为感于日本纪念甲午战争中战死的本国官兵,特在坟上建京观亭一座,以宏扬民族精神。</b></p> 福田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南通城北的经张謇修葺后的钟秀山福田寺。</b></p> 南通钟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通钟楼建成于1914年,座落在城中心的旧州衙谯楼之前,高26米。它的出现标志着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依赖自然掌握时间的时代的终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有幸参观了张謇先生故居—濠南别业,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体验。濠南别业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南通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我了解到濠南别业的主人张謇先生,张謇是引领潮流的先驱者、开拓者、实践者,虽然他的许多宏图梦想囿于时代限制无法实现,但是他在实业救国、造福桑梓的实践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民本意识,成为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片江海大地赓续传承,使南通成为全国闻名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文中展板图片和部分文字介绍为展馆摘录)</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wl1aks"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b>张謇先生故居——濠南别业(上)</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