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后感——人生何如《三杯茶》

手可摘星辰

<p class="ql-block">——写在开篇</p><p class="ql-block"> 翻开《三杯茶》这本书的时候,早已记不起是在哪里、什么时候把她带回家的,因为封面还是章节?各种缘由都已遗忘,但那些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她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动。在刻骨铭心的读完《追风筝的人》之后的很长时间,已再没有勇气拿起关于中东的文学了。胡塞尼那句“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他们都没有童年”已足够悲惨。后来这几年的加沙战乱、以色列、伊朗……媒体铺天盖地的渲染,那么多苦难在那片土地上无所遁形。战乱、饥饿、妇女权益、裹挟、畸形教育、恐怖主义,仿佛民不聊生充斥着那里的所有地区。</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依旧应该相信,越是贫瘠、战乱之地,人们对和平和幸福以及接受教育的渴求,是那么的强烈,当人性回到最初的原始出发地,直面生存与希望,活着与教育的初心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旁观亦或是仰望一座高山,像喜马拉雅和乔戈里峰,选择去征服远山还是开始攀登起自己内心的那座高山呢?</p><p class="ql-block"> 在《三杯茶》这本书里,我们就能找到如此直面人生又淳朴的原始意义。</p><p class="ql-block"> 就像书里开头那句波斯谚语:<b>“天空越是灰暗的时候,你就越能看到满天星辰”。</b></p> <p class="ql-block">——攀登一座高山</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开头从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写起,那里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区间,耸立着六十多座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它们用世人无可企及的高度,恣意绽放着荒野的美丽。而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对外界而言仍然是个传说。顺着乔戈里峰的山势向下,在加舒尔布鲁木峰群四座塔形花岗岩峰和大川哥岩塔群之间的石刀上,长达62公里的巴托罗冰川朝印度河谷上游的方向缓缓流动着。</p><p class="ql-block"> 故事从喀拉克颜山第二主峰的山野间开始。主人公格瑞葛•摩顿森,时间是1993年9月2日,太阳西沉,一个登顶失败的攀登者,从口袋里拿出妹妹生前的琥珀念珠在手里拨弄着。在离顶峰只有六百米垂直高度的地方,他用衣袖擦去眼泪。他与队员走散,磨伤的小臂伤口还未愈合,但他除了冻的发抖,身心俱疲。</p><p class="ql-block"> 如此失落的时刻,他想起费力波•迪•菲利皮曾写下的孤寂:“深深的寂静在山谷中浮现,以无法言喻的沉重,压抑着我们的灵魂。世上再没有地方像此处一样,让人觉得如此孤寂、如此疏离、如此被大自然全然弃绝,如此无法与她对话。”</p><p class="ql-block"> 放弃攻顶,只为了救队员下山。</p><p class="ql-block">在一夜辗转反侧,半睡半醒和冰川深处发出的隆隆声中,他原谅了自己的失败,承认了自己的极限,但他强调只接受了肉体的失败,而不是精神的失败。</p> <p class="ql-block">——中亚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 在巴基斯坦偏远的巴尔蒂科尔飞村镇,被当地居民救活的格瑞葛,醒来睁眼就喝到了科尔飞村长哈吉,递给他的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p><p class="ql-block"> “告诉我,如果能为你们村子做一件事,那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先生,你们在力量和耐力上实在不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羡慕你们那不安的灵魂——也许我们比你们还快乐些。在你们拥有的所有事物当中,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让孩子们上学”</p><p class="ql-block"> ——埃蒙德•希拉里爵士。