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又忆起母亲过年愁

森林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最盼望着过年,因为长一岁能使人“吃一堑,长一智”,而且还能使人“经一事,明一理”。</p><p class="ql-block">在六七十年代,虽然农村百姓的日子一穷如洗,但是人们过年的新鲜劲特别高涨,过年心气劲特别十足。</p><p class="ql-block">对于生长在农村的娃娃来说,过年是最盼望已久的快乐事。大年三十下午,夕阳刚西落,殷家巷村的大街小巷就站满了人。</p><p class="ql-block">娃娃们各自在自家的门口点起灯笼,挂在门上;然后,再摆上竹杆,竹杆上挂着一串又大又长的鞭炮,过年的阵式特别牛气,气氛特别浓厚。</p><p class="ql-block">回忆过年往事,殷家巷人是非常争强好胜的;有的人过年不买肉吃,也得买上一口袋鞭炮放;家家户户都想比试比试,谁家放的鞭炮多,谁也不愿甘拜下风。</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是在商河县殷家巷村北头一条古槐树街上,每逢大年三十初夕晚,我家门口最安静。我总是一个人独自站在大槐树下,痴呆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开心地放火鞭,大人们不停地呐喊“再放一挂,再放一个火炮。” 我忍不住情绪,急忙跑到屋里问父亲</p><p class="ql-block">“爹,咱家买鞭炮来吗?为什么咱家过年不放鞭炮呢?”</p><p class="ql-block">母亲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父亲却回头对我说了许多理由。</p><p class="ql-block">“儿啊,爹忙的忘了自己做些鞭炮了,等下年我给你做更响的火炮。”</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心眼儿死,父亲的谎言,我真得信以为真。</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寡言少语女人。她从不嫌贫爱富,埋怨父亲无能。她喜欢默默无闻做事,她从不求人,很争气要强。</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很勤劳善良女人。白天忙着上生产队劳动,晚上织布缝衣。一年到头,她从来不求回报,亏待自己,满足别人。 </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很爱谦让的女人。她会处理婆媳关系,妯娌关系,邻居关系,她从未和别人红过脸。她对待子女很柔和,她从未发过脾气骂过我半句话。</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人。她会做油炸藕合、油炸丸子、铁锅烙饼、手擀面条等,样样会做。</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没有难住的事情,家里再穷无米下锅,她都能想出接济的办法,让一日三餐有饭吃。</p> <p class="ql-block">回忆过年,村里百姓最盼望的日子是腊月初八下午,那是生产队要分东西的时间。可是,母亲在这一天并不开心,因为我家的工分最少。</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因家境困难,被迫离职回家种地。但是,父亲在生产队劳动的时间较少,因为他会盖屋修房,他花大部分时间帮工,亲戚邻居对父亲很满意,夸他的手巧。</p><p class="ql-block">记得一九七0年腊月初八下午,母亲领着我去生产队大院分东西。在去的路上,土公路坑坑洼洼,拐弯抹角,道路两旁的枯树上贴着标语口号“人民公社好”。</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赶到生产队的大场院时,等待分东西的人特别多,大人小孩挤满了院子。</p><p class="ql-block">当时分东西的场景,是难以忘怀的。会计大叔负责点名分油,生产队长负责分肉、分粮。</p><p class="ql-block">突然,我听到生产队会计大叔点父亲的名字。我高兴极了,右手拿一个油瓶,左手拿一个油瓶,连蹦带跳地跑过去。我一激动掉了一个油瓶子,我匆忙又回头去捡它,会计大叔笑了,院子里的群众也笑了,害羞的脸都红了!</p><p class="ql-block">“孙氏家,一年工分共五十分,分棉籽油半斤,分猪肉一斤,分小麦十五斤。”</p><p class="ql-block"> 我把两个油瓶子递给会计大叔,他又笑着说: “一个油瓶子就足够!”</p><p class="ql-block">他接过瓶子,用半斤小油壶舀了一下,倒进了瓶子里。然后,他又滴了几滴油,恰好半瓶子油,不多不少。那时,我还没有上小学,根本不知道斤是什么单位,半斤油是多少。</p><p class="ql-block">母亲背着十五斤小麦,我把半瓶子油揣在怀里搂着,右手拿着一斤猪肉,左手拿着舍不得扔掉的空瓶子,无精打彩地跟在母亲后面回家去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气喘嘘嘘地走进屋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腌腊肉,腌腊肉是母亲最拿手的绝活。</p><p class="ql-block">母亲腌腊肉的秘方是姥姥祖传的。首先,母亲把分的一斤肉切成四方肉块,放上两把盐腌一腌。然后,倒上点酱油,再放点姜丝、葱花,把肉搅拌均匀。</p><p class="ql-block">腊肉怎么储存不变质呢?母亲把调好的肉放在一个大坛罐里,用塑料布把罐子口封好,然后,她把坛罐小心翼翼地放在橱柜里,把橱柜子锁上锁。</p><p class="ql-block"> “儿啊,过年后,如果你馋肉了,娘就给做腊肉面酱吃;如果你的姥姥来了,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儿啊,等到过麦秋时,拔麦子活太累,实在吃不下饭去,我就多放些腊肉,面酱好吃,再犒劳犒劳你们!”</p><p class="ql-block">回忆当时母亲说的话,我一辈子也撂不下,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想联翩,时常在耳边萦牵梦绕。</p> <p class="ql-block">人老时最不渴望着过年,因为老一岁会使人感到“身瘦带频减”,会使人感觉“发稀冠自偏”,最容易勾起人的乡愁感。</p><p class="ql-block">腊八上午,九十岁高龄的父亲知道我小时候最馋腊八粥,他就不动声色地独自去超市,买回家一袋八宝粥米。精神抖搂的他,又对我唠叨不休。</p><p class="ql-block">“儿啊,龙年腊月政府又给老年人涨了些养老金,每个月我能领到几百块钱,心里充满知足常乐感。”</p><p class="ql-block">“儿啊,想想过去过年愁,吃了上顿没下顿。爹爹无钱不能买,苦娘愁眉断心肠。”</p><p class="ql-block">今非昔比,现如今人们在超市买到的腊八宝粥米,地瓜干变成了红薯条,高粱米变成了红小豆,玉米粒变成了花生仁,黑豆粒变成了大红枣和桂圆,组成成分具有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腊八晚上,回味父亲说的一番话,令我又拙笔浅写下一篇《腊八节又忆起母亲过年愁》美文,娓娓而道,共诉万里情。</p><p class="ql-block">月是故乡明,寄思千家。过了腊八就是年,鼓乡城里味渐浓,万户清欢。</p><p class="ql-block">年年节相似,岁岁从容。今年粥色去年红,可惜明年粥更好,知与谁同?</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图文\原创</p><p class="ql-block">美篇音乐:共诉万里情</p><p class="ql-block">森林写稿于甲辰年腊月八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