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关林庙,洛阳市博物馆,洛邑古镇,应天门,明堂,天堂旅行第二集。

车轮滚滚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2日,星期四,天气雾霾,最高温度7,最低温度0,今日带老婆自由由行。上午去关林庙,洛阳市博物馆,下午去洛邑古镇,应天门,晚上去明堂,天堂旅行。全天徒步计24915步,计18、10公里。</p><p class="ql-block"> 从应天门游玩出来,跨个街到了明堂,天堂继续游玩。老婆对这种特种兵式的旅行受不了,就讲不进去了,在门外等我。这里军警免门票凭证入园参观。18点37分我自己先进明堂参观。</p> <p class="ql-block">明堂,天堂建的真是金碧辉煌,宏大耀眼,虽然是重建原址建,但唐朝的强盛可见一斑。明堂展厅建的跟八卦图一张,让我在里面转晕了,走了不少冤枉路。进去参观前,还是要仔细看看导游图,少走重复路。</p> <p class="ql-block">天堂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核心区内,又称“通天塔”、“通天浮屠”等。天堂分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具体记载高达312.09米。是世界古代史上的最高建筑。(但现存最高木构建筑释迦塔只有67.31米,郭黛姮教授认为从技术上来说这个记载是不确切的)。公元689年,武则天在明堂之北建造巨大佛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随后又建造天堂以安置大佛。天堂建造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影响了奈良东大寺建设。695年明堂、天堂一同被焚毁,武则天重建明堂,天堂改作佛光寺。天堂遗址地下夯土层直径有70米之多,在遗址上复建的新“天堂”高88.88米,并非历史上天堂的原样复原,而是座保护展示性建筑,于2014年4月开放参观。天堂,“天”,是“至高无上”之意,见于《说文解字》:“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堂”,通常是指高大的房子,故“天堂”意为“至高无上之堂”。因此,武周时期的皇家礼佛堂“天堂”并不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一支独秀,高大不凡。其用意,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唯我独尊、号令四海、居高临下、莫敢不从的王者气概。</p> <p class="ql-block">明堂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中州中路与定鼎北路交叉路口往东北约150米(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又称“万象神宫”“通天宫”,是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高88米,边长86.4米。分为五个殿堂,中为太室,武则天号为端扆殿;又通达四出,分东西南北四向室,东出谓之青阳,南出谓之明堂,西出谓之总章,北出谓出玄堂。四向室各有左右房谓之个,即“左个”“右个”。遗迹主要由宫城正殿夯土基址、正殿宫院院门、宫院步廊、水渠等组成,形成以宫殿为中心,由宫院院门和步廊围合而成的宫院院落而布局。隋朝建国之初就计划建造明堂,唐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则天创建明堂。唐宝应元年(762年),唐朝统治者纵容回纥劫掠东京洛阳,明堂被彻底损毁。1986年,考古专家于洛阳市中州路和定鼎路附近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于2010年6月初启动,总高20米左右,总宽度105米,外观为三层台基,上为八角攒尖屋顶。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共分2层。明堂保护展示建筑一楼的分为三大部分,中间是明堂的中心柱坑遗址,周围设有四个多功能展厅,包含明堂沿革厅、明堂大享厅、武皇政绩厅、武皇文化厅、隋唐城建厅、明堂影视厅、明堂规划厅7个大厅。登上三层台基后进入攒尖屋顶笼罩下的首层,这里是游客集散、休息的空间。首层中心有一个与下层连通的共享空间,可以从这里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本体。2005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明堂则是这个工程中的首个亮点。</p> <p class="ql-block">政治事件。唐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建筑主体高二百九十四尺,顶部金凤高一丈 ,“铁凤入云,金龙隐雾”,“去都百余里外,遥望见之”,使得天下百姓云集紫微城外,呼吁入内参观。于是武则天宴赐君臣,大赦天下,顺应民心,公开放任百姓入紫微城参观万象神宫, 同时给参观者赐予酒食,揽尽天下人心。公开放任百姓参观皇宫正殿,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吐蕃等世界各国听说明堂建成,皆遣使来贺。祭祀活动。唐垂拱五年(689年)正月,乙卯朔,朝廷大享(合祀先王的祭礼)于万象神宫。太后武则天身穿衮服,头戴冕旒,手持大圭,为初献。唐睿宗李旦为亚献,太子李宪为终献。先祭拜昊天上帝,接着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接着是五方上帝。武则天又御则天门,赦天下,改元永昌。第三天,武则天御明堂,受朝贺。第四天,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第五天,武则天亲临明堂,宴请各位大臣。万象神宫内部空间复原。唐载初元年(690年)十一月,时值冬至,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并且大赦天下。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接受尊号,当时所使用的旗帜以红色为主色调。正月初二,将社稷坛迁移改设在神都洛阳。正月十三,正值冬至,在明堂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祭祀昊天上帝,众多神灵跟随一起受祭,武氏的祖宗也在配享之列,唐朝的三位皇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同样参与配享。武周天授三年(692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并正式册封尉迟璥为于阗王。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亲自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在此之前,武则天自制《神宫大乐》,表演这支乐舞需要九百人参与,祭祀时,这支乐舞便在万象神宫的庭院里进行表演。