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游惠州(二) 瞻仰竞存先生墓(B)

贝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惠州西湖西北角的鳄湖路旁,有一处关注辛亥革命时期广东历史及民国史的人不可错过的地方,就是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的墓及陈炯明史料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陈炯明墓所在的地方叫紫薇山,是一个很小的小山包,因为过去山上长满了紫薇树而得名。紫薇山一带初时偏僻人少,后来渐渐有侵占墓地建房,现在坟墓已完全被房屋包围。文革期间坟墓遭到破坏,钢筋水泥浇制的坚固的墓冢、墓碑亭只被敲掉了一些边角,旁边的守墓室则被荡平。红卫兵见砸不动就想用炸药炸。当时的生产队长怕万一炸墓飞出来的石块砸坏旁边的民房,出面阻止了。无意中“觉悟不高”的生产队长保护了陈炯明墓。现在的陈炯明墓是惠州市于2012年4月出资2100万元人民币修复的,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墓前广场以及墓园陈列室、管理房、雕塑台等也相继恢复了。现存墓碑高约3米俯视西湖,碑铭是好友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亲笔题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陈炯明字竞存,是广东海丰县白町乡人,在惠州读书,1898年考中秀才。但他思想进步不愿走科举为清廷效忠的旧路,1905年和1908年先后毕业于海丰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他敢做敢为,立志推翻腐朽的满清朝廷,在黄花岗起义中担任敢死队队长率队冲杀。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香港召集同志与邓铿赴归善(今惠阳区)组织起义,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11月6日,在打响了东江起义的第一枪,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他治军有法,所带队伍是广东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起义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二次革命中,他宣布广东独立,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南洋。1916年在惠州附近成立了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参加护国。1917年随孙文南下护法,组成援闽护法军。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军务督办,率部入闽。在漳州建立闽南护法区并推行新政,致力于“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他开展的各项建设使得漳州短时间内迅速发生变化,商旅云集,市肆兴旺,被誉为“东方的一颗明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旧桂系军阀把持广东期间与滇系军阀相勾结,排挤孙文反对护法运动。为扩展地盘,不断派兵侵占湖南等省,大借内债、外债,出卖矿藏资源,大肆搜括民众,给两广社会带来深重灾难。陈炯明率部从漳州回师广东,击败陆荣廷、莫荣新桂军,将其驱逐出广东,进而打进广西再次击溃旧桂系,使之土崩瓦解从而被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代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陈炯明施政有方、治军严明、廉洁自持、言行一致人品高尚、忠于祖国,与孙某言行不一对地方横征暴敛激起民变成了鲜明对比。他任内政部长、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期间施政深得人心,他的政治理念和贡献在广州得到了认可,人们曾为他竖立铜像和建纪念桥,以纪念他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他主张联省自治,重视地方经济建设,反对北伐用武力统一,反对引狼入室,因此和孙文决裂。北伐战争前被苏联武装的蒋介石军击败。陈炯明后来避居香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企图拉他下水,他则反过来要求日人归还东北三省。日人拉拢不成,仍赠他8万元支票,陈炯明在支票上打叉退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1933年,陈炯明在贫困中病逝于香港,作为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地方军政长官,竟然要用到为其母所备的棺木,丧葬费用均需亲友、同仁筹集,极其罕见。其廉洁可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2024年10月29日写于广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说明:资料来自百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陈炯明墓山下路边的凉亭和免费饮用的罗汉果茶,走到这里正好口渴,坐下来歇歇脚喝了二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