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邢皆泉,达活泉

驼铃

<p class="ql-block">1月8日,周三</p><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4点的火车回京,还有大半天时间呢,我们决定去邢台达活泉游览。查百度,达活泉可不得了。</p><p class="ql-block">达活泉公园位于邢台市信都区,占地1030亩,是一座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华北地区面积较大的城区公园之一,也是邢台市区内的省级五星级公园,是著名的邢台八景之一。历史上,邢台周围曾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泉区,这里曾水涌百穴,甘露争溢,形成“环邢皆泉”的天然奇景。其中,最著名的泉就是达活泉,北宋咸平年间,邢州刺史柳开浚在此建亭植柳,遂使之成为一郡之胜,后将达活泉开辟一公园。</p><p class="ql-block">整个公园以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廊、亭、桥、台、馆、楼为主调。由公园南大门为起点,穿越体现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突出贡献的水池喷泉,到达郭守敬铜像前的“星的广场”,再穿过观星台到达郭守敬纪念馆。纪念馆东侧为体现郭守敬在天文方面贡献的冬、夏星座图科普园区,西侧有以郭守敬紫金山求学一段历史而命名的紫金山。(见百度)</p> <p class="ql-block">打车直接到达了达活泉公园大门,这是南大门,采用仿古形式建造,与郭守敬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一致,两组建筑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留影一帧,跟学英同游甚好,她老给我拍照,不用我自拍了。</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铜像,高4.1米,重3.5吨,铜像于1985年12月份落成,是当时全国体量最大的一尊科学家雕塑铜像。郭守敬铜像,魁梧壮观,气度非凡。二目炯炯有神,深邃的眼底蕴藏着无穷的智慧。硬而稍翘的胡须,代表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怀抱四卷图纸,分别代表他在天文、水利、数学及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风吹长袍,飘然若动,表示他辛勤奔波,四海测验,是位注重实践的实干家。全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给人以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韬略在胸、思想坚定之感。(见百度)</p> <p class="ql-block">观星台,也称测影台,是测量日影长短,观测天体运动的建筑物。此台按河南省登封市观星台1比1的比例仿造的,于1985年9月竣工。整个台体呈梯形,高12米,地面边长各16米。主要用于检验四时季节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绕过观星台,登上一座拱桥,遥望郭守敬纪念馆,垂杨柳在风中丝丝摇曳。</p> <p class="ql-block">到达郭守敬纪念馆,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前言是刻在一块大石上的。</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人。中国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家。</p><p class="ql-block">郭守敬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定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至元元年(1264年),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地位崇高。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见百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的天文仪器</p> <p class="ql-block">院里这块刻前言的大石头,从背面看特别像一头伏地的牛头?</p> <p class="ql-block">走出郭守敬生平展厅,跟游廊走,继续参观。</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天文观测台</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处敞亮的大院</p> <p class="ql-block">院里有简仪和浑仪</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楼,就是一个大展厅。</p> <p class="ql-block">郭守敬事迹功绩展厅</p> <p class="ql-block">浑仪</p> <p class="ql-block">简仪</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很大,楼上楼下两层,都是天文学,天文仪器,我看不懂,云里雾里,兴趣不大。10点钟有讲解,我也听不懂。学英是理科生,问的问题讲解员也回答不上来。所以我们很快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近距离看天文观测台,门锁了,不能上。</p> <p class="ql-block">随意在院子里闲逛,阳光正好,晒得暖洋洋的。就喜欢这样混时间游,不喜欢赶时间游!随手拍摄。</p> <p class="ql-block">走出郭守敬纪念馆,在公园里转一圈,看见了一个大圆池子,有九龙戏水。</p> <p class="ql-block">看见了一汪泉水,咕嘟咕嘟冒水甚欢。</p> <p class="ql-block">竟然就是达活泉!</p> <p class="ql-block">跟大石头合影,背面有文字刻石。</p> <p class="ql-block">达活泉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见于二十四史的《晋书·佛图澄传》。书中记述了达活泉干涸后,高僧佛图澄燃香念咒、敕龙取水的故事。虽然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但与园中碑刻上“达活泉在后赵时曾一度干涸,后又复出”的记载暗若相合。</p><p class="ql-block">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骤伏,时隔六年,泉水复出,故又名“再来泉”。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筑渠,以通舟楫,灌田园。(见百度)</p> <p class="ql-block">继续逛公园,来到了花仙子雕塑。</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个百花园,可惜是冬天,没有花儿看!</p> <p class="ql-block">只有我们学英在!</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到了文庙大成殿!很累了,今天徒步一万二,就是逛公园走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大块浮雕不错!</p> <p class="ql-block">邢台文庙大成殿是位于邢台市境内的古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台文庙,唐代称文宣王庙,宋、元时统称孔庙,明、清称顺德府文庙。文庙的始建时间,据《顺德府志》载:“建自唐,寻废”。邢台在唐初已为上州,按朝廷规定,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文庙。</p><p class="ql-block">顺德府文庙中其他建筑均已被毁,唯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被河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大成殿移建于达活泉公园内。(见百度)</p> <p class="ql-block">最后走出公园西门,回头看,竟有这么多单位在公园里!</p> <p class="ql-block">总结: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历经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邢台古城是黄河以北地区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被誉为“燕赵第一城”。悠久的历史涌现出郭守敬、魏征、李牧、宋璟、刘秉忠等先贤,走出了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邢台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发生过尧舜禅让、胡服骑射、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有破釜沉舟、鹿死谁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敌等近百条成语、典故源自邢台。(见百度)</p> <p class="ql-block">从达活泉公园西门打车回到全季酒店,小憩到下午两点,打车奔高铁站,即邢台东站。在车站二楼吃午饭。16点开车,近18点到北京西站,各自回家,结束了这次邢台之游。我们计划中开元寺拍摄,看博物馆,拍清风楼,顺利完成。今天半天逛了达活泉公园,算意外收获。正是:</p><p class="ql-block">邢台三日结伴游,行程安排忒紧凑。</p><p class="ql-block">开元寺深拍晚课,晨钟暮鼓声悠悠。</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学历史,朝代更迭风云稠。</p><p class="ql-block">信步闲行达活泉,冬日暖阳乐白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