武周延载元年(694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明堂盟誓。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七月,武则天“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这件事在历史上称之为“明堂盟誓”。武则天将身后希望寄托于“明堂盟誓”,希望以此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让李氏继位得以顺利实现,武氏在自己百年后能免遭灭顶之灾,盟誓的其中心意思是向天地神灵保证他们之间和睦相处,永不争斗。明堂在宫城中的位置价值意义。武则天明堂从“万象神宫”到“通天宫”,完成了武则天禅唐建周的政治理想,也完成了洛阳作为首都的神圣性和权威性,提升了洛阳的政治地位。武则天明堂,作为国家祭祀的礼制建筑,完善了洛阳的首都礼仪空间;作为武周政权的代表建筑景观,雄居宫城核心,成为具有纪念碑性的建筑。唐、武周明堂上圆下方的建筑形制,开创了以后中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它所体现出的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明清礼制建筑。</p><p class="ql-block"> 洛阳明堂景区所获荣誉。2005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明堂则是这个工程中的首个亮点。</p> <p class="ql-block">建设历史。隋朝建国之初就计划建造明堂,由宇文恺担任方案的设计与规划。唐高祖李渊建国后,因天下尚未平定,故未暇顾及明堂之事。太宗朝天下平定,太宗议立明堂。明堂之制因诸儒意见不一,终被搁置。唐永徽年间,诏令详议明堂制度,却最终未来得及建造,高宗便驾崩。唐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为明堂方案议而不定,决定创作一个折衷历代明堂诸说,并符合自己喜好的明堂方案,于是颁诏申明明堂设计原则为“创此宏模,自我作古,因心既展,情礼获伸”。唐总章二年(669年),完成新型明堂的创作。费尽周折完成的总章明堂新方案,却最终未来得及建造,高宗便驾崩了。武则天继承高宗遗愿,与北门学士议其规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确定。杨鸿勋复原的明堂。唐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紫微城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正月,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失宠后放火烧了明堂身边的天堂,明堂由于离天堂过近被殃及,武则天积极应对,一方面下罪己诏,去除尊号中“慈氏越古”四字;一方面诏令以原尺寸重建明堂。同年三月,武则天又下诏造明堂、天堂。又铸铜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安置在各自的方位。天堂火灾延及明堂。武周天册万岁二年(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于这次新修的明堂贡奉的是武氏族人,故为武周明堂,又号曰“通天宫”;其中的“太室”号为"端扆殿"。重建后的明堂(通天宫)武周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朝廷铸成九鼎,移置于通天宫。唐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来到东都,将行大享之礼,太常官认为武则天所造明堂有违典制,于是玄宗更明堂为“乾元殿”,每临御宜依正殿礼。从此唐玄宗常以元日冬至于乾元殿受朝贺。季秋大享祀之礼,依旧于圆丘行事。唐开元十年(722年),复题乾元殿为明堂,而不行享祀之礼。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令将作大匠康纻素前往东都毁明堂。康纻素认为拆毁劳民,奏请拆除上层,比以前低95尺;又拆去柱心木,在平座上新建八角楼,楼上设有捧着火珠腾空而起的八条龙,改修下层为新殿。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明堂上层建筑被毁坏,改修下层为新殿。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佛光寺失火,廊舍被烧毁,改新殿为含元殿。唐玄宗改造明堂为含元殿</p><p class="ql-block">唐宝应元年(762年),唐朝统治者纵容回纥劫掠东京洛阳,明堂被彻底损毁。</p> <p class="ql-block">遗址发掘。1986年,考古专家于洛阳市中州路和定鼎路附近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并于200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2008年12月至2012年7月对天堂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该遗址的形制布局与沿革变化。明堂平面呈亚形,是古人所构想的宇宙模式的反映。古代占卜所用的工具“式”就是模仿古代的宇宙模式。式图的空间结构可分解为四方、五位、八位、九宫、十二度不同形式,可分为四进制和十进制两大系统,两个系统是可以相互变通。即四分、八分和十二分的系统可与五分、九分的系统通过加位完成互通。亚形明堂正好在空间上实现了四进制和十进制两大系统的互通,形成四方、八位、九宫格。武则天明堂基址的八角形,从空间上来说,就属于式图四分、八分、十二分系统,是古人宇宙模式的模仿。八边形是处于圆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过渡体,能更好地处理明堂的下、中、上三层方形、十二边形和二十四边形的转换。八边形是亚形明堂布局的变体,通过八边形可以与亚形之间进行互通,达到天人沟通的目的。明堂分为五个殿堂,中为太室,武则天号为端扆殿;又通达四出,分东西南北四向室,东出谓之青阳,南出谓之明堂,西出谓之总章,北出谓出玄堂。四向室各有左右房谓之个,即“左个”“右个”。</p> <p class="ql-block">明堂布局。明堂的五个殿堂与不同的季节、色彩、五行、五帝、五神是相呼应、匹配的。古人认为,天子在不同的季节应在相应方位的殿堂起居、布政,才能使天人合一、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所谓的“明堂大享”就是向五帝、五神和黄帝列祖列宗献祭的国家级祭祀活动。武则天在明堂中还合祭代表天的昊天上帝。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于2010年6月初启动,总高20米左右,总宽度105米,总占地145亩。外观为三层台基,上为八角攒尖屋顶。