</p><p class="ql-block"> 来科尔飞之初,他以为自己闯进了香格里拉之类的人间仙境。早期的西方游客为这儿取了个浪漫的名字叫:“杏色西藏”。</p><p class="ql-block"> 1958年,马瑞克造访艾斯科里后,赞叹之下写到,“巴尔蒂人真有享受生活的天赋。老人们在阳光下抽着油画般的水烟管,中年人则在桑树荫下操作着原始织布机,带着一种生命经验历练出来的沉稳。还有两个孩子面对面坐着,温柔细心地彼此清理身上的虱子。”“我们感受到全然满足、永恒安详的氛围。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活在无知中,不知道有柏油路、汽车、电话和电视的存在,不是一件更美好的事吗?活在对外界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就如同生活在极乐世界一样?”</p><p class="ql-block"> 但马瑞尼造访的三十五年之后,摩顿森明白,科尔飞人过着的绝非是西方人认为的伊甸园般的极乐生活,村里每户人家都至少有一位成员患白内障或甲状腺肿,而医院远在斯卡都,至少需要走上一个星期路才能抵达。因此,村里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儿活不过一岁生日。</p><p class="ql-block"> 摩顿森不知如何报答拯救自己的这位科尔飞人。睡前躺在炉火旁,摩顿森告诉哈吉•阿里,他想参观科尔飞的学校,却看见阴霾掠过老人刀刻般的脸,拗不过摩顿森的坚持,村长终于同意第二天一早带他去看学校。</p><p class="ql-block"> 用过熟悉的早餐“恰巴蒂”与茶后,哈吉带摩顿森,走上一条陡峭的山路,来到布劳渡河上方200多米,一处开阔的岩石平台上,景色美极了,布劳渡河上游的巨峰耸立在科尔飞灰色的岩壁上方,直插苍穹。最让摩顿森惊叹的不是风景,而是82个孩子,78名男孩和4名勇敢的女孩正跪在户外霜冻的土地上。哈吉回避着摩顿森的目光,解释村里之所以没有学校,是因为政府无法提供老师,而雇用老师得付上每天一美元的代价,村里没有能力负担这些钱,只好和毗邻的曼琼村合请一位老师,老师一个星期到科尔飞教三天书,其他时间孩子们就自己复习老师布置的功课。摩顿森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心紧紧的揪在一起。立正站好,孩子们认真地唱起了巴基斯坦国歌,准备开始今天的“上课日”,“祝福这神圣之地,富饶之国,坚韧的象征,巴基斯坦国土”,他们用甜美的童音,稚拙的唱着,呼出的气息,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成白雾,摩顿森抱起塔瓦哈七岁的女儿嘉涵,听她唱完,“愿这民族、领土、国家在永存的光辉中闪耀。”</p><p class="ql-block"> 唱完国歌,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开始抄写乘法表。大部分孩子都带了小木棍来上课,用它在泥土上抄抄写写,比较幸运的孩子,像嘉涵则是带着一块石板,用沾了泥水的棍子在石板上写字。没有老师,他们坐在那里安静地做功课。</p><p class="ql-block"> “你能想象在美国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级没有老师,孩子们会自己坐在那里安静的做功课吗?我觉得我的心都要碎了,他们热切渴望学习,不管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有多困难,这让我想起我已经离世的妹妹,我知道我必须要为他们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要给你们盖一所学校,我保证”,这是摩顿森对科尔飞村长哈吉脱口而出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概摩顿森不会想到,为了这样一句话,此后他人生的十余年都与这片土地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建一所学校</p><p class="ql-block"> 只要你相信你自己,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情。这是格瑞葛•摩顿森的父亲生前总是对他说的一句话。爬上最令人敬畏的山顶,以此来祭奠最亲爱的妹妹,这是格瑞葛想送给离世妹妹的礼物,但如今面临登顶失败,他必须接受自己的生理极限,并试图从这个悲剧中寻找到某种意义。</p><p class="ql-block"> 他给著名记者奥普拉写信,给基金会写信筹款。