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年前的一月八号是我们知青永远难忘的日子。从来没有离开家,没有离开父母的我们,拖着沉重的满载着父母关爱的柳条箱,挤上了开往新沂的火车。火车上人头攒动,父母、兄弟姐妹依依不舍地和我们告别。新沂对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未来的前途、未来的日子更是一片迷茫。火车要开了,亲人们在恋恋不舍中下了车,火车开动,车廂里哭声一片。</p><p class="ql-block"> 本着知识青年要到农村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练,刚开始我们被分配到新沂较穷苦的山区农村插队。我不怎么回家,一年下来分红只有二十多元钱。在农村六年,插秧栽稻,割麦扬场,修渠造坝……当过猪倌,当过赤脚医生,当过老师……在稻田里,蚂蝗吸附在腿上,吓得大叫;在麦地里手上磨出了血泡;在修渠造垻的工地上,铁锨不会用,大腿用力顶着磨破了皮;抬筐肩膀肿了疼得不敢碰;下地干活带着煮熟的红芋或地瓜干,作为中午的午餐……六年的知青生活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确实也得到了锻练。从家来到农村,我像小豆芽,贫下中农见到我都说这个女知青这么瘦弱,干不了几天就得回去。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一年下来在知青中我的工分最多,身体也比以前强壮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六年的农村生话感想颇多。今天是下放五十五周年的纪念日。五十五年前我们是妙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迈入老年的老头老太。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是永远的知青,它将载入历史史册,知青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袁淑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