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话说的是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刘玉蓉,自愿千里迢迢回到家乡西双版纳曼海镇中学支教,那是一九九五年的秋季。一年后玉蓉正式成为该校高中部艺考班的美术指导老师。在她到来之前,该学校美术高考培训课程尚是空白,除初一、初二有美术课,进入初三学生的美术基础教育便结束了,高中毕业能够报考美术类的学生几乎为零。曼海镇地处云南西双版纳比较偏僻地区,镇上哪有培训美术学生的机构,乡里的孩子学画要坐大巴到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也就是说当地缺乏学生美术教育的艺术土壤。那么玉蓉为何要离开更有利自己的事业发展、条件优越的大上海,而偏偏在这片美术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开垦这块小小的教育园地,并希望在这儿开花结果呢?</p><p class="ql-block"> 原来玉蓉有一段奇异的身世,这次回到云南西双版纳故土,与他父母二十多年前的异族婚姻经历有关,与她童年的故乡梦有关。她爱她出生的地方,为了实现回到家乡的美好人生心愿,实现爸爸、妈妈对她的嘱托。她在家乡读完小学、初中后,又随妈妈、妹妹来到上海与父亲共同生活,在上海读完高中直至大学毕业,最后又回到那片充满诗情画意的热土,为促进家乡的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走出了人生重要一步。</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刘玉蓉的父亲叫刘俊,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响应国家号召,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插队务农的上海知青。当时的刘俊年轻英俊、身体强健,脑子好使,来到版纳曼海乡的曼洛村后,在乡里一伙知青中,农活学得最快。就说知青户四人第一次下水田学栽秧,一位傣族老乡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扦插秧苗,刘俊眼明心快,跟着老乡从这块田插到那块田。在插第一块田时,刘俊还拉在后面,插出的六行秧苗歪歪斜斜,不满意再仔细看老乡怎么做,用心揣摩,插到第二块田,基本上能跟得上老乡的进度,六行秧苗也直了许多,到第三块水田时,竟能与老乡们齐头并进,也扦插得十分整齐了。就这样,不到两年时间,刘俊已经能像傣族壮劳力一样干活,收割、扬场、挑担都不含糊。</p><p class="ql-block"> 傣族在学校读过书和在外地做过活的人,一般都会说云南腔的普通语。曼洛村知青们住的新竹楼建在村口的小河边上,晚上都有一拨子傣族青年男女围着他们问这问那,知青们也向他们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海阔天空、相谈甚欢,其中少不了村长噶雄的闺女波喃罕(当时傣族没有传承姓氏习惯,孩子生下后只是按男女性别习惯起名字)。刘俊他们很快融入与村民共同劳动与日常生活,不到一年便能连说带比划,用不太熟练的傣语与寨子里的人交谈,也能慢慢适应傣族习俗生活。寨子里的人平时都是吃糯米,不像汉族预先从稻米中脱壳碾出米来煮饭,而是现舂米现煮。吃饭不用筷子,用手抓把檽米饭慢慢捏成饭团,再往嘴里送,竹楼堂屋楼面上,用砖砌一个火塘,火塘上面吊一口铁锅,用来煮饭、烧水、炖汤,鱼、肉等菜肴一般都是撒点盐巴、拌上各种香叶再用芭蕉叶上裹上在火上烤。知青们都学会,慢慢地习惯了。噶雄打心里接受这群上海来的小伙子,尤其喜欢干活麻利有文艺天赋的刘俊,盘算着什么时候推选刘俊担任寨子的副村长呢。刘俊酷爱绘画,文革初期在学校画油画、宣传画而声名鹊起,到版纳以后仍坚持利用工余时间写生风景、人像,同时也受乡里、县上之邀,绘制大幅毛主席画像,到自治区首府创作作品并参加画展。刘俊在当地的名声大了,慢慢的刘俊的身边就多出了位傣家女孩,波喃罕有着傣族女孩特有的精致与温柔,身材高挑,乌黑的长发、微凹眼窝里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挺直鼻梁、微微突起的朱唇总含着笑,穿傣装筒裙婀娜多姿,穿汉装长裙端庄秀丽。