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共分2层。明堂保护展示建筑一楼的分为三大部分,中间是明堂的中心柱坑遗址,周围设有四个多功能展厅,包含明堂沿革厅、明堂大享厅、武皇政绩厅、武皇文化厅、隋唐城建厅、明堂影视厅、明堂规划厅7个大厅,这些展厅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古代明堂内部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大厅的外围是文化长廊。登上三层台基后进入攒尖屋顶笼罩下的首层,这里是游客集散、休息的空间。首层中心有一个与下层连通的共享空间,可以从这里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本体。沿革厅,展示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明堂的变化,包括西安半坡聚落遗址、西汉时期汶上明堂、东汉时期北郊明堂、武周时期洛阳明堂、明清时期天坛等不同时期的明堂建筑形式。大享厅,展示了诸多和武皇有关的故事,以及用203个陶泥烧制的人偶再现武皇登基、万国来朝的场面。武皇政绩厅展示武则天殿试文武举的创立、建言十二事、开疆拓土、嵩山封禅祭祀场景。武皇文化厅展示武则天诗词和文化造诣、升仙太子碑、武则天造字、唐代服装妆容魔幻穿衣、唐代工艺品文字介绍和实物。隋唐城建厅大厅中央是通天柱的剖面复原模型和隋唐洛阳城宫城区的沙盘模型。明堂影视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弧幕电影院之一,该弧幕长达28米,宽4米,在这里可以看到时长8分钟的《盛世神都》短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堂二层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武皇万象神宫。遗迹格局。明堂是武周时期的宫城正殿,按礼制明堂应建在郭城之南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武则天标新立异,将明堂建在了宫城中心,作为洛阳城的外朝正衙,呼应天上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上为严配之所,下为布政之居。明堂建成后武皇于此宴赐君臣,赦天下,纵民入观。遗迹主要由宫城正殿夯土基址、正殿宫院院门、宫院步廊、水渠等组成,形成以宫殿为中心,由宫院院门和步廊围合而成的宫院院落而布局。遗迹大致可以分为三期:天宫取名对应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第一期由宫城正殿夯土台基、宫院步廊、宫院院门围合而成的宫院院落组成。为隋代宫城正殿乾阳殿宫院遗迹。乾阳殿基址东西宽105米,南部被破坏,进深残宽47米。明堂遗址及中心柱遗址坑。第二期由宫城正殿明堂夯土台基、宫院步廊和宫院院门围合而成的宫院院落组成。为唐代明堂宫院院落遗迹。明堂基址平面呈八边形,仅存底部夯土基础部分。由内而外由六周八边形夯土组成。其中心为巨形大柱坑,坑底部为直径约3.67米的柱础石。柱石坑位于最内圈八边形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由内而外第一圈夯土直径13米,夯土厚10米;第二圈夯土宽6米,残存厚1.2米;第三圈夯土宽8米,残厚10米;第三圈夯土宽8米,残厚1.2米;第五圈夯土宽7米,残厚4米;第六圈夯土宽11米,仅存其外侧边缘底部二层夯土。台基东西、南北总宽约105米。夯土纯净坚硬,层厚8-10厘米。第三期:由宫城正殿夯土台基、宫院步廊、宫院院门组成的宫院院落组成,为北宋太极殿宫院院落遗迹。太极殿基址位于隋代宫城正殿夯土台基北60米,台基仅存基础部分,殿址平面呈“工”字形布局。明堂夯土台基呈八边形,台基中央有一巨大的圆形中心柱坑。台基夯土自中心柱坑至夯土边沿分为五圈。中心柱坑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基址五圈夯土的宽度、深度和质量都不相同。明堂处于由廊围合的明堂宫院内,明堂基址位于宫院的北部中央。基址夯土呈八角形,分为五圈夯土,其中一、三、五圈夯土深10米,夯土质量相同。另外发现了明堂正南的砖铺道路,就是正对宫院正南门乾元门,连接乾元门和明堂正南踏步的道路,所以明堂的台明也是八角形。建筑特色。明堂的建筑特色有五:一是明堂建筑高大宏伟。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按一唐尺约合0.294米,相当于高88米,边长86.4米。</p><p class="ql-block">二是明堂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三是明堂为上、中、下三层。下层为正方形,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时,每一边根据时令饰以青、红、白、黑不同颜色;中层为正十二边形,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上层为二十四边形,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四是明堂是中心柱式楼阁建筑。明堂内部结构也很复杂,“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棤、藉以为本”。上下贯通的结构是古代明堂通天台空间的反映,是与天沟通的枢纽。五是装饰特色,九龙朝凤,寓意深刻。明堂中、上层均为圆盖,中层“盖上九龙捧之”,上层“盖为鸑鷟”,鸑鷟即凤鸟,“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乃是象征大周兴起的神鸟。武则天把明堂具像古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政治象征意义,渗透到其建筑的各个部件。名称考义。明堂,作为一种实体礼仪空间的礼制建筑时,它被认为是天子布政之宫、祭祀宗庙之所、朝贺谒见之地。都城实体礼仪空间中的明堂象征了帝王人间秩序合法性,它通过沟连天人之际的功能“标征”了天地宇宙与人的关系。如果说“都邑是政治与文化之标征”,那么明堂则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标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型表象”。所谓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天子之庙”。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大享祭天,并配祀宗祖。东汉·桓潭《新论·正经》:“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东汉·班固:“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出现频率很高,最初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表明在当时有实体的明堂建筑存在。