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军旅路】990:激励的效果

渝夫文苑

  撰文/渝夫·天津河东<br>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br><br>  【桐言无忌】<br><br>  通过品读渝夫的日记,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夫妇教育儿子讲究鼓励效应。<br>  试想一下,如果采取所谓的狼爸虎妈教育模式,整天不是打骂就是严苛体罚,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使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但在人格品行方面多半有所伤损。<br>  实践证明,正面激励的效果,往往出乎预料。   (二五三六)一个时代的终结<br><br>  前天,俄罗斯的首任总统、前苏联的主要掘墓人叶利钦在莫斯科去世,终年七十四岁。昨天,俄罗斯举国哀悼,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一些外国政要纷纷到场,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尽在其中,场面可谓壮观。<br>  我注意到,在现场的外国政要中,似乎没有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身影。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而言,叶利钦或许是个罪恶的代名词。他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也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br>  叶利钦的是与非,若干年后自有定论。如今,普京尚在总统大位上,叶利钦的影响还将继续。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关于叶利钦的人生传奇,将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br>  一位政治强人的去世,不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2007年4月26日写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br><br> <br>  (二五三七)如此交流<br><br>  今天,是军区理论轮训班的最后一天,按惯例要组织体会交流。<br>  早在一个月前,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就下发通知,明确了三个讨论题目,要求参训人员人人准备,届时随机抽点发言人员。各师旅级单位的宣传科长或干事们好一阵忙乎,纷纷打电话,问今年轮到哪个单位发言。对于同志们的心事,我们自然很清楚,不管领导是否愿意上台发言,作为写材料的机关干部,谁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憋材料的滋味,委实不好受啊!<br>  军区第一次组织交流,省军区首长指定由在沈阳主课堂参训的佳木斯军分区张司令员发言。这位首长过于较真,非说自己准备的材料过硬,与我们宣传处主管理论学习的翟干事僵持不下,不愿按军区宣传部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修改。最后,带队的省军区张副司令员拍板,把我们陈处长从哈尔滨调了过去。当然,处长坐飞机跑了个来回,并没起多大作用,最终还是老翟按照军区宣传部的意见,熬了一个通宵才把材料改完。<br>  这样的交流,有何意义?(2007年4月27日写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br><br> <br>  (二五三八)正面激励<br><br>  前两天,儿子写日记,遵照老师的安排,写“六一”儿童节的打算。儿子耍赖,说不知道写什么。妻子告诉他: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写得好,老师当众念了你的日记,过节时就按你日记里写的计划办。<br>  听闻此言,儿子很兴奋:真的吗?<br>  得到肯定回答后,儿子答应“行”。我和他开玩笑:你可别写什么要坐飞机飞船,那样可实现不了。<br>  儿子大笑。<br>  半个小时以后,儿子的日记写出来了。儿子的计划,是一家三口到松花江边放风筝。我真的是松了一口气:这小子,胃口不大。<br>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孩子,言必行,行必果,是一条基本原则。作为孩子的重要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强制强权更为有效。坚持正面激励,往往事半功倍。(2007年4月28日写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