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人说一部《黑神话:悟空》的游戏带火了山西古建,倒不如说遍布山西全境的古建筑启发了创作者的灵感,这些精美绝伦的人类艺术瑰宝由此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令世人走近它们,为之陶醉为之倾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到应县木塔和净土寺有一个故事。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遥处,有一个大型寺庙群,他走进去一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说应县有三件宝:一是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我们于是驱车前往应县,开启了一段探寻古建筑艺术瑰宝的旅程。此次旅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结晶,还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建筑专家总结了应县木塔的四个神奇之处:</p><p class="ql-block">1.无钉无铆的全木结构:整座塔没有使用一根钉子或铁器,展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它经受了多次地震和战争的考验而不倒。</p><p class="ql-block">2.斗拱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木塔使用了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还帮助木塔保持稳定。</p><p class="ql-block">3.独特的套筒式结构和暗层设计:木塔采用内外相套的八角形结构,每两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外看五层里面还有四个暗层,大大提高了塔身的抗弯和抗震能力。</p><p class="ql-block">4.优越的地基条件和避雷装置:塔基土主要由黏土及砂类地质条件非常好,承载力远大于木塔给予的荷载。木塔顶部有一个高十多米的金属质地塔刹,类似于伞形避雷器,可以有效保护木塔不受雷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应县木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坐标,内部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有着重要的宗教意义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应县木塔内外檐共悬挂52块匾额,其中外檐悬挂26块,内槽悬挂23块。匾额的题写时间从金代到民国不等。</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的匾额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历史悠久,见证了木塔960多年的发展,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每一块匾额、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第二层檐下的“天宫高耸”和“永镇金城”匾额,展现了木塔的雄伟与稳固;第三层南面正中的“释迦塔”匾额,是金代昭信校尉、大书家王谳所题,是全塔最古老的匾额,记录了木塔的建造历史;第四层的“天下奇观”匾额,由明武宗朱厚照题写,纪念了他在应县木塔登塔宴赏群臣的历史时刻;第五层檐下的“峻极神工”匾额,是永乐帝朱棣的御笔,夸赞了木塔的建造工艺。每一块匾额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游览中,我们还参观了应县木塔图片展,其中不同时期木塔照片让我很感慨。这些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尽管岁月流转,但它们依然屹立不倒,并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维护,成为历史的见证。每一张老照片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下了这座伟大建筑的成长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县木塔不远处便是净土寺,</span>该寺创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主殿大雄宝殿,重建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深广各三间,平面略成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平缓,斗拱疏朗,侧角升起显著,虽经历代修葺,仍保持原貌。殿内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教故事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殿内九眼藻井及天官楼阁造型美观,构思繁复,结构玲珑。走进寺庙,我被那精巧绝伦的天宫楼阁藻井所震撼,这个被称为山西最美天花板的九眼藻井天宫楼阁,无论是构思还是工艺都不愧为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应县三宝之一的石狮就在大雄宝殿的山门前。石狮不同于常见的中原风格石狮,它们的毛发呈向后顺梳的人字形,显得格外独特和柔顺,被誉为“披头散发”的石狮。据专家推测,这种独特的造型可能受到了契丹族或女真族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当时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应县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