</p><p class="ql-block">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却不见准确记述。《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起来的。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堂虽古已有之,但各朝营建时的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式样。汉代以来,明堂祭祀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活动,有固定场所和专门礼仪。西汉平帝以来,自都城南北郊形成之后,明堂成为都城空间重要的南郊礼制建筑。王莽把持朝政,在长安城南郊修建明堂。东汉明堂为“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期,明堂制度发生变化,北魏在大同就修建了明堂。南朝的宋、齐、梁、陈,以简洁的“十二间殿”作为明堂,进行明堂大享及宗祀礼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明堂建筑作为儒家礼制的重中之重,设计时多会在造型、尺寸上比附一些儒家典籍中的神秘数字和象征性内容,以显示建筑设计的顺天应人、符合礼制。台基八边形:象征黄踪,以八个方向代表大地;屋顶圆形:象征圆璧,混元一体代表上天;台基宽三百六十尺: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总和三百六十;又一年三百六十日;每面三个台阶,一周十二个台阶:天有三阶,地有十二时辰;每个台阶二五级:从凡人到圣人共有二十五等;第一层有四殿:一年四季,每个方问象征一个季节、一种颜色;明堂。每殿开三门:一季三个月;一周总计十二门:一年十二月;三层共三十六门:一季三十六旬;板门宽十三尺:阳数五,阴数八,相合为十三;第二层十二边形:象征一天十二时辰;第三层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p> <p class="ql-block">相天法地辉赫有载。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南宋初年,宋金争夺洛阳,此城毁于战火。隋唐洛阳城沿用时间长达五百余年。城址面积47平方公里,由外郭城、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和西苑等部分组成。外郭城内由纵横街道构成棋盘状里坊区。隋代,共有103个里坊和3个市。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南面正门。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飞廊、马道、阙台、涵道等部分组成。门址内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生活器物、陶俑和佛教造像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神都壮丽。隋唐东都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至金毁于战火,历时五百余年。该城由宫城、皇城、诸小夹城、东城、含嘉仓城及外郭城几部分组成,畦分棋布,洛水贯其中,犹如河汉之象。且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以象北辰藩卫"。武则天徙居洛阳,对这里的郭城、皇城、宫室、苑圃以及宗教、文化设施多所营缮修葺,使之更增强了"天人合一"的意识。甚者连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的名称也都冠以"天"字或天的含意。如从南至北依次为天阙(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明堂)、天堂。可谓七天工程。</p> <p class="ql-block">都柱造的最高巅峰:明堂中间直通到顶的巨大中心柱学名为"都柱",承担着固定所有外围结构的重要作用。都柱造是中国最早的结构形式之一,常用于祭祀建筑、礼制建筑中。武周明堂的都柱粗近4米、高近90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复杂的叉柱造和缠柱造:叉柱造和缠柱造是古代木结构多层建筑的一种做法。为了营造出特殊的建筑造型,明堂使用了非常复杂的叉柱造和缠柱造。</p><p class="ql-block"> 创造性的结构。武周明堂不仅高大,而且造型极度复杂。它使用了大量具有创造性的结构形式,很多做法在中国只此一例。类型众多的斗拱:明堂,一共使用了62种斗拱。斜拱,斜梁:因为平面不是规规矩矩的四方形,所以明堂大量使用斜拱和斜梁,角度有67.5度、76度,80度和82.5度,这在其他建筑中是极其少见的,加工难度很大。</p><p class="ql-block"> 宏大的构件尺寸。唐代建筑有汉魏建筑的雄浑而无其粗陋,有两宋建筑的精致而无其阴柔,是中国木结构的技术高潮之一。以斗拱为例,明堂、宋代太极殿和清代太和殿同为皇宫正殿,如果以太和殿斗拱为1.0,太极殿斗拱为1.7,明堂斗拱为2.8。从比例上讲,太和是柱子租而斗拱小,明堂是柱子细而斗拱硕大。</p><p class="ql-block"> 建设起因。武则天执政,由于初迁都洛阳,原隋宫殿宇残破,又为了彰显国威,表明自己统治的正统性,"自我作右,用适于事,"决意设立象征都城和皇权标志的建筑物。在唐太宗、高宗时,屡欲立明堂,诸儒议其制度"以为明堂当在国阳丙巳之地(京城之南),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太后以为去宫太远,"独与北门学士议其制,不问诸儒,"遂于垂拱三年(687年)"二月庚午,毁乾阳殿(原隋宫正殿),于其地作明堂,以僧怀义为之使,凡役数万人,"且由著名画家薛稷参与设计。</p><p class="ql-block"> 建设过程。公元687年(垂拱三年)春,武则天下令修建明堂,至公元688(垂拱四年)年正月,巍峨的建筑不到一年即已竣工,其中包括拆除乾阳殿。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约合今85米)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贮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橘、泸、檬、籍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695年,僧怀义"密烧天堂,延至明堂,火照城中如昼,比明皆尽。"但武则天仍以僧怀义为使更造明堂,其"规模率小于旧。上施金涂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捧之,号曰通天宫。"此后这座宫殿曾多次改名。列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将作大匠康鲁素之东都毁明堂。康誓素上言:毁之劳人,请去上层,卑于旧九十五尺,仍旧为乾元殿。"