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影响(孝道篇)

识途

<p class="ql-block">昵 称:识 途</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164884</p> <p class="ql-block">打开我们家庭字典,一股浓郁的孝道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厚重的孝道文化熏陶下,在一代一代父母的影响下,孝道在我们的家庭传承延续着。</p> <p class="ql-block">在我记事起,就受到家庭孝道文化的熏陶。还是从爷爷那辈儿说起吧!爷爷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人,然而对孝道传承非常注重。在我家的堂屋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以及“九天司命,丑午二王”这些我模糊认知的东西高挂于堂上,墙壁上挂有孔子等图像。</p> <p class="ql-block">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爷爷的那些孝道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什么“董永卖身葬父”、“热砖暖父被”等故事在我心中印痕最深。热砖暖父被讲的是在寒冬一位孝子为了让父亲晚上睡上暖床,每天晚上烧饭时把一块砖放到灶里。待吃完饭便把热砖从灶里取出用水擦净然后裹上棉絮放到父亲被子里,让父亲得到温暖。</p><p class="ql-block">爷爷的孝道故事以及他的孝道影响着后人,我的堂伯父就是这一忠实传承者。堂伯父是大爷爷的儿子,爷爷仅大他八岁。伯父少年丧父母,从小就叔侄相依为命。爷爷虽比伯父大不了多少,但伯父总是亲昵地叫叔叔,从来对爷爷都是礼恭毕敬,言听计从。因伯父小名重阳,爷爷总是亲切唤他重儿。伯父吃苦耐劳,凡重活脏活累话都揽住自己做,让爷爷少费力。什么好吃的,烟酒首先都让给爷爷,好像从不知什么叫享受,一生侍候着爷爷。由于劳累和疾病,伯父先爷爷奶奶而去了,时年六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在爷爷奶奶的教育及伯父的影响下,父母亲对爷爷奶奶孝敬有加。平时在饮食生活上尽量满足爷爷的需求,爷爷爱好喝酒,尽管当时条件较差,买酒很困难,都得用高粱兑换,但家里从不断酒。爷爷爱吃火锅,也常设法买一些猪肉、牛肉及一些头骨等来孝敬爷爷,满足爷爷的生活所需。爷爷有个哮喘老毛病,每到冬寒时节疾病加重,但总有一个小火笼让爷爷拿在手中不让受寒,减轻爷爷病痛。</p> <p class="ql-block">爷爷去世后,奶奶在父母的照顾下身体还较硬朗,可在她82岁时不慎跌倒腰椎受损便一病不起。在后来的日子里,奶奶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这个伺候的重担就落在了父母亲的头上,特别是母亲几乎全程担当。开始每次要大小便都是由母亲抱上抱下,母亲的身体与奶奶比显得瘦小,那时已六十多岁了力量有些不支,有时还得靠父亲相助才能完成。那时没什么尿不湿护品,后来每天屎尿在床已成常事,奇臭难闻,令人作呕。每次母亲为她换垫清洗一次,总是累得大汗淋漓,但从没有怨言叫一声苦。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句在我父母亲身上用不上。这一过就是三年,三年中暑往寒来每天在母亲悉心照料下,奶奶身上无一褥疮。屋里少异味,直到1988年3月30日在奶奶年满85岁后体面安然地离去。</p><p class="ql-block">自伯父、爷爷、奶奶离世后,每年除夕团年时,父亲总是在团圆桌上放上三杯酒和三双筷子高喊:“爷爷、奶奶、大伯请您们回家团年”,祭祀后我们方可入席团年就餐。团年饭一结束,就立即带上香蜡纸鞭到祖宗们坟上去祭祀辞年,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至今。</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孝道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记得我在念初中时,那时每逢节日学校食堂会打牙祭。有一次每个学生分到极少的一份油炸鱼块,这可是我从未吃过的美味,当尝过一块那美味的炸鱼时,便想到了我的父母亲可从未吃过这样的美味。于是毅然拿来一张厚纸认真地包好,趁学校放假之机,带回家让父母亲品尝。当母亲接过炸鱼时深情地对我说:“孩子,就这几块你吃都还嫌少,怎么舍得带回给我们吃!”我连忙说:“妈,我吃过了,带回来您们尝尝。”母亲也只是吃了一小块就又分给了妹妹。</p><p class="ql-block">入中学的第一个月适逢家乡遭洪水淹没。还没等到洪水退尽,星期六放学给老师请假后,便赶到菜市场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零花钱,买了几斤蔬菜和一串葡萄步行三十多里趟水赶到家里已是夜深。父母见我提着的青菜和葡萄,嗔怪道:“孩子这大的水,是谁叫你回来的!”我含着泪说:“妈,家里淹了没了菜吃,我担心家里,想家想您们。”母亲听后,一把将我抱在怀里。</p> <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日子里,父母渐渐老去,我们总感到与父母相处的日子不多了,就特别珍惜,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更为突出。每年逢我、哥哥及母亲生日时,我们都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端到母亲的床前,亲切地喊一声:“妈,您吃鸡蛋。”因为我们深知我们的生日便是母亲的难日。</p><p class="ql-block">母亲到年老时,衣被自己难洗,她的衣被都由老伴承担清洗。母亲自己的指甲很难修剪,幺妹妹主动承担下这一任务,常抽空回家为母亲修剪,顺便帮助母亲清理房间,清洗衣物,让她晚年愉快生活。</p><p class="ql-block">父亲到了晚年,不填跌倒卧床不起,哥嫂忙于田间,不能守在一旁。母亲体弱,从床上将父亲背上背下确实困难,适逢我刚退休,便担负起伺候父亲的任务。需要治疗就及时送到卫生院,在医院我将他背上背下检查治疗。他卧床一年多,我也常守床头,尽到了一个做儿子应尽的责任。几个妹妹和女儿们也常回家探视伺候,大妹常把熬好的骨头汤送来滋补,孙女儿还为他送来尿不湿等护理品,减轻他的痛苦。后来父亲因突发脑溢血而离开我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些孝敬父母的行为,为孩子们树立了样板。自父母去世后我们便成了老人,孩子们对我们照顾得更加贴心。由于生活,孩子们不得不告别我们开始他们新的生活,与我们聚少离多。但他们时时挂记着家里的父母,逢年过节总是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平时隔三差五地发来网购,或水果或食品或衣物到家里,让我们吃穿不愁,生活无忧。</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安危是他们所担心的重要一面,为了时时关注我们,除了经常电话问候视频联系,还在家里装上探头,随时观看我们的行动,有情况及时掌握,把我们的安危常挂于心。</p><p class="ql-block">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开阔视野,常带我们外出游玩。曾北上塞北陕西中原河南及北京天津,了解我国丰厚的人文历史,也曾南下江南畅游江浙苏杭和上海,欣赏人间天堂美景。</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在孩子们的呵护下,享受着孝道之福,日子过得比蜜甜啊!有道是:</p><p class="ql-block">中华孝道世代传,</p><p class="ql-block">百善皆重孝为先。</p><p class="ql-block">父母敬老影响深,</p><p class="ql-block">子孙遵从延万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文编辑:识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源:原创</b>(部分摄于校园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