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Hi,小蚂蚱!

LUCY.LEWEN kids🎐

<p class="ql-block">  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虫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自然的环境,能让儿童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孩子们在探究中萌生科学兴趣,逐步习得探究方法,架构新旧经验,迸发出无限潜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幼儿,都是小小探索家!</p> <h3><strong>课程来源</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遇见蚂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主游戏时间,大四班的孩子们在户外活动,吴昊祎和同伴来到骑行区附近,吴昊祎在草丛的下面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捉住了它,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沐宸:“小蚂蚱太好玩了,还好几条腿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雨桐:“它的身体是绿色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子徐:“它太能跳了,我追了老远才追上它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只小蚂蚱吸引了一群孩子的注意力,更多的孩子加入捉蚂蚱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捉蚂蚱大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继续在绿植旁边、攀爬架下面、种植园里寻找蚂蚱,夏雨汐找来一个小瓶子,把吴昊祎捉的蚂蚱放到小瓶子里。汤佳琪在沙水区找来了一个碗作为捉蚂蚱的工具。孩子们分成了几个捉蚂蚱的小组,有的在攀爬架下面的草丛里捉,有的在种植园地里捉,有的在沙水区旁边的草丛里捉。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捉到了很多蚂蚱,小朋友们去找来了一个大的塑料瓶子,很多孩子把捉到的蚂蚱放到了里面,还有一部分放在了夏雨汐的白色瓶子里,孩子们把这两个装着蚂蚱的瓶子带回了教室。</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的各处都充满了孩子们寻找蚂蚱的身影,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孩子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支持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基于孩子们对蚂蚱浓厚的探索兴趣,我们开始了对蚂蚱的探索之旅。</p> <h3><strong>活动分享</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讨论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教室,孩子们对刚才捉蚂蚱的活动进行了讨论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说一说你们刚才是怎么捉蚂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昊祎:“我用手拍一拍叶子,蚂蚱就飞起来,我就把它捉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雨汐:“捉蚂蚱的时候,眼睛要注意观察,手要快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芷若:“蚂蚱太难捉了,它太能蹦了,它的身体是和草一样的颜色,我都看不见它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你们使用了哪些捉蚂蚱的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亦博:“我没用工具,我就用手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星河:“我找了一个小杆子在草里面拨一拨,蚂蚱就蹦出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泽翊:“我们最后用瓶子把蚂蚱装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关于蚂蚱你们知道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欣悦:“我知道蚂蚱的动物保护色,它会隐藏在草丛中不被敌人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汤佳琪:“我知道蚂蚱会飞,它还跳得很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关于蚂蚱你们还想知道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付李溪:“我想知道蚂蚱吃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骏松:“我想数一数蚂蚱到底有几条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亦博:“我觉得螳螂比蚂蚱厉害,我想去捉一只螳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赵静萱:“蚂蚱的腿又点扎扎的。”</p> <p class="ql-block"><b>教师思考</b></p> <p class="ql-block">在第一次遇到蚂蚱、捉蚂蚱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孩子们分工一起捉蚂蚱的过程,体现了孩子们团结合作能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生活和游戏中经验。”通过捉蚂蚱后的谈话,发现孩子对于蚂蚱有一定的经验认知,对于捉蚂蚱和观察蚂蚱的兴趣浓厚,我们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进行了接下来对蚂蚱的探索活动。</p> <h3><strong>观察蚂蚱</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数一数蚂蚱有几条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于前期的谈话内容,我们支持孩子对蚂蚱展开自主探究、自主观察,并给予孩子充分的观察时间。下午探究蚂蚱时间,孩子们都围绕着装在透明瓶子里的蚂蚱观察起来,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分享着自己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张宇熙:“你看蚂蚱在瓶子里,蹦的太高了,我都看不清它有几条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知辰:“我们捉一只出来看看吧,这样就能看清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佳乐:“不行,蚂蚱要是跑了怎么办,我们就白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依凡:“不能光把小蚂蚱关在瓶子里,它没有氧气,会闷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俊浩:“那我们来举手表决吧,想把小蚂蚱放出来观察的举手。”</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孩子都想把小蚂蚱放出来观察,只有杨舒予不同意把蚂蚱放出来,两方僵持不下,看着都急哭了,孩子们只好先照顾杨舒予的感受,没有把大瓶子里的蚂蚱放出来。这时候,韩雨芮提议去把小瓶子里的蚂蚱放出来观察吧,大家都同意了。</p> <p class="ql-block">在观察蚂蚱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会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解决冲突,并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灵活地解决问题,在观察蚂蚱中孩子们目标明确,并能验证反思自己的推论。</p> <h3><strong>蚂蚱吃什么</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对于蚂蚱吃什么,孩子们先进行了大胆的推理,有的孩子认为蚂蚱吃草,有的说吃树叶,有的说吃蔬菜。