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十开外的年纪,对过年早已没有了年少时的狂热,和周围同龄人有过感叹:年,越来有没有年味,不过就是当连休的几个双休而已。</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为何,记忆中的年,却没有几样美食的留存,妈<span style="font-size:18px;">妈蒸的大枣馒头,一顿饺子……,或许就是美食。</span>可能是那个年代一切凭票,就是有票也就只能买到少许的鸡蛋和肉,无它。对于少年来说,年就是那一挂惦记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鞭,年</span>就是盼望中的一件新衣服,一双新棉鞋,这些都早早在母亲的运筹中,今天捧回来一块蓝布,明天带回一块烫绒布,画好衣服样,杂七杂八的年前忙活赶制,大年初一,兄弟几个肯定能穿上心心念念的新衣裤和烫绒面棉鞋。</p><p class="ql-block"> 准备年的日子里,哥几个会被爸妈分工,你擦大屋门窗,你擦屋里炕柜,你去帮助扫棚……。打扫房屋后,爸爸要领着我们去职工浴池洗个澡,洗去一年的污浊,干干净净的迎新年!日子转好,还可以带上我们一起迎着扑簌簌的雪花去办置年货,买票证上定量的米面油,买回年画、日历,新笊篱、新门帘,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就会呲溜呲溜留一趟趟进进出出,约上伙伴放鞭炮,跟在父母后面贴春联,在夜里的十字路口,给早逝的奶奶烧纸送钱。</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白炽灯泡,这让过年的灯光有些发黄昏暗,过年几天要换上 100 度的大瓦数电灯泡,尽管费电,也要奢侈一把,让年亮亮堂堂,但仅限过年几天,过完年赶紧换掉,回归正常日子,否则,太败家。谁家要是安上日光灯管,更会让我们这些孩子艳羡不已,站在人家房外透过窗户反反复复的看人家雪白通亮的灯光。一年,家里也鸟枪花炮,那种喜悦无法形容,赶紧奔跑回家,分享喜庆。灯管有时不亮,要用“跳炮”启动,这时,我们要争先恐后的踩着高凳,去一试身手过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没有春晚,家人照样过得兴高采烈,打扑克、下象棋,吃冻梨,再一家人忙着包夜里的饺子。那时没有冰箱,包好的饺子要一盖帘一盖帘的冻到室外,冻好装进室外的面缸。三十晚上的饺子里要有硬币和糖果,吃到者寓意一年走好运,经年的噱头让年夜有滋有味。后来有了黑白电视,那日子更是幸福感爆棚,快乐到无忧。幸福门槛很低的年代,人就容易获得快乐。液晶 100 寸的电视也没有那时的的 14 寸黑白电视让人爱看, 谁家先买了电视,全院人便扎堆来看,邻居一家人因看电视人多竟把他家炕直接压塌。除夕夜,家里人娱乐要分成两伙,遇到喜欢的电视节目,要赶紧请假,谁替打会扑克,看完再回来接着打。</p><p class="ql-block"> 轰轰烈烈的热闹年夜过去,就是大年初一,会被大人早早叫醒,吃过新年饺子,赶紧穿好新衣新鞋去邻里叔叔大爷阿姨家拜年,那个年代,不兴发红包,这家一块糖果,那家一把瓜子,就会心满意足,拜年活络了邻里感情交流,白日里和爸妈年纪差不多的叔叔阿姨会接连不断来来往往拜年,谁家来了,你要回礼,爸妈下午也登门去人家拜年,特别是年长的老邻居、长辈们。晚上回来,爸妈就会带会很多信息,谁家孩子从知青点回来了,谁家老人冬天路滑摔伤了,杂七杂八,听的入迷!及至后来长大了,也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同学家,去老师家拜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年,老姨年前来家,背来一块马肉,我们异常惊讶,说是生产队过年杀马,姥姥姥爷让给送来一块过年。那些年,奶奶独居上海,每年过年就会寄来一个邮包,塞的满满的花生米,邮包上有她用油笔写的亲笔字。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没有视频的年代,一切亲情都暖暖的,留在心里和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年依旧准时来到,但已没有了原有的激情。不知何时起,拜年圈子越来越小,以至后来做编辑,闲来专门写了篇杂感发于报端,感叹楼房居住,邻里对门几年竟互不认识,熟不知,那时年味正在散淡。特别是近年父母不在了,孩子常年国外读书,年就是兀自刷手机,看看索然无味的春晚,翻几本旧书,会会三五知己,于是内心试问自己,心里向往着的年究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那应是一家老老小小都在的年,父母居中,大家围坐一起,包饺子,唠家常。爸爸讲他年轻时求学、工作的故事,妈妈在一旁织着永远织不完的毛衣,不曾想这些原本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子,竟是一辈子最珍贵的时光,只是当时没意识到,已匆匆的从我们身边溜走!</p><p class="ql-block"> 10 年来,我向往一家人热热闹闹的那个年,即便都是普通的炸虾片,酥白肉,土豆丝,汆酸菜,也是无比甜美可期,没有了这些,就是年夜桌上放着茅台、放着龙虾鲍鱼,这个年也寡淡无味。中国人的年,就是亲人的团聚,是阻不断的亲情融合。看过一个短视频,入伍多年的儿子在没告知母亲的情况下回家过年,在母亲开的饭馆中佯装顾客点菜,母亲认出后的那份惊喜;女儿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回到家乡从后面搀扶老父亲过马路,让父亲愣神半天后突然惊喜,让人为亲情泪目。海来阿木那句歌词“不如见一面,哪怕就一眼”,为何共鸣者众,就是因为它触动了人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唱出了人之内心最渴望,最想表达的离别酸楚和相见时的畅快淋漓。</p><p class="ql-block"> 愿想见的人、惦记的人,都会在年的梦里见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