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之旅~广州(六)

妮儿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不来沙面,等于没来过广州。 这座位于珠江白鹅潭畔的椭圆形小岛,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拥有全国最集中的欧式建筑群,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旧租界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 ‍ D 9(12月12日):广州~南京<br>游玩线路:沙面~永庆坊~农讲所~圣心大教堂<div>由于我们今天晚上要飞南京,在广州住的酒店就在沙面岛上,最后一天的行程按排酒店附近的景点转转。</div> 沙面,古称拾翠洲,是珠江冲击而成的沙洲,面积约0.3平方千米,宋朝开始成为国内外通商要津。明朝时这里设立了华节亭,管理外商货物进出。清中叶设立西固炮台,捍卫广州。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两国看中了沙面“进可攻,退可逃”的有利地形,以“十三行被毁,须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胁迫清政府将沙面划为租界,在沙面北部挖一条宽40米、长1200多米的河涌与陆地隔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并建两座桥梁往来沙面。 1861年9月,清朝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哈里签订《沙面租约协定》,沙面正式成为英法租界,这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 沙面成为英法租界后,大批西方人来到沙面岛,他们在这里建造了上百栋富有欧洲特色的建筑,渐渐把沙面打造成欧陆风情之地。 <p class="ql-block"><br></p> 沙面一度汇集了十多个国家的领事馆、九家银行、四十多家洋行以及教堂、邮局、俱乐部等,逐渐形成了“三横五纵”格局,是当时广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41号楼‌原为沙宣洋行旧址,建于19世纪末,1862年,该建筑曾是银行金库,现已改造为一个多功能复合文化空间,融合了文化艺术、社交茶饮等不同场景‌。</p> <p class="ql-block">广州沙面建筑群正金银行沙面大街5 6号文物建筑(A)1893年建曾作正金银行(日本、美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64号,曾作瑞士驻广州办事机构。</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46号曾是美国万国宝通银行的所在地‌。该建筑建于20世纪初,具有典型的欧陆建筑风格,反映了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br></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60号始建于1868年,清末曾作广州俱乐部,属国家级A类文物保护建筑。为保护利用好文物建筑,发挥其历史功能,2014年修缮为广东外事俱乐部,作为对外交往专用场所。</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48号,旗昌洋行旧址(英),建于19世纪末。<br></p> <p class="ql-block">沙面南街48号,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该建筑建于1881年,最初作为太古洋行的旧址,后经过多次改造和扩建,现为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49号曾是英国渣打银行旧址,建于清末民初。</p> <p class="ql-block">沙面岛的台湾银行广州支行旧址,不仅是沙面建筑群的璀璨明珠,更是历史的见证。这座建筑坐落在沙面大街26号,自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起,便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沙面一街8号建筑‌是沙面建筑群中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该建筑原为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建于20世纪初,采用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具有显著的巴洛克元素。</p> <p class="ql-block">沙面一街3号建筑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建于1899年。它曾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的总部。</p> <p class="ql-block">沙面一街12号是法国海军办事处的旧址‌,建于19世纪末,曾作为法国海军办事处和法国邮政局使用‌。</p> 沙面露德圣母堂是一座小型天主教堂,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该教堂的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原为法国驻领事馆的教徒过宗教生活而设。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包括高耸的拱顶、彩绘玻璃窗和精美的壁画,展示了宗教的艺术之美。此外,教堂内有一个壮丽的大理石祭坛和华丽的圣像,营造出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氛围‌。<br> <p class="ql-block"><br></p> 堂内所有门窗都镶嵌七彩玻璃,花园南边建有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德冬母像。 <p class="ql-block">法国传教社楼旧址,位于沙面南街42号,建于清末。</p> <p class="ql-block">粤海关俱乐部或海关宿舍旧址,沙面大街2-6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解放前为粤海关俱乐部,解放后被用作海关员工宿舍。