经二年,改修竣工,开元二十八年,改称含元殿,延及唐末,仍称明堂,其内外"饰以珠玉,涂以丹青,铁入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修文馆学士刘允济有《万象明堂赋》转加赞颂。</p><p class="ql-block"> 功用意义。明堂、辟雍是天子施教化、行礼乐的地方,古制为两处,均在都城之南,而武则天独出心裁,合二为一,筑于宫城中心之尊位,成为正衙称作万象神宫。且在顶端施以象征女皇的涂金铁凤,无疑是对礼制的冲击,显示了女性执政的特征。此后她衰服施,尝在此只享布政、训百官、受尊号、进贡、教化祭祀举行神宫大乐舞,纵民入观举行无遮会。这座明堂的建立,不仅改变了宫城正衙的型制和作用,而且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是中国建筑史上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明堂形态复原。据《资治通鉴》卷二 O 四记载:武则天于垂拱四年(一作三年)"二月庚午,毁乾元于其地作明堂,以僧怀义为之使,凡役数万人。"至十二月"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胤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杨、萨檬、棍,藉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万象神宫。"武氏明堂给出的启示:一是将传统上修建于城南丙已之地的明堂建于宫城中心位置,是"自我作古",标新立异;二是将传统方形的台基,改为八边形的形制,亦是独树一帜,亘古未有;三是结构确为中心柱式高层建筑,与文献记述相符,其结构之复杂,令当世学者对其法复原,也是众说纷纭。</p><p class="ql-block"> 对明堂外观的复原,学术界已达成的共识是:1.明堂共三层,总高二百九十四尺2.二层平面为十二边形,三层平面为二十 边形。3.屋顶上装饰有金凤,重建后改为火珠。4.建筑中间有巨大的中心柱,外围结构都固定在中心柱上。</p><p class="ql-block"> 对明堂外观的复原,学术界的分歧有:1.一层究竟如同常规认知的那样是四边形 还是如同考古遗址所显现的八边形。2.二层屋顶"九龙捧之"是纯粹的装饰,还是具有结构支撑作用。3.明堂是一个整体建筑,还是若干分体建筑的组合体。</p><p class="ql-block"> 明堂考古发掘。明堂是武周时期的宫城正殿,位于东都城宫城城区内的中心位置。文献记载,东都城宫城正殿隋称乾阳殿,唐代先后称为乾元殿、明堂、新殿、含元殿等。五代称朝元殿,北宋称太极殿。按礼制明堂应建在郭城之南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武则天标新立异,自我作古将明堂建在了宫城中心,上为严配之所,下为布政之居。文献记载,明堂建成后武则天于此宴赐君臣,赦天下,纵民入观。2008年至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考古队对明堂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考古发掘。</p> <p class="ql-block">明堂遗址柱坑。在夯土台基的中心位置,发现一圆形大柱坑,坑口直径9.8米,向下深0.15米﹣0.2米,口径缩小,出现一个二层台,宽0.6米。自口至底逐渐内收,内径6.16米,距夯土面4.06米。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每块青石长2.40米、宽2.30米左右,厚约1.5米。柱石外圈刻凹线两周,外圈直径4.17米、内圈直径3.87米。在东、西、南、北四面刻有定方位的方向线,方位角358度,即北偏西2度。这在当时应该就是南北正方向。经现代仪器校对,定鼎门中门道中线延长至此(距离6500余米)后,于础面上的方位线误差仅有0.02米!柱石中心有一方形柱槽,边长0.78米、深0.4米(柱坑被近代墓打破,墓底在柱石面上,故柱坑外壁砌砖被拆穿一段,将柱槽用砖填平)。另外,在柱石的西北、东南、西南三块石板上,分别凿一圆形柱孔,直径均为0.3米,西北的一孔深0.23米,填沙厚0.1米;西南一孔深0.25米,孔内未填沙。柱坑底部周围有砖砌短墙,呈八角形,为单砖错缝平铺,高0.35米﹣0.8米,砌砖残留5-11层,多为7层在柱坑底部堆积有厚0.08米﹣0.6米的木炭灰。灰层 出有方锥形铁钉,长0.1米﹣0.28米。铁铜子,长0.22米。</p><p class="ql-block"> 明堂遗址夯土台。发掘显示,武则天明堂基址的夯土台基为八边形,中心为一圆形大柱坑。台基上面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地表土,厚0.05米﹣0.5米。杂灰土内含瓦碎片、煤渣,局部为现代墙基,深至台基夯土面上。第二层:黄褐色,厚0.1米﹣0.4米。土质较硬,包含物较少,出土少数明清瓷片及碎砖瓦片。在这一层共发现41座现代墓,均打破了台基夯土。第三层:黄色,厚0.08米﹣1.3米。土质纯净,坚硬,为平夯夯筑,夯层厚0.1米﹣0.12米。在局部地方为灰褐色夯土,内含杂质较多,有白灰渣、铁渣、少量砖瓦碎片等。台基为红褐色夯土,由中心向外分为六圈,各圈宽度与深度及夯打质量均不同,一、三、五圈夯打坚实,深度较深,二、四、六圈夯打稍差,深度较浅。此种差异应与各自的承重不同有关。</p><p class="ql-block"> 明堂遗址基址。明堂基址仅存八边形夯土台基。夯土台基由内而外由六周八边形夯土组成。第一圈为八边形夯土台基,台基中心为巨型大柱坑,坑底部为直径约3.67米的柱础石。柱础石由四块巨石组合而成,正中有方形柱窝。由内而外第一圈夯土台基直径13米,夯土厚10米。第二圈夯土宽6米,残厚1.2米。第三圈夯土宽8米,残厚10米。第四圈夯土宽8米,残厚1.2米。第五圈夯土宽7米,残厚4米。第六圈夯土宽11米,仅存其外侧边缘底部夯土。台基东西、南北总宽约105米。夯土纯净坚硬,层厚8-10厘米。</p> <p class="ql-block">"明堂",字面是"敞亮的大房子"之意,而其功能,又具备集会理事的作用。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距今约有六、七千年历史的西安半坡中,"大房子"遗址为明堂的最初形态。该房址面积约为160平方公尺,是半地穴式的建筑结构,不仅体式是所有房址中最庞大者,就连工程品质也是半坡遗址当中的最优者。甘肃秦安大地湾、郑州大河村、洛阳王湾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都有类似的"大房子"建筑基址。</p><p class="ql-block"> 历代明堂的沿革。关于明堂的起源、形制及所处位置,因古籍无准确记载而众说纷纭,一说远古黄帝已有"合言",现代学者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可视为"明堂"。《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来的,还详细绘出了明堂的尺寸。