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 终于见到太阳了!</p> 得出去转转啦。明媚的阳光驱赶了连续几天的灰蒙蒙与阴沉沉,参与送走舅妈的丧事中产生的心中雾霾一扫而光。</h1> <h1> 我沿着大浜漫步,河岸的水杉换上深棕色外套,岸柳泛着暗黄在有了冬天味道的风中飘荡。河水清澈,水面微波粼粼,直指蓝天的解放军边检站的信号塔倒影显得美丽、祥和。</h1> <h1> 忽然,对面高架桥下钻出一只小船。一个捕鱼的背影正在河中央收网呢!“得拍个小视频!”我竟然忘了自己的年纪撒开两腿就奔跑过去。待我先后跨过月亮桥,钻进绿化带,爬上假山再溜下河沿气喘吁吁地举起手机时,小渔船已经已远去了。</h1> <h1> 我埋怨自己老得太快跑得太慢时,月亮桥肚里也钻出一小木船。船上一个背影正在收拢丝网呢!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前往观看。</h1> <h1> 咳,撩海捞起一条挺大的鱼!</h1> <h1> 渔人忙着继续收网,我看着船上身影心想,岸上的我穿着羽绒服,边朝手上哈热气边拍照;船上的渔人脱了棉袄双手还浸着水呢!</h1> <h1> 忽见远处那小船又在划来。我紧赶慢赶地返跑过去。<br> 这是一艘人工胶木制成的蓝色小舢板。渔人正把小舢板往岸上拖。</h1> <h1> 舱里那堆湿漉漉的白色丝网旁边的水桶里有几条鲫鱼。我弯腰去摇摇水桶,惹怒的鱼儿用力甩动尾巴,激起的水花溅得我一脸。</h1> <h1> 等忙碌的背影转过身来,我看清了,渔人与我仿佛年纪,个子不高,见我走进他,下意识地把被打湿的深青色的棉袄袖口向外挽起来。</h1> <h1> “常下河捉鱼吗?”我就与他攀谈起来。<br> “常常捉鱼。我已做了几十年了。”他憨厚一笑,“今天白忙了,只有几条小鲫夹头。”<br> “蛮好哇,有满满一盆啦!”我赞赏着。<br> “该勿想自家吃的呀!出来弄么总归想换几个铜钿。”他边说便无奈地摇着头。<br> “理解的!本来柴、米、油、菜都是自己种的,如今连汏衣服用的井水只能换自来水。”我深有体会地说着。<br> “个点拆迁补贴根本用不着个呀!”他自慰地说,“儿子是不让我下河捉鱼了,我自家要出来做咯!做做么赚个二三十元也好的。”<br> “冷天捉鱼蛮辛苦的,主要是水面上比岸上冷得多。”我望着他被河水冻得通红的双手有点心疼。<br> “我七十八岁哉!做得动么再做做。”<br> “你是个能吃苦耐劳的老农!”我无限感慨地接着他话茬。<br> 以前,只要田里农活有空就要想法捉鱼。农民呀,勿勤劳么更加苦。”</h1> <h1> 说话间,他拖起小舢板往脚踏三轮车上拽。我连忙上前帮忙。两人花了很大力气才把小船装到了车上。我说,一个人弄蛮吃力的。他呵呵一笑:“不要紧的。只要不生病,做吃力则睏一夜么就好哉。”</h1> <h1> 说着,渔人一纵身,跳上三轮车一摇一摆地踏起来。</h1> <h1> 我瞄了一眼身旁竖着“艰苦奋斗,俭以养廉”的标语牌若有所思,再抬头眺望那脚踏三轮车上的背影站了许久,许久……</h1> <h1> 2025.1.6.</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