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九英吋电视机</p><p class="ql-block">人活到了老,似乎总是愛怀旧。脱离职场上纷扰的人际关系;放下了力不能及的骑行、攝影等需要强壮体力的愛好,沉缅于手机上,闲下无事总喜欢在手机上码几个字打发时间。</p><p class="ql-block">写下了这个题目,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这个年代的人看到了九英吋黑白电视机,还不笑掉了大牙!那会有那么小的电视机哟!</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总是听老父亲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可以坐在家里看电影,听了之后总以为那是将来的事。没想到我们却起上了好时代。</p><p class="ql-block">到了七十年代初,我市就兴起了电视机热。一些无线电爱好者开始了“攒”电视机,也就是自己组装电视机。记得在我家不远的大东街,有一个雁北广播电台开办的门市部,专门卖电器元件,从那里我才知道了电视机里有电子管、电容器、电阻等电器零部件的名称。每到周末,一些无线电爱好者会聚在一起,交流这方面的知识,互相探讨组装方面的问题。不过我的文化水平有限,只不过是听听而已。</p><p class="ql-block">到了1972年左右,我的父亲患病躺在炕上,无聊之时会聊到这个问题,这时我的一位姐夫恰恰也是个无线电的老师傅,经常给人们修理电视机,于是便将一台刚刚修好的电视机搬到了我们家,让我的父亲见识见识可以坐在家里看电影的。</p><p class="ql-block">搬来了之后首先是要按天线。那个年代电视机是不带天线,需要专用的扁平“馈线”连接。我们在房顶的烟囱上绑一根长木十字杆,将馈线的两头分别固定在横杆子的两头做为天线的接收器,后来人们发明了用四十瓦的灯管代替。</p><p class="ql-block">打开电视之后会出现闪烁的信号,一个人在房顶上听指挥,一个人在屋子里调信号,“怎么样?”“再转转!”“好,等等再稍转一下”的喊声,好一阵子直到调整好了信号,不过那个时候只有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看的时候不知那阵子又会出现“雪花飘飘”,这时还是要爬上房顶。</p><p class="ql-block">1974年,也就是父亲去世之后,市场上开始卖电视机。那个年代只有九英吋的黑白电视机,上海产的“英雄牌”电视机。它有两种,一种是电视机带收音机的,卖250元。一种是不带收音机的卖230元。那时候我和我弟弟都己参加工作,弟弟的工作在煤矿上,工资挺高的,在我们哥俩的软磨硬泡下,母亲才不得已同意,于是便请我姐夫去帮忙挑选。可惜的是当我们赶到了商场里,没有了带收音机的那种,只好买了一台不带收音机的,花了230块钱,那可是一笔巨款呀!</p><p class="ql-block">买回来的之后,那可是一条街的新闻,到了晚上,院人、街道的人们都会到家里看新鲜,看热闹。虽然说电视机自带两根眉毛天线,但还是不好接收转播的信号,依然靠外接天线才可以,所以爬房顶成了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在公审“四人帮”时,干脆搬到了院子里,一大波人们在观看。那个时候还是没有普及电视机呀!</p><p class="ql-block">如今人们家里面电视机有大屏幕的电视机,却有好多的人在家闲置,尤其是年轻人,也有一些老年人,不如看手机便捷和内容多。电视机的时代悄然谢幕。</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都住上了楼房,固定的电话也换成手机,每当想到这里,都会想起我的父亲没有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真正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坐在家里看电影”的美好愿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