该建筑由澳大利亚建筑师帕内设计建造,建筑由两座楼房相连而成,坐北朝南,共三层。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正立面为“横三断,竖五段”的古典构图,因主色调为红色,人们称之为“红楼”,又因沙面岛西端的苏联领事馆的主色调也是红色,故也将海关宿舍旧址成为“东红楼”。</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59号,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该建筑曾是德国领事馆,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战败,领事馆被英国没收并拍卖,最终由亚细亚火油公司竞得,成为其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新沙宣洋行旧址,位于沙面南街50号,这座建于20世纪初的建筑,曾是瑞记洋行、安利洋行等多个公司的驻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让人不禁陷入对往昔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10号建筑是广州沙面建筑群的一部分,具体为法国兵营旧址,位于沙面大街10号‌。该建筑的建设始于19世纪90年代,是沙面法租界最早建设的一批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2001年,该建筑作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69号是英国圣公会牧师住宅的所在地‌,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道翠洲社区沙面大街69号。该建筑建于1865年,是亚洲殖民地式风格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沙面一街印度人住宅旧址,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位于沙面大街16号、18号、20号。</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1号楼建于19世纪末,曾作为法国警署,扼守沙面要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该楼被改造为猫屎咖啡的总部,保留了其欧陆风情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现代商业用途‌。</p> <p class="ql-block">沙面北街29号和31号,建于清末民初(1908年)。这两座建筑曾作为香港牛奶制冰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重要机构的使用场所。建国后,它们又成为了旅业公司的住宅和新鸿食品工业研究所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沙面大街68号楼是苏联领事馆旧址,该建筑建于清末民初,因其建筑墙身都是用清水红砖装饰,因此有沙面“西红楼”的美称‌。最初由沙皇政府从一名英国商人手中购得,随后成为俄国驻广州领事馆。十月革命后,这里成为前苏联驻广州领事馆‌5。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因广州起义和国共两党的冲突,领事馆人员遭到逮捕并公开枪杀,导致南京国民党政府与前苏联断交‌。</p> <p class="ql-block">沙面岛上的古树最长树龄有300多岁,最小也有100多岁,是见证了沙面百年风雨、兴衰荣辱的活教材。</p> <p class="ql-block"><br></p> 白天鹅宾馆 位于沙面南街1号,1979年,广东省旅游局与霍英东旗下维昌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兴建。 1983年2月6日开业,从酒店可饱览珠江美景。 <p class="ql-block">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也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p> <p class="ql-block">沙面西桥,又名英格兰桥,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季始建,是沙面岛上行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p> <p class="ql-block">穿过沙面西桥就到了荔湾广场🚶荔湾广场竖立着沙基惨案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25年6月23日,广州工人和学生为声讨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而举行游行示威,在位于沙面岛北面的沙基路遭英法军队袭击,造成了死亡52人、重轻伤无数的“沙基惨案”。</p> 为纪念惨案中的死难者,政府把沙基路改称为“六月二三路”,后称“六二三路”,并立碑纪念。 <p class="ql-block">粤海关博物馆在荔湾广场对面,馆址为“粤海关旧址”(又称“大钟楼”),地处珠江畔,其建成于1916年,为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署工程处建筑师戴维德·迪克(DavidC·Dick)设计。</p> 粤海关博物馆为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成之初是广州长堤新兴商贸区中心地标建筑,该建筑被视为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也是新世纪“羊城新八景”之一“珠水夜韵”的标志性景点。<br>2016年1月1日,粤海关博物馆经广东省文化厅批准正式挂牌对社会公众开放,它是全国直属海关第一家国有博物馆。 <p class="ql-block">百年电梯还在使用😊</p> 粤海关博物馆陈列全面展示了粤海关的机构沿革、业务演进和历史影响等,深刻反映广州市舶制度创立、“一口通商”、粤海关与十三行、粤海口岸近代“洋关”开设、收回海关主权斗争等历史。 夜晚的沙面,如同一幅凝固在夜空中的欧式画卷。 熟悉历史的人会说,沙面是广州的一滴泪。一个多世纪以来,沙面凝聚了几代广州人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预知详情,请关注美篇 广东之旅~广州(永庆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