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第2章!

金桥书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家者以《雍》彻。子曰:…</b></p> <p class="ql-block">【原典】</p><p class="ql-block">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三桓”家族祭祖完毕,撤供时唱着《雍》诗。孔子说:“‘公侯都来助祭,天子仪容静穆。’这两句诗为什么用在三桓的家庙中呢?”</p> <p class="ql-block">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p> <p class="ql-block">三家指的就是季氏三家权臣,他们不但眼里没有顶头上司的鲁国国君,就连中央政权的周天子,他们也不放在眼里,结果不但在家里开舞会,摆出八佾之舞,还在家里宴客完了撤席时,奏起周天子所用的国乐来。“彻”就是撤宴撤席,“雍”就是天子所用的国乐。他们三家权门,竟在家里奏天子所用的音乐于宴席之中。所以孔子引用古代的诗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他的意思是说,在中央政府天子奏“雍”这支国乐的时候,天子站在中央,辟公(即当时的诸侯)站在两边拥护着天子,然后天子从中间走过。因为天子本身代表国家的精神,所以态度也非常庄严,绝不会左右乱看。而现在这三家权臣,拿了中央天子用的这种庄严的国乐到家里开舞会,真不知道他们用意何在?换句话说,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开始变坏,是由有权势的人所引导的。所以孔子非常感伤,接着感叹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两章都是孔子深深责备当时鲁三家僭礼不应当。三家出鲁桓公后,于季氏家立桓公庙,遇祭,三家同此一庙。上章讲季氏之庭,此章讲三家之堂,都是指此一庙也。</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当政者违“礼”的事件经常发生。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