延及西汉武帝曾在汶上(山东境内)造明堂,王莽在汉长安城南修建礼制建筑群,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南建明堂、员台、群雍即谓"三雍",显示明堂制度臻以完备。且为靓、晋、北魏所延用,随唐曾屡议立明堂而不决,唯太后武则天独出新裁于宫中尊位建高大宏伟的圆形建筑作为明堂。此后宋、元都无可企及,明清在北京南郊,建天坛,亦为明堂,至今犹存。</p><p class="ql-block"> 《搜访贤良诏》。鸾台:朕闻文武之道,凭经纬而开国;春秋之功,藉生杀而成岁。虽复车书混一,中黄之雄气谅存;温煦方滋,太白之高星必应。事既不昧,理乃固然。朕自临御天下,忧劳兆庶,宵衣伫旦,望调东户之风;旺食忘眠,希缉南薰之化。故得中外是福,遐迩安。控蟠桃於滋穴之墟,通细柳於炎洲之域。楚锋越刃,俱铄大农之冶;侠客雄儿,皆服鸿都之肆。今若循其至理,任彼无为,则取之道有馀,止戈之义不足。况金方起暴,玉河未靖,偷安榆鬼之乡,窃险麻奴之地。然而北幽响化,已事和亲之礼,而西负恩,不习用师之备。随时之义,宁可自然。当土宇旷修,人物繁富,三门九地之秘,岂谢前规;白猿苍咒之奇,何惭曩烈。或英谋冠代,雄略过人,总韩白以先驱,掩孙吴而得隽;或力能拔距,勇绝蒙轮,冒白刃其如归,抢苍璧而不顾;或迹隐塵肆,身村间,行虽犯於流俗,器乃堪於拯难;或捷如迅电,走若追风,弯弧则七札洞开,奔陈则重围自溃。并有思於制命,俱示遇於时须。可令文武内外官五品及七品已上清官及外官刺史都督等,於当管部内,即令具举。且十室之邑,忠信尚存;三人同行,我师犹在。会须搜访,不得称无。荐若不虚,自从褒异之典;举非其士,岂漏贬责之科。所司明为条例,布告远近,知联意焉。</p><p class="ql-block"> 《停试糊名考判敕》。"品藻人物,铨综士流,委之选曹,责成斯在。且人无求备,用非一途,理宜才地并升,轮辕兼采:或收其履历,或取其学行,糊名考判,合格注官,既乖委任之方,颇异铨衡之术。朕励精思化,仄席求贤,必使草泽无遗,方圆曲尽。改弦易调,革故鼎新,载想缉熙之崇,式伫清通之效。其常选人,自今已后,宜委所司依常例铨注。其糊名入试及令学士考判宜停。"《全唐文》停试糊名考判敕。</p> <p class="ql-block">《求访贤良诏》。鸾台:上之临下,道莫贵於求贤;臣之事君,功岂逾於进善。所以允凝庶绩,式静群方,成大厦之凌云,济巨川之沃日。故周称多士,著美风谣;汉号得人,垂芳竹素。历观前代,罔不由兹。朕虽宵分辍寝,日旺忘食,勉思政术,不惮劬劳,而九域之至广,岂一人之独化,必伫材能,共成羽翼。虽复群龙在位,振鹭充庭,仍恐屠钓或违,轴尚隐,未殚岩穴之美,或委邱园之秀。所以屡回旌帛,频遣搜扬,推荐之道相寻,而虚伫之怀未惬,永言於此,寤寐以之。宜令文武官五品以上,各举所知。其有抱梁栋之才,可以丹青神化;蕴韬铃之略,可以振耀天威;资道德之方,可以奖训风俗;践孝友之行,可以劝率生灵;抱儒素之业,可以师范国胃;蓄文藻之思,可以方驾词人;守贞亮之节,可以直言无隐;履清白之操,可以守职不渝。凡此八科,实该三道,取人以器,求才务适。所司仍具为限程,副联意焉,主者施行。</p><p class="ql-block"> 制式武器。读到兵器,唐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火药武器的顺代,但由于当时技术所限,注定了不可能大规模普及,在战场上唱主角的还是传统的冷兵器,而唐朝的冷兵器发展也是相当迅速,品种之多,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除却传统的十八般兵器矛、锤、弓、弩、、鞭、钢、剑、链、材、斧、钛、戈、戟、牌、棒、枪、扒以外,还新增了钩,型,杵等等新型的兵器,同时也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在民简、军队中都可以得见。</p> <p class="ql-block">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年已76岁的女皇武则天,驾幸嵩山经过维氏县,登猴山,谒升仙太子庙。此情此景令女皇感慨万千,在回到洛阳后她撰写了升仙太子碑文,令镌于贞石。然而据碑阴的题记记载:神龙二年(706年)八月二十七日,"相王李旦奉制刊碑刻石",此碑直到神龙二年才树立起来。武则天亲自撰书的升仙太子碑文。表面上是写太子晋升仙故事。表达了晚年武则天对长生不死的仙人的艳羡。她笔下的神仙与仙境实际上就是武则天苦心要达到的理想与境界,而碑文正是她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升仙太子碑》的碑体高广尺寸数据为:■碑身高:3.59米</p><p class="ql-block">■蟠龙首高:1.65米■赑座高:1.30米■身、首、座加在一起通高:6.54米碑广文宽1.58米,下宽1.74米</p><p class="ql-block">碑厚:0.55米。</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嵩山封禅的禅地﹣﹣大周封祭坛,是在登封城西、少室东麓的一个丘陵。大周封祀坛遗址是武则天禅地的所在,是个下方上圆筑土而成的祭坛。祭典天地的仪式隆重而气派,圆满而顺利。为了纪念这次活动,武则天登封礼毕,便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成县为告成县。并自制《升中述志碑》,以抒其志。而后在朝觐坛大封群臣,内外官三品已上通前赐爵二等,四品已下加两阶。</p> <p class="ql-block">圣历二年(699年)七月,武则天"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当时,武则天因年事日迈,担心自己的儿子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与诸武梁王武三思等人不和,令明誓于明堂。</p> <p class="ql-block">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开启了大唐盛世,武则天正式称帝十五年(690年﹣705年),如果从她自立为皇后与高宗共同执政算起,至唐中宗复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655年﹣705年),其中有四十八年主要生活在洛阳(657年﹣705年),可以说武则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主要是在东都洛阳谱写的。</p> <p class="ql-block">明堂有一奇特之处是龙朝凤。明堂顶盖是圆形,盖上盘有九条龙,共同朝着一只金凤凰。《唐书》记载说:"盖盘九龙捧之圆盖顶部为鸾篇,黄金饰之,势若飞素。号万象神宫。因改河南县为合宫县。"(注:圆盖顶部的鸾鸳,实际是展翅奋飞之凤凰,象征女皇武则天,仅这个饰黄金的凤凰就高一丈,约2.94米。后人将原来史书记载的"凤凰"改称"鸾篙"、"飞索"。)据《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棒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橘、护、檬、枪,藉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像,号回万象神宫。"凤凰周身涂满黄金,傲然屹立于明堂之巅,高耸入云,展翅欲飞。