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义之光,穿越时空的温暖

黑镜头

<p class="ql-block">姑妈家的对面,隔着马路便是这座粤西地区有名的“尚义名区”牌坊。</p><p class="ql-block">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牌坊建了两次。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往事,更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义”的渴望和景仰。</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年间,高州知县胡国纲清廉为官、与民同息的故事,成就了这座牌坊,也成为高州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p><p class="ql-block">胡国纲,号秋筠,福建归化(今福建明溪)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爱读书典,博学多识,书法喜习颜碑,刚劲凝重。清嘉庆二年(1797年),胡国纲出任茂名县(今高州市)知县。十余年间,从开始的“社会纷乱,盗贼四起,百姓颠沛流离,怨声载道”到后来的“为政严明,奸民敛迹,民安其业,颂声四起”,政声播于粤西。</p><p class="ql-block">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谁知,离任之际的胡知县却遭遇了困境——因无盘缠而“眷属滞留”,无法顺利登程。</p><p class="ql-block">消息传出,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顿时激起层层涟漪。当地士绅和民众震惊之余,纷纷捐钱捐米,以"水脚"之名以解燃眉之急。他们深知这位知县的为人,更感激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那一刻,高州的大街小巷充满了温暖与感动,人们用行动诠释了“尚义”二字的真谛,展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p><p class="ql-block">胡国纲望着这些淳朴善良的百姓,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与敬意。他倡将剩余款项于南关外建造一座牌坊,并挥毫泼墨,深情撰下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愧我难登循吏传,此邦真有古人风。”横批“尚义名区”。</p><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不仅是胡国纲自己为官生涯的谦逊总结,更是对高州百姓高尚品德的由衷赞美。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胡国纲与高州百姓的心,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尚义”精神如鉴江之水,奔腾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可惜,这一牌坊却在六十年代不幸被拆除。</p><p class="ql-block">岁月不居,如今的高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份“尚义”的精神,却如同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进入新世纪,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弘扬“尚义”精神,高州人民决定重建“尚义名区”牌坊。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与施工,这座巍峨壮观的牌坊终于在鉴江畔的瀛洲公园竣工。</p><p class="ql-block">新牌坊气势恢宏,古朴典雅,仿佛是一座穿越时空的丰碑,铭记着胡国纲与高州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每当夜幕降临,牌坊上的灯光璀璨夺目,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它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尚义”精神的伟大与不朽。</p> <p class="ql-block">每次回来,都要在此驻足。漫步在瀛洲公园,望着这座新建的牌坊,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敬仰。胡国纲与高州百姓的故事,虽然已成为历史,但那份“尚义”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高州人民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心田。</p><p class="ql-block">何以久居?此邦尚义。怪不得这么多亲戚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小寒来袭,古城新仪。故乡故人故地,斯人斯言斯事,阴风暖流,何其幸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