发起“捐一分钱给巴基斯坦”、“唯有课本可以对抗恐怖组织”“帮助女孩接受教育可以改变一种文化”………</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观点和希望一次次被提起,“我想为你们盖一所学校”,就因为这样一个承诺,摩顿森回到美国后,打了一年的护理工,加上筹募到的1.2万美元,单枪匹马再度回到巴基斯坦,兴高采烈地奔走在克什米尔和阿达姆吉拥挤的十字路口,在纷乱喧嚣的市场,锱铢必较杀价,购买建设学校用的材料,装满一车,爬上双排气管冒着黑烟柴油的卡车,在向筋疲力尽的阿布都点头致意后,他随着卡车一路咆哮西行,载着满车建设学校的材料,摩顿森说我觉得自己像个坐在宝座上的国王,成功凯旋归来。但到了那儿他却发现,要把这些建材运送到小村子里,必须先搭一座桥。</p><p class="ql-block">从此,摩顿森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奔走筹款之路。</p><p class="ql-block"> 当月亮悄悄爬过“科尔飞乔戈里峰,升上晴朗的夜空,村民们在预备建设学校的空地上提前围着火堆跳起庆祝的舞蹈,教摩顿森诵唱伟大英雄格萨尔王的史诗,以及一首又一首唱不完的巴尔蒂民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要有耐心喝完《三杯茶》</p><p class="ql-block"> 整个六月,学校的城墙慢慢筑高,但是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半的工人跑去照顾庄稼或是牲畜,建筑进度比摩顿森预期的落后很多。为此摩顿森焦急难耐。八月初,一个晴朗的午后,哈吉•阿里在工地拍了拍摩顿森的肩头,邀他一起散个步,老人带着摩顿森往上走了一个小时,身手矫健的老人,气喘吁吁的摩顿森温暖都追赶不上他的脚步,但他觉得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浪费。哈吉•阿里让摩顿森看看眼前的景色,空气是高山上特有的清新,远在乔戈里峰之外,喀喇昆仑山脉内层的冰峰直刺蓝天,千米之下的科尔飞,逐渐成熟的麦田一片翠绿,但看起来那么渺小,仿佛漂浮在岩石海洋中的生命之舟。</p><p class="ql-block"> 环境,阿里伸手放在摩顿森的肩膀上说,“这些山在这里很久了,我们也一样,你不能决定山该做什么,但你必须学会聆听他们,所以我也请你听我说,你为我的村民做了很多,我们很感激,但是现在你得再为我做一件事。”</p><p class="ql-block">“你把大家都快逼疯了,如果你想在巴基斯坦成功,你就得尊重我们的方式。”哈吉阿里边说边吹着他喝茶的碗,“当你第一次跟巴尔蒂人喝茶的时候,你是个陌生人;第二次,你就是我们的贵客;第三次你再和我们一起喝茶,就已经是我们的家人了,而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会无怨无悔的做任何事,甚至是死。”他把温暖的手搭在摩登森的手上,格瑞葛医生,你必须花时间去喝这三杯茶,虽然我们没受过教育,但是我们不笨,我们已经在这里生存居住了很久。”</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哈吉•阿里教了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摩顿森说,我们美国人认为,必须尽快把事情做完。我们是用30分钟解决午餐,两分钟完成橄榄球训练的国家,我们的领导人认为,靠“震撼教育式”的宣传活动就能在进攻伊拉克之前赢得战争。而哈吉•阿里教我要花时间喝上三杯茶,把速度放慢像重视盖学校一样,重视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他给我上了人生最宝贵的一课,让我知道从跟我一起工作的人身上我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学,而不应该自以为是,总想着教给人们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这位目不识丁但非常有智慧的老人告诉摩顿森:重要的事情都是急不来的;人与人之间必须耐心倾听对方,慢慢建立起友情的桥梁;就算一无所求地帮助别人,也必须先“喝三杯茶”,建立互信和共识。</p><p class="ql-block"> 后来,摩顿森也意识到,任何事情,任何我所经历过的困难,跟他准备为村民们做的牺牲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他不禁感慨,坐在那里目不识丁的老人几乎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村子,却是我遇到过的最有远见,最有智慧的人。</p><p class="ql-block"> 而正是因为学会了要用三杯茶的时间,耐心和理解,后来的摩顿森在遭遇了塔利班当人质的那几天,他也无比淡定自若,在见识了瓦基里斯坦荒凉的美丽,遭受了惊心动魄的劫持,到最后虚惊一场,收获了失而复得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学会慢下来先喝好《三杯茶》。