在蔚蓝的苍穹的阳光下,九条金龙 星捧月地托着这只耸壑凌霄的金凤。</p><p class="ql-block">证圣元年(695年),明堂被大火烧毁。之后于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重建完成,号曰"通天宫",四月,由武则天亲自主持祭祀之礼,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万岁通天元年。</p><p class="ql-block">据《资治通鉴》记载"丁巳,新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规模率小于旧。上施涂金铁凤,高二丈,后为大风所损,更为铜火珠,群龙棒之,号回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p><p class="ql-block">据《旧唐书》礼仪志二记载"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圆绕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p><p class="ql-block">据《唐会要》记载"其年三月,又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圆绕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至十年十月十五日,复题乾元殿为明堂,而不行飨祀之礼。至二十六年十月二日,诏将作大匠康晋素,往东都毁明堂,素以毁拆劳人,遂奏请且拆去上层,卑于旧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置八角楼,楼上有八龙腾身棒火珠,珠又小于旧制。周围五尺,覆以贞瓦,取其永远,依旧为乾元殿。"</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崔曙所写《奉试明堂火珠》诗: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唱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p> <p class="ql-block">这些美女也够拼了,为了拍一个绝美的国风写真,大冷天,穿着唐服,不怕危险,临杆拍照,也是够拼的。远处的天堂灯火阑珊,很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19点11分游完明堂,去对面的天堂继续旅行。</p> <p class="ql-block">天堂是武则天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核心区内,又称“通天塔”、“通天浮屠”等。天堂分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具体记载高达312.09米,是世界古代史上的最高建筑。(但现存最高木构建筑释迦塔只有67.31米,郭黛姮教授认为从技术上来说这个记载是不确切的)。公元689年,武则天在明堂之北建造巨大佛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随后又建造天堂以安置大佛。天堂建造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影响了奈良东大寺建设695年明堂、天堂一同被焚毁,武则天重建明堂,天堂改作佛光寺。天堂遗址地下夯土层直径有70米之多,在遗址上复建的新“天堂”高88.88米,并非历史上天堂的原样复原,而是座保护展示性建筑,于2014年4月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天堂,“天”,是“至高无上”之意,见于《说文解字》:“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堂”,通常是指高大的房子,故“天堂”意为“至高无上之堂”。因此,武周时期的皇家礼佛堂“天堂”并不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一支独秀,高大不凡。其用意,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唯我独尊、号令四海、居高临下、莫敢不从的王者气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武周始建。公元688 年,武则天垂拱四年二月,拆除洛阳城宫城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明堂建成之后,武则天命薛怀义作夹紵大像(干漆造像,即今之脱胎像)于明堂北,所造佛像十分巨大,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并在明堂北侧建立天堂,以安奉巨大的佛像。建成的天堂数百尺高,共五级,至第三层,已经可以俯视高近90米的明堂了,可见天堂之高大。建成的天堂成为皇宫内礼佛的重要场所。天堂:高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被风振倒,天堂建造时,由于体量巨大,被大风振倒。重新修建,后又重新修建天堂,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天堂复原方案。公元695年正月,乙未,天堂成后,武则天作无遮法会于朝堂。又杀牛取血,画大佛像,佛像的头高二百尺。被火焚毁。公元695年正月,初八(丙申),在天津桥南边张挂大佛像,摆上供神佛用的食品。当时御医沈南得宠于武则天,薛怀义心生记恨,是夕,密烧天堂,延及明堂。大火照京城洛阳如同白昼,比明皆尽,暴风裂血像为数百段。武则天知道天堂被烧的真相后,为了避讳,只说是在天堂里干活的工徒疏忽烧着麻布佛像,而延烧明堂。当时全城臣民正值庆祝正月的元宵灯会,到处进行聚饮。宫城正殿及天堂被烧,非同小可,左拾遗刘承庆请求停止朝会和聚饮,以回答上天的谴责,武太后准旨。姚说:“从前周代成周城宣榭失火,占卜的结果是朝代更加兴盛;汉武帝时柏梁台失火后再造建章宫,盛德更加久远。现在明堂只是发布政令的场所,并不是宗庙,不应自我贬抑。”于是武则天登上皇城正门端门,像平时一样观看臣民会饮,并命令重新建造明堂,天堂原址建佛光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现代重建。1979年,位于洛阳市唐宫路定鼎路交叉口的武则天御用礼佛堂天堂遗址被发现。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基本搞清了该遗址的形制布局与沿革变化。2011年,在遗址上,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2014年4月13日起,河南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史上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洛阳天堂明堂是怎么建成又怎么毁掉的?