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崖州古城祖庙建设之简,走出大殿没有瑞兽仙人站脊的配殿,仅仅左右瓦房走廊立柱两边。走过左侧,一尊端庄的女性塑像就在眼前。高高的发髻,尖尖的脸庞,身穿长衫,坐在凳子上正聚精会神的检查着放在腿上的棉布。右手托布,左手抚摸着棉布的纹路厚薄,用心揣摸着怎样修改织布机,使它织出的棉布更细腻,更符合人们穿着要求。她就是宋末元初的黄道婆。</p> <p class="ql-block"> 说起黄道婆来,她本不是海南崖州人,生在松江乌泥泾,(就是今天的上海地区)家贫七八岁做童养媳寄居男家,受尽虐待。</p> <p class="ql-block"> 1276年忽必烈的金戈铁马横扫南宋,黄道婆为躲避战乱,乘船逃难,随风漂泊过东海,随波逐流漂到海南崖州。上岸后安顿下来,开始崖州生活。当她看到崖州黎族人们种植棉花 ,黎族妇女用其纺线,织成棉布做衣服,穿起来透气凉爽非常适宜。</p> <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没有棉花,更没有棉布。普通百姓穿着麻布衣服,夏天还可以,到了冬天,双层的麻衣中间填充芦花,捣碎的稻草难以御寒。麻衣穿起来极不柔软,走起路来磨得皮肉生疼。</p> <p class="ql-block"> 当时棉花栽培南北朝已经进入华夏,仅仅在海南两广种植。因为没有纺织技术,棉花的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黄道婆看到黎族人的棉布如此实用,可以制衣做被,解决千年来百姓无钱买丝绸缝衣的难题。因为丝绸价格额贵,普通百姓无缘。就虚心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线织布技术。因为棉花栽种简单,成本低廉,一家种植半亩棉花,纺线织成布够全家穿衣之用,可以彻底解决了百姓穿衣难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黄道婆智商之高堪称奇迹,对黎族妇女一百年来使用的纺车准备改进,和黎族的木匠师傅商量探讨,对纺车织机进行彻底改造,纺线效率提高,纺出的线粗细均匀,织出的布厚薄一致,做成的衣服虽然没有绸缎高贵华丽,但它价格低廉,一个妇女一个月的劳动可以满足全家五六口人穿衣需求。</p> <p class="ql-block"> 黄道婆请木工师傅做成新式纺车织布机送给黎族妇女,所以崖州黎族家家纺线,户户织布,织成的布匹满足自己用穿,剩下的由商人收购贩运到大陆卖给百姓,这以后棉布衣服在民间流行起来。</p> <p class="ql-block"> 几年之后黄道婆带着棉花种子,纺车,织机回到故乡,教百姓种棉,纺线织布,数年之后棉花在大江南北,中原大地种植起来,百姓的冬夏穿衣彻底解决。</p><p class="ql-block"> 看过黄道婆的事迹后,倏然起敬,拍照,对着黄道婆的雕像三叩首后,怀着敬佩之心走出廊房,出祖庙,开始下一站骑楼老街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