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肖春玲</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5510653</p><p class="ql-block">摄影:肖春玲等</p> <p class="ql-block"> “戚代华国画研修班”微信群建起后不久,师弟泽之修改群名为“戚家班”。这个群名,很容易让人想起“戚家军”,想起戚继光。</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以戚继光为主帅的一支抗倭新军,勇猛善战,屡战屡胜,在平倭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戚家军”。</p> <p class="ql-block"> “戚家军”因主帅戚继光而得名;“戚家班”因主教戚代华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戚代华,山东临沂人。早年毕业于临沂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临沂市美协理事、临沂国画院首席院士。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画展并获奖。北京荣宝斋、中国文联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书画家、人民书画家、天津杨柳青画社为其出版个人画集多部。</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戚代华老师致力于写意花鸟画的探讨与研究,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地登上国画艺术的一个个新高峰。</p> <p class="ql-block"> 癸卯年腊月,有幸参加戚代华老师执教的第一届国画研修班,我先是得失并重:老师的授课,让我对绘画艺术的求知欲一次次得到满足;拿起笔来就想逃离,无论学什么,知难而逃是我的故伎。</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的聆听后,该习画了,我借故逃离;第二节课故伎重演时,被老师识破:别走,在这里我看着你画。</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的汗颜,既有羞怯又有被逼,无可奈何地展开纸笔,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接过画笔,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尔后把画笔递给我:你只管大胆地画,“画”不能把你怎么样,你画梅它就是梅,你画菊它就是菊。</p> <p class="ql-block"> 终于铺下笔去,感觉自己是闯过了一关。胆子越来越大,关关都闯时,得与失的天平,开始倾向于前者。</p> <p class="ql-block"> 这时,所剩无几的“失”,是我对授课时间的不适:夏季2:00至5:30,其余三季1:30至5:00,而拖堂又是时有发生的事。一气讲授示范习练指导三、四个小时,是一种常态。相比于戚代华老师,年纪还轻几岁的人,面对精力旺盛的长者,既面临着承受的难度又羞于言语,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往肚里咽。</p> <p class="ql-block"> 师弟泽之,是一位养兰高手。他每每来回接送老师,就像是接送三朝元老;他每次提前在微信群里敲响的集合铜锣,对于我的承受力来说,不亚于雪上加霜;他不辞辛苦录制的无数段视频,让戚代华老师的教学情景,可以随时再现;他,直教人又爱又“恨”。</p> <p class="ql-block"> 一个不折不扣的复试班,上至退休老人,下至在读小学的儿童,戚代华老师每节课至少要完成两幅示范画:一幅成人画;一幅儿童画。</p> <p class="ql-block"> 戚代华国画研修班主办人、阳都书法学堂堂主刘庆国,对于戚代华老师示范画的珍惜,只用三个字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裱起来!这是他对着戚代华老师的一幅幅成品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样的话语,总是让人感觉,他似乎在担心什么。直说得一个师妹也一再重复:裱起来!裱起来!</p> <p class="ql-block"> 刘庆国老师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要在阳都书法学堂里,为戚代华老师建一个示范画展室。</p> <p class="ql-block"> 开笔之初,便于三尺宣纸上教习,这或许是戚家班的教学特色,而三周后把宣纸的三尺换成四尺,则是戚家班教学的特色之特。铺开四尺宣纸,戚代华老师授课的声音,总会在耳边回响:布局花鸟画的枝干,“啪啪”几笔,先把大势构筑起来,这是大写意;而小鸟的眼睛和嘴巴则需要用细心勾画。</p> <p class="ql-block"> 随着他的声音和笔触,学工、学写、学豪放、学收敛;随着他的声音和笔触,豪放时享受快意人生,收敛时体会小心翼翼;随着他的声音和笔触,走过了一年四季,晕染过青松的遒劲、翠竹的坚韧,勾勒过寒梅的独妍、墨菊的淡雅;随着他的声音和笔触,细嚼过春秭归的啼血,慢咽过夏雨荷的清濯;随着他的声音和笔触,收获过福禄,吐纳过百子。</p> <p class="ql-block"> 愚人天生钝拙,虽然理法精髓所得凤毛麟角;但是,却积攒了几十幅不成器的涂抹。</p> <p class="ql-block"> 师姐李讷,因世交之缘,多年前就师从戚代华老师学画。这次得知戚家班开课的消息后,匆忙从外地赶赴回乡。谁会舍得错过这样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学画一年,五十多个课时,不得已时我错过一节,复课时戚代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始终温暖在我的青松画作里:上一节课学得画松树,你没来。这一节课咱再继续画松树。</p> <p class="ql-block"> 想起十年前我和李讷等三个闺蜜扎堆闲话,她教我涂抹的一幅四尺工笔荷仙子,竟是开启了我的画之初蒙,似乎那时候就注定了我与戚家班的缘分。可惜之后我几乎是一直搁笔,世间的缘分,有时深之又深,有时又浅之又浅。</p> <p class="ql-block"> 学年就要结束时,新来两位小师妹。猛然一见,确属意料之外;脑洞一开,又在预料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态势,师弟师妹们都有些兴奋,老师开始讲课了,教室里却没能安静下来,一位新师妹用二指禅的一声“嘘”,便让兴奋刹那噤声。</p> <p class="ql-block"> 两位小师妹的到来,为戚家班增添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四百多年前,戚继光奋力抗倭,保家卫国;四百多年后,戚代华努力传承,不失时机。</p> <p class="ql-block"> 甲辰寒冬,梅花,又一度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