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次途径零丁洋海域,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和他的那首《过零丁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几句诗,仿佛是穿越时空的呐喊,让我对这片海域有了更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如今,一座壮观的深中通道大桥横跨在这片曾经让文天祥悲叹的海域之上,连接着两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这座桥不仅象征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奇迹,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深中通道专题讲解</b></p><p class="ql-block"><b>请点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x9jhg1" target="_blank">精讲|深中通道大桥|建桥通车的经济共生链产业布局</a></p> <p class="ql-block">明天是1月9日,公元1283年(742年前)的这一天,文天祥在元大都英勇就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总想聊聊他和他的《过零丁洋》。这首诗不仅是文天祥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对这片海域最深刻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伶仃洋,这片文天祥诗中所写的“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水域,正是深中通道所处的地方。它东起深圳赤湾,南达香港、澳门,西至珠海淇澳岛,北至虎门,是一个喇叭形的河口湾,又被称为零丁洋、珠江口。这片海域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文天祥的悲壮诗篇。</p> <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伶仃洋因附近有一座伶仃山而得名,而这座山就是现在珠海香洲海拔311.8米的外伶仃岛主峰。古代广东的渔民与商人,由此驶出珠江,进入茫茫南海,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不免心生忧虑,怀念家人,感觉前途有些孤苦伶仃,所以命名。这片海域的名称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这片水域的复杂情感。</p> <p class="ql-block"><b>文天祥</b>,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于1236年6月6日出生在现今江西省吉安市。他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二十一岁时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后入朝为官。因直言斥责宦官,讥讽权相而遭贬,数度沉浮,三十七岁时辞官还乡。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在这片海域留下的诗篇,更是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元军南下攻宋时,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后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不久后,文天祥在福州参与拥立益王赵昺为帝,又自赴南剑州聚兵抗元。1277年率军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1278年卫王赵昺继位后,文天祥官拜太子少保,封信国公。最后,文天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战败被俘,后押至元大都,被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文天祥海丰被俘后,元军将领张弘范将文天祥押在船上,经过零丁洋,围攻崖山。当时,张世杰、陆秀夫等正奉宋帝赵昺徙居在崖山上,这里也是南宋最后坚守的一个据点。张弘范一再逼迫文天祥修书招降张世杰、陆秀夫等,均被文天祥拒绝。为了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文天祥挥笔写下了这首《过零丁洋》,以诗明志。</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是因名而诗。“惶恐滩”是指当年位于江西万安境内的赣江十八险滩之一,诗句的意思是当年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让人惶恐心惊。“零丁洋里叹零丁”同样是因名而诗。“零丁洋”就是指深中通道所处的水域,诗句的意思是如今已是全军覆没,身陷敌手,身处浩瀚的伶仃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而本篇诗文最精彩是尾联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已决心以死殉国,但是,诗人的死亡意识并不是凄楚哀伤,而是从容壮烈,表达了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p> <p class="ql-block">以上就是在深中通道上常讲到的一个诗文专题,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与感悟。欢迎点赞转发,感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