</p> <p class="ql-block">——活着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一座没能登顶的山峰、一位分手的女友、一座待建的桥梁和一间还没盖成的学校。如此破产、失败、破碎的生活从冬天延续到春天,而重振旗鼓的摩顿森决定,为了运输建学校的材料,首先必须要造好一座桥梁,而遭遇道路冲毁、塌陷,无法动用任何重机挖土设备的情况下,召集村里的三十五位巴尔蒂男子,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和哈吉•阿里差不多年纪的白胡子老公公,在雨中走了一整天,背起钢索后再走十二个小时的山路回到科尔飞,他们的兴高采烈让摩顿森吃惊不已。每捆钢索重达三百六十公斤,穿过轴孔的木杆要十个人才能抗得动。</p><p class="ql-block"> 整个七月份,村里的男人们都忙着建桥,妇女则照顾庄稼。</p><p class="ql-block"> 在科尔飞干燥温暖的屋顶上,身旁尽是今年丰收的各种农作物,吃着晚饭,抽着烟、聊着天、享受着露天咖啡馆般的悠闲,摩顿森深深感觉到即使物质生活如此匮乏,巴尔蒂人仍然拥有保持纯真快乐的秘诀,如此单纯的快乐生活在所有发达国家里都正在迅速消失,就像古老的森林一样。</p><p class="ql-block"> 当桥梁顺利通行的那天,河水反射着村民们手中提着灯的光亮,他们兴奋的在桥上走来走去,一次次轻松跨过将他们和宽广世界隔离的天堑。尽管那个宽广世界是摩顿森疲于回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逼近绝望的土地上,依然心怀希望的活着,这何尝不是一种勇士。</p> <p class="ql-block">——内心那座高峰</p><p class="ql-block"> 一个登顶失败的登山人,当看着科尔菲的孩子们坐在坚固的教室里,开始每天固定的学习。他又决定开始攀登内心的另一座高峰,为女孩接受教育四处奔走,也计划在来年的春天,要对巴基斯坦的贫穷宣战。</p><p class="ql-block"> 摩顿森怎说我不希望巴基斯坦的孩子们像美国人一样思考,我只希望他们能得到平衡,不走极端的教育。这个想法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核心。而一个为人和善,为贫困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的非穆斯林人士,正穿过无边无际的沙丘,穿过曲折的蜿蜒峡谷,随着光阴的流逝,越传越广。</p><p class="ql-block"> 凭借着毅力和坚持,摩顿森一个人转向了更高的山峰,而且在那里,他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他所攀登的这座高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尝试的。</p><p class="ql-block"> 女孩子受教育提供条件让他们能够长大之后,帮助自己,这样就能改变一种文化。</p><p class="ql-block"> 而在这个历史上的黑暗时刻,当你真爱的人都像鸡蛋一样脆弱,你该做什么呢?“聆听风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他听见风往下吹进了不牢度,河谷带着雪花和秋天已死的流言,当风鞭打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脆弱盐价,在风的骚动中,在巍峨的山脉上,孩子们音乐般的颤音,从克尔菲学校的庭院里传来了,莫顿森顿时醒悟,伸手抹去热泪,“想着他们”,他告诉自己,“永远想着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意义</p><p class="ql-block"> 莫顿森坚持的认为,对抗恐怖组织的唯一希望是接受平等的教育,让存在恐怖主义的国家和人民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前提是我们也同样尊重和爱护这里的人们。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和一名恐怖分子,他们最大的差别是接受的教育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当事物分崩离析,中心无法维系,仅有混乱,漫溢世间,暗色血潮、四处蔓延,纯真之礼,已然沉默,最好之人全无信念,最坏者却充满狂热激情。</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应该要明白,恐怖主义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某些巴基斯坦人或阿富汗人突然决定仇恨美国人,因此制造了恐怖事件,而是因为孩子们缺乏有希望的未来,缺乏选择性,而不是缺乏选择死的理由。