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枣树沟

黄土高坡

2025年元月4日星期六,同事朋友相约<b>重游枣树沟</b>。<div> <b>枣树沟</b>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市区西北约28公里的上八里镇境内南太行东麓,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山路沿沟而入,怎样进去还得怎样返回。</div><div> 当然,如果你想登山徒步,还是有几条山路可以翻山越岭,进入<b>国家地质公园</b>4A级景区<b>关山景区</b>、5A级景区<b>八里沟景区</b>而出来。</div><div> 枣树沟之名不知<b>因何而来</b>,去过几次未见一棵枣树,柿树、核桃树倒是不少。 </div><div> 尽管是没有枣树的<b>枣树沟</b>,也成了全国驴友徒步攀爬的<b>网红打卡地</b>。估计驴友从这里匆匆而过,也不会注意有什么树、叫什么树。只为这里还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山村特色,攀爬路线也是原汁原味的野道、且一路风景如画而慕名前来。</div> 枣树沟开办农家乐最早的<b>刘家</b>,刚给儿子办过<b>新婚大典</b>。院外是彩旗飘飘、墙上是大红灯笼串串挂,洋溢着一派喜洋洋的气氛,再加上冬日暖阳的笼罩,更显得古朴山村的祥和安逸。 从枣树沟攀登关山<b>东壩头观景台</b>的攀爬线路,有东小梯和西小梯,这是位于枣树沟村东北绝壁上的<b>东小梯</b>,从这里可以攀登至绝壁之上二栈路。<div> 从<b>西小梯</b>不用攀爬绝壁,也可盘旋登上二栈路。登上二栈路再攀登东大梯、西大梯即可到达关山<b>东壩头观景台</b>。</div><div> 站在东壩头观景台远眺、俯瞰,道教圣地<b>老爷顶</b>、网红打卡地<b>十字岭</b>、红色教育基地<b>回龙村</b>、国家级5A景区<b>八里沟</b>尽收眼底、美不胜收。</div> 站在枣树沟东小梯回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建造、广场,是5A级景区<b>八里沟的服务大厅</b>、<b>停车场</b>。左下方明亮的水面是从八里沟景区流下、在此汇聚的<b>柳叶泉水库</b>。<div> 正下方的山尖与远方大山之间的<b>山沟</b>,既是进出枣树沟的<b>唯一通道</b>。</div> 从东小梯攀登上二栈行进至这里回望,远处云雾笼罩的水面是<b>柳叶泉水库</b>,东小梯就在前方绝壁转弯处,现站立的正下方就是<b>枣树沟村</b>。<div> 因此,枣树沟村亦可以说是近乎<b>四面环山</b>全包围,藏风聚气的<b>风水宝地</b>。</div> 行进在绝壁之上的二栈路上,路边可见废弃的、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前方同事所看的是磓臼,这是<b>石碾</b>,直径约1米5左右,表面碾磨的不是很光滑,说明用的时间不长、或次数不多。想想也对,因为在这如<b>刀劈</b>、<b>斧砍</b>的红岩<b>绝壁之上</b>,没有多少平地可以养活那么多人,在这生活的人不会多。<div> <b>石碾</b>,在风水学上叫“<b>青龙</b>”,应放在青龙位置,在庭院四周是不可以随便摆放的。</div> 距离石碾不远处,对粮食进行粗加工的<b>磓臼</b>,磓臼有点大、不成方圆、亦无造型,应该是因地取材、<b>就地开凿</b>的,磓臼口上方摆放的是已坏的<b>磓臼头</b>。<div> 我老家有一说法,谁家的<b>磓臼如果捣透了底</b>,谁家就要有贵人出现或要发财了。因为磓臼不是谁家都有的,一个大的村庄有那么几个、小的村庄就一个,免费供全村人使用。这种说法也是对行善之家的恭维与赞美吧!<b>行善之家必有余庆</b>,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div> 前进在二栈路上,仰望关山七里坡自然村背后的<b>花山</b>,因山脊诸多傲然挺立的<b>小山尖</b>,酷似<b>朵朵莲花</b>而得名。 这是<b>2014年4月13日</b>星期日,跟随野风户外攀登关山东壩头观景台,站在枣树沟<b>东大梯上</b>所看到的<b>花山</b>。<div> 当时山下天气晴朗,快到山顶云雾迅速升腾,很快花山就成了这样的<b>仙境</b>。这就是徒步可遇不可求的<b>美景</b>、这就是徒步的<b>乐趣</b>!</div> 从东小梯上、西小梯下,即将回到枣树沟村,回望绝壁之上<b>二栈路</b>,以及攀登的<b>东小梯</b>,绝壁之上有树木的地方就是东小梯。<div> 这个小梯没有很多的<b>人工开凿痕迹</b>,应该是自然形成的梯,也可以说是“<b>天无绝人之路</b>”一说的由来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