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量体裁衣

夜莺在歌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个叫“图图说长沙升学”的视频中,长沙一中一老师聊竞赛:“如果不是特别聪明、特别厉害,他都听不蛮懂,就别学了!一定要冷静理性,我们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力超群,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有前途,学了这个竞赛!只是跟我见面以后,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是被逼的,孩子是不愿意学的。家长们,听听孩子的意见!听听他的内心想法!千万别逼,竞赛学不了!学这个的孩子只有1%甚至不到!没关系,其他很多事可以做。机构卷家长,机构老师的话,最不应该信,他是看到你的钱。我们是看到的你的学生的水平,完全不一样。老师卷家长,这样的老师一定是没有觉悟。哪个学生、老师这么做,都没觉悟。他比分数,你就比身心健康!比谁会锻炼,比谁更能说会道!情商高,懂礼貌,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非常认同这位老师的观点。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天赋的高低,就是这种差异性的重要体现之一,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否则,造原子弹的和卖茶叶蛋的就完全没有区别了。本来,劳动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但是,此劳动与彼劳动的智力含金量还是有显著差异的。这一点,不管你承认还是否认,客观事实就摆在那里——造原子弹的有能力去卖茶叶蛋,但卖茶叶蛋的绝无可能去造原子弹。</p><p class="ql-block">无论是竞赛学习还是一般学习,都有接受能力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就是智力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教育者必须因材施教,学习者需要量体裁衣——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天赋水平,确定孩子的学习道路和成长道路。唯如此,才符合人才的成长发展规律。</p><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如果在学习上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了,还难以达到教育者所要求的水平,那就是这个孩子碰上了智力的天花板。这时,家长所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不再刻意强求。再强求,就会发生悲剧。</p><p class="ql-block">面对这样的孩子,要承认他在智力上的平常与普通。其实做为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多数成年人不也都是智力普通的平常人?又有几个是人中之龙呢?千千万万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脱颖而出呢?人才的差异性,就像社会阶层的差异性一样,也呈金字塔形分布——站在金字塔上的顶尖人才,总是屈指可数的。大多数人,都是金字塔基座上的普通一员。</p><p class="ql-block">面对天赋普通的孩子,要坦然承认他的普通,要“先成人,再成才。”不要在成绩上对其苛求,而是要在如何培养成适应社会的普通人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如果做家长的,仅仅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勉强而为,必然扭曲孩子的身心,遭到孩子的反弹:或是产生厌学情绪,或是滋生抑郁症,或是损坏健康,最终早早告别校园,得不偿失。更有甚者,还有可能走向邪恶的深渊。</p><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适性扬才”的教育理念——“教育要适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发展与其个性特点和智能水平相适应的才能,探索适合于个体特征的教育,形成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感到称心合意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素质全面,个性彰显。”</p><p class="ql-block">一言以蔽之,成功的教育就是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