史料记载,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天堂、明堂,构成了洛阳城辉煌壮丽的景观,象征着无与伦比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经考古发掘,天堂中心柱础保存完好。现有文献认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计算,天堂的高度最少应该不低于150米。郭黛姮教授认为,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结构方式是把木头做成柱子,通过榫卯,一层一层叠摞起来,现存的木结构最高的只有60多米,从技术上来说,天堂150米的这个记载是不确切的。这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所言的“通天浮屠高66丈(220米)”颇接近。《资治通鉴》亦言:“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尊佛像的高度非同寻常,估计至少是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好几倍。遗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宠的薛怀义放了一把火,将这座能与如今摩天大楼比肩的巍峨建筑付之一炬。</p> <p class="ql-block">遗址概况。天堂遗址位于明堂遗址西北155米,处于紫微城轴线区域西侧,是一处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圆形承重基础的建筑基址,形制非常独特,是武则天命薛怀义主持建造的用以贮佛像的佛堂建筑。</p><p class="ql-block"> 建筑介绍。这是一座仿唐代建筑风格、外形如塔的保护展示性建筑。为了配合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文物部门对整个天堂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显示,天堂遗址地下夯土基础部分的直径有近70米。“新天堂”以文献记载中对天堂的描述为参考依据,在高度上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整个宫城区建筑高宽比的合理区间。基于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古建设计专家郭黛姮担纲设计的这个现代化的建筑是这样的:在遗址上修建一座外观仿唐代建筑风格、内部钢结构、外部贴饰紫铜的保护展示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天堂与明堂。“新天堂”主体为圆形塔楼,外观5层,内部9层。建筑本身高度近60米,加上两层台基和宝顶,总高度88.88米 。整个遗址保护建筑采用框架筒体钢结构,如同金钟倒扣在遗址之上,结构落脚点置于天堂遗址区域之外,不会对遗址产生破坏。“新天堂”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88.88米。其中两层台基的内部是天堂遗址原址展厅,室内地面为玻璃地板或木栈道。具体说来,除外观保留古建筑造型外,内部采用现代建筑构造。其中,两层台基的内部是天堂遗址实物展厅,室内地面为玻璃地板或木栈道,游客走在栈道上,天堂及其周边散水、水渠、柱础、四周廊屋夯土基础等遗址的真实面貌便可一览无余。主楼内部按层分为多个展厅,将布置有关隋唐洛阳城及宫城区(紫微城)的相关历史介绍、考古发掘情况、复原研究成果等,布展方式除采用传统的“模型+展板”外,还将使用3D影片、虚拟漫游、全息模型投影等多种现代数字化手段,内部景观详见词条明堂天堂景区。这样,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在洛阳的活动及相关历史事件,就会通过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原本枯燥的遗址展览随之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简介。天堂九层正中端坐的为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弥勒佛手施表法印,坐于莲台上,面部丰满清秀,嘴角微微上翘,体现佛教慈悲、大度、放下的思想。胸口有"化",武则天定此字符读音为"万",代表大佛"佛法无量、万德圆融"。佛像背后为唐卷草纹背光,雕饰有七宝佛,是吉祥圆满的象征。整座佛像与莲台皆塑金身,宝相庄严,敦厚睿智,微微含笑,俯视芸芸众生,仰视之使人平静、安然。</p> <p class="ql-block">登到天堂顶层,眺望洛阳城,灯火通明,和平盛世,又重现洛阳古城。珍惜当下和平幸福生活,愿太平盛世,中华昌盛!</p> <p class="ql-block">天堂二层《万国来朝》表现内容为大唐武则天执政时期,女皇武则天于洛阳明堂接见百余外国使节的宏大场面。唐代自立国之后,经济、文化、政治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与唐有往来的国家达三百之多,建立外交关系七十多个。同时,唐政府容留大批西域各国王公贵族,并有大批外国人移居唐朝。至武则天时期,国力雄厚,商贸更加发达。画面中以简洁四条明柱表现宽阔的殿堂空间,以两侧华丽的帷幔来衬托前景中数量众多的人物,使画面效果既变化丰富又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19点36分游完天堂,怱怱游完天堂景区,赶到明堂出口处,跟老婆汇合。打出租车回宾馆,又在宾馆附近的当地小店吃了风味晚餐。吃完午餐,回到宾馆后,我又计划明天到郑州的行程,想去租车自驾去最美太行玩,由于是第一次在神州行上租车,很多都不懂的,直到搞清楚,快24点多了。有过冬游泳的人精力旺盛,老婆啥也不管,出门规划线路,安排吃住行,都是我一人。太喜欢旅行的我,总喜欢去没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么辉煌的天堂,明堂,随着时间的泯灭,以都毁灭埋在地下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有生活在当下,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最真实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用去羡慕别人,时常想想自己所拥有的,才发现,自己也过的很好!人,其实不需要太多东西,只要健康的活着,真诚的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想不开,就不想,得不到,就不要,难为自己,何必呢!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简单就好;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快乐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