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竹筐

张思齐

<p class="ql-block">   盖石沟,竹子特别多。</p><p class="ql-block"> 盖石沟的竹子,主要有两种,一是慈竹,一是料慈。料慈是慈竹中的一种,它长不大,直径与大拇指差不多。生产队有一个纸坊,料慈是制造土纸的原料。人们上山,将料慈砍下,现场剔除枝叶,将竹子斩成一段一段的,大约1.5米左右,再剖开,就成了竹片。将竹片用篾条捆起来,背下山,过磅记工分。成捆的竹片抛入池子里,铺满后加石灰,注入清水,沤几个月,竹片就软化了。泡软的竹片,用牛拉碾子碾压,得到的纤维就是 “舀纸” 的原料。舀出来的湿漉漉的纸坯,阴干就是土纸了。本来,麦秸和稻草也可以用来制造土纸,但是用麦秸和稻草做出来的纸,其质量远远比不上用竹子为原料而做出来的纸。</p><p class="ql-block"> 慈竹主要用来 “扯” 竹麻和编织箩筐等。在盖石沟,女性的劳动强度一般不大。偌大的箩筐是男子的劳动工具,精巧的背篼主要是女子的劳动工具。盖石沟竹子特别多,漫山遍野都是竹子,各家各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上山砍竹子。那时候,没有人砍伐竹子拿到市场上去出售。竹子多,自然竹笋也就多。可是,在盖石沟当年根本就没有人掰竹笋来吃。这是因为,竹笋 “刮油”,吃了 “潮人”。当年没有什么肉油,哪敢吃竹笋啊?现在,农家乐的菜谱中有苦竹笋炒肉,简直是一道美味!苦竹在盖石沟多的是呢。</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扯竹麻。每周四下午半天是劳动课,全体学生都到距离县城五公里的北固公社黄泥岗农场去劳动,主要任务是挑运煤灰和猪粪。煤灰用来改良土壤,猪粪用作肥料。我的母校南川中学,文革前就规模比较大,有学生三千余人。学校有养猪场,养了百余头猪。至于大粪,因为肥力大,学校用来出售,郊区农民自己去挑,一角五分钱一担。途中,经过三潮水村的时候,我们会在那里歇息一会儿,喝口老鹰茶。我在三潮水村见村民扯竹麻,自己也试了一下,学会了。可惜,长期无原料让我一展身手。</p><p class="ql-block"> 盖石沟让我有了展现身手的机会。我不仅扯竹麻来供自己用,也给村民用。</p><p class="ql-block"> 盖石沟让我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更大的机会是编织箩筐、背篼、瓢篼、箢篼、鱼笆笼等。生产队里的人,并非个个都会编织竹器,会的人不过十五六个。沟里人家需要竹器,就得在赶场的时候花钱去购买。在供销社,大箩筐3元一副,小背篼1.5元一个。自由市场的要贵一点儿,质量也好一些,大箩筐 3.5至5元一副不等。刚学编竹器的时候,我干劲很大,瘾很足,主动编竹器来送人。箩筐和背篼,质量好不好,容易鉴定。方法是,倒扣过来,一屁股坐上去,不瘪不动摇,就是好家伙。如果坐在箩筐上,还能跷二郎腿,那么就是绝对上品了。我编织的箩筐,4 元一副,估计卖得起。在知青房未建立起来之前,我住在麦地湾贫协主任余大爷腾出来的一间屋子里。麦地湾的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我赠送的箩筐、背篼、瓢篼、箢篼等竹编。后来,我技术纯熟了,就懒了。不过,我还是有求必应,拖个四五天,总会给人家送去。</p><p class="ql-block"> 我编的鱼笆笼,既好看,又实用。在盖石沟,犁田的人总在腰间挂一个鱼笆笼。那是用来装河蚌和乌龟的。生产队有规定,见河蚌就捉,因为它的壳会划破人的脚。河蚌捉来,扔在大路上,它是岩老鸹的爱物。岩老鸹自会啄开其壳,欣赏里面的腥腐。生产队更有规定,见乌龟就捉,因为它咬秧苗,破坏农业生产!乌龟捉来怎么办呢?猛力砸在石板大路上,任由老鹰来叼食其肉。老鹰自己,也会从田里和河沟里,将晒太阳的乌龟叼起来,蓦地腾飞,冲天而起,再砸向石板大路,破壳取肉吃。我在石灰窑劳作期间,多次见过那样的场景,颇觉刺激。在盖石沟,乌龟很多,连绵阴雨天,屋后的阴沟里,往往有乌龟在爬,令人讨厌。在盖石沟,乌龟很多,那时候根本没有哪个人捉乌龟来吃。</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大学,哲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被老鹰抛下的乌龟砸死的。原来,亚理斯多德有个习惯,他喜欢坐在阳光下演算习题。他那秃顶,闪闪发光,好像青石板一样。老鹰想吃乌龟肉,就把乌龟砸了下去。亚里士多德,戏剧性地死了。</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不理解,以为是吹的。</p><p class="ql-block"> 我理解,因为我见到过那样的一幕幕。</p><p class="ql-block"><br></p> 箩筐 小背篼(一般使用) 西洋背(割牛草打猪草用) 瓢篼 箢篼 刷把 <p class="ql-block">鱼笆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