我们支持孩子通过找一找蚂蚱的食物,喂一喂小蚂蚱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假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溢博:“小蚂蚱吃草,我给它摘的草我看它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慕琛:“蚂蚱不吃胡萝卜,我从厨房拿的胡萝卜它不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聂子毅:“蚂蚱吃树叶,你看它的两条前腿夹住树叶,嘴巴还一动一动的。”</p> <h3>通过实验验证和资料查阅,孩子了解到蚂蚱是植食性昆虫,它生活在草丛里,菜地里,具有咀嚼式口器,以植物叶片为食,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蔬菜,也喜食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h3></br><h3><strong>教师思考</strong></h3></br> <h3>《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的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探索蚂蚱吃什么的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测,并积极动手寻找蚂蚱的食物,喂一喂蚂蚱验证总结自己的猜想,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探究事物的能力。</h3></br> <h3><strong>蚂蚱调查表</strong></h3></br> <h3>填写调查表</h3></br><h3>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展开密切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了促进课程在家庭中的延伸,也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蚂蚱的经验认知,满足幼儿对蚂蚱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我们制作了蚂蚱亲子调查表。在后期开学初家长会中,我们向家长详细分享了蚂蚱生成活动,家长全面地了解课程的由来和过程,感受了孩子在课程中的发展,理解了当下课程改革的方向。</h3></br> <p class="ql-block">  分享调查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分享自己在调查表中的发现。关于蚂蚱是害虫还是益虫的问题调查中,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姝贻:“我和妈妈一起查资料,蚂蚱会吃农民伯伯的庄稼和蔬菜,所以蚂蚱是害虫,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蝗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靖卓霖:“有的蚂蚱不是害虫,它是单独活动的,它只吃草,不吃农民的蔬菜,这样的蚂蚱叫蚱蜢,蚱蜢不是害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祉润:“蚂蚱可以吃,我妈妈说蚂蚱非常有营养,所以我觉得它不是害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蚂蚱有坏处也有好处,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待。就像我们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p> <h3><strong>教师思考</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与家长通过手机查阅蚂蚱的相关资料,并记录在调查表上,对于蚂蚱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对调查表的分享中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在对蚂蚱是害虫还是益虫的讨论中,孩子们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事物。</p> <p class="ql-block"><b>蚂蚱放生行动</b></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了解了蚂蚱之后突然开始特别担心,怕蚂蚱不能再继续蹦跳,怕蚂蚱饿死,最终决定把蚂蚱放生。</p> <h3><strong>蚂蚱画像</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蚂蚱结构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对蚂蚱认识的深入,孩子们开始关注蚂蚱的身体结构,在自主观察蚂蚱的时候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蚂蚱的眼睛在哪里,为什么它的两条后腿那么粗壮,为什么蚂蚱会飞,为了满足孩子对蚂蚱进一步探究的需求,我们支持孩子通过观察蚂蚱的结构图,来具体了解蚂蚱身体结构的组成和功能。</p> <p class="ql-block">蚂蚱画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观察完蚂蚱的结构图之后,孩子们对蚂蚱的身体结构进行画像,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总结梳理能力,对蚂蚱的身体部位构成及各部分功能更加清晰。</p> <h3><strong>蚂蚱运动</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  每天看到小蚂蚱跳来跳去的,孩子们也开始模仿起蚂蚱跳跃的姿势,不仅锻炼了孩子身体的协调性,还增强了体质。</p> <h3><strong>蚂蚱绘本</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还从绘本《飞啊,蚂蚱》中学习了蚂蚱勇敢无畏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b>学习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孩子亲身体验捉蚂蚱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引发幼儿辩证地看待事物,增强了幼儿对自然事物的探究能力。探索蚂蚱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在观察、比较、推测、验证、反思总结中促进幼儿高阶思维发展,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协调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总结与反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通过本次探索蚂蚱的活动,幼儿在探索、交流过程中无不展现着自己是课程的主人,用各种方式诠释着对蚂蚱的理解和认知。在实践中,孩子们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幼儿在原有经验向更高水平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园所的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班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家园合作协同育人,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构建课程,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的获取,关注五大领域的渗透和整合。本活动不仅是对我园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也是对生活化、游戏化、探究化课程理念的践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对于小蚂蚱的探究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对自然界、对世界的探究才刚刚开始,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投入新的探索中,每次他们都会有新的发现,这场奇妙的探究之旅还在继续,期待孩子们更多的惊喜发现与成长。我们将继续追随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大自然无穷的奥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