他强调,如果美国总是妄想用军事武力解决恐怖主义,那么我们绝不会比911之前更安全,如果真的想让下一代安全成长,我们必须明白,只有课本而不是炸弹。</p><p class="ql-block"> 在科尔飞村庄,这个高山环绕的屋顶就是他新的人生分界点,如果他选择走向这个男人,走向这些石头,他就能清楚的看到前方的道路。比起多年前某个遥远的日子,他无意中从科尔飞开始的十多年曲折旅程,他很清楚在这条路上他得学习新的语言,也会犯下无数错误,直到最终适应新的习俗,不再逾矩。每一年,他将会有好几个月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而当他看见阳光灿烂的风景,里面有杳无人迹的雪地,也有他无法想象的危险,宛如雷雨乌云,一路跟随他,看见自己崭新的生命,像童年的乞力马扎罗雪山一样清楚,像梦中萦绕的乔格里芬一样耀眼,此刻不是屋顶正在监视他的狙击手,也不是眼前余晖照耀下的烈士之石,而是内心让他决定攀登的那座新的高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而我们每个人真正的敌人,永远只会是无知。</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格萨尔王传</p><p class="ql-block"> 关于阅读,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收获是,他总是让我觉得自己还缺乏很多的认知,知识面是多么贫乏。在读《瓦尔登湖》的时候,课本提到了《伊利亚特》,是一本古希腊诗集,而我对此一无所知。而当我读到《三杯茶》这本书的时候,他不仅一次又一次的提到了《格萨尔王传》,并且大量地引用了其中的内容,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藏族姑娘,我从来都没有看过《格萨尔王传》,关于对格萨尔王的认知,还停留在小时候,太奶奶讲给我的故事里有关于格萨尔王的民间传说,只知道他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知不足也是一种好的觉醒,如同阅读开辟出的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大地。</p> <p class="ql-block">——永远期待美好</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渴望能够打破一种刻板印象,一种固有的认知,被片面的认定,信息不对称的非全面结果。</p><p class="ql-block"> 一种渴望能够突破自我,取得创新和全新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当我写完这篇读后感,配上了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在热闹的喜马拉雅俱乐部晚会,摩顿森邂逅了他的爱人,晚会中,正在放着这首《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而倘若你也读到了这里,也听到了这首动人的歌曲,算不算是我对这本书和读者朋友的一种敬意和诚恳呢,这首旋律动听的歌曲,让我感觉在品尝一杯味道醇厚浓香的咖啡,回味无穷、飘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一篇走心的文字,搭配一首绝妙的歌曲,这让我怀念西西弗书店里的氛围,被宁静、美好和安详包围。</p><p class="ql-block"> 愿你也感受到了这一份美妙与真诚,也领略到了,在遥远的巴基斯坦偏远村镇有一个地方也叫香格里拉,那里生活着渴望知识、渴望教育和阅读的人们,战乱无法磨平,任何偏见都无法轻易定义。</p><p class="ql-block"> 1996年,他曾被驻扎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塔利班组织绑架8天。2003年,在只身前往阿富汗山区途中,他又踫到阿富汗军阀开战。枪火烟雾中,他藏身在一辆装有发臭兽皮的卡车上,颠簸了8个小时,才逃出险区。他曾经受中东回教群众的怀疑、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跟踪监测,还在“9·11”事件后,收到美国同胞的恐吓,认为他帮助敌国,有违美国人民的感情。 而选择攀登心灵高峰的格瑞葛•摩顿森在那里建设了60多座学校,至今依旧奔走于那片土地,致力于推广女孩教育、消除贫穷。</p><p class="ql-block"> 嗅着茶的清香,沿着故事的脉络,我们仿佛领略到了人生不同的旷野和山峰。</p><p class="ql-block"> 感谢阅读,夜梦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