波喃罕喜欢编织傣锦和刺绣,寨子内外有很多傣族男青年追求都未能成功。可自从刘俊来到寨子,她却慢慢地喜欢上这个来自上海喜欢画画的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 平时波喃罕只要打听到刘俊在什么地方画画都要去找,她对刘俊说:“我就喜欢看你画画,就像我喜欢织傣锦和刺绣。我愿在你身边做一个递递拿拿的助手,为你送饭和清理画画工具,更想听你讲讲构图、配色什么的,想把你画油画的经验吸收到我们傣锦制作之中,这岂不是两全其美?”毕竟初中毕业生,普通话说得清楚、准确。</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好意思,要耽搁你那么多时间。我没上过美术学院,只是跟我爸和他的画友们学过一点点,懂得的东西有限。我还是习惯一个人独自工作……”嘴上虽在推辞,其实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与期待,求之不得有这么漂亮、聪明、勤快的傣族姑娘做伴,开始是有些不好意思,渐渐波喃罕以真诚的热情感动了刘俊。知青户弟兄们为他高兴:“快追呀!哧佬!咱们傣寨最漂亮的公主呀,追成了给我们传授经验呀。”</p><p class="ql-block"> 波喃罕心灵手巧,从小就跟姆妈和寨子里的大姐、大婶们学会了编织傣锦。傣锦是傣家重要的民俗文化传承,在傣族地区应用广泛,可制作室内壁毯、窗帘、被面、垫单、沙发垫等,也可制作筒帕、荷包、头巾及傣族男女衣饰的花边。为了表示对波喃罕的感激,也是出于对傣锦艺术的欣赏,刘俊也常去波喃罕家,饶有兴趣地观看她们母女织锦。以至后来在河边、田间、大榕树下常见两人形影不离。刘俊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文革到来耽搁了高考,波喃罕小他四岁。他们在一块耕地里劳动,对艺术的共同爱好,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日渐亲密。</p><p class="ql-block"> 最为隆重的傣历泼水节将至,为了迎接节日的到来,寨子里傣族姑娘们邀请知青户的四个男生,利用下午工余时间在村头广场学习丢花包、跳傣舞,男村民们邀他们下河学习划龙舟。泼水节那天清早,阳光初现,寨子里的男男女女就开始泼起水来,准备出去划龙舟的男青年离开村子时,被女人们泼得浑身湿透。刘俊与另一位男知青被选为代表村子龙舟队队员,身着傣家对襟布质黄背心,头扎白头巾,显露出宽阔、结实的胸肌和背膀,皮肤晒得黝黑,活像一位彪悍的傣家汉子。</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边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姑娘们穿上各色傣装、筒裙,个个打着漂亮的小阳伞,波喃罕与自己寨子里一群村民来到澜沧江边,为本寨子龙舟队呐喊助威。一船队员奋力划桨,二十几艘龙舟竞赛,曼洛村队最后赢得比赛第二名。澜沧江边人声如潮、锣鼓喧天。刘俊离队之后跑到江边,找到看比赛的波喃罕,高兴得像个孩子:“罕,我们赢了!我们赢了!”波喃罕禁不住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住刘俊,叫刘俊低下头贴近他耳朵低语:“晚上丢花包的时候一定要输,然后跟着追到我家要花包,别忘了给我爸妈捎份礼物。”</p><p class="ql-block"> 刘俊虽喜欢波喃罕,但真要与她结婚成为一家子,还是有点犹豫。结了婚成为傣家女婿,以后有了上调机会,能不能再回上海?原来大上海的城市环境与现今傣族农村环境、两地民族文化习俗毕竟有着天壤之别。刘俊想,我与波喃罕可以相互慢慢适应,而自己的生活习惯她的父母能够接受吗?再说傣家竹楼楼板是用木板铺成的,楼上住人、楼下却圈养着牲畜,就不讲气味难闻,晚上人睡在榻上,底下猪、羊、牛吭吭哧哧闹,怎能习惯……</p><p class="ql-block"> 波喃罕看出刘俊的心思,在回家的路上:“只要我们双方心里都有对方,就能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方面可以慢慢适应,我们的习俗开始你只要做到尊重,你先到我家住,以后在寨子里选块离爸妈不远的地儿,按你们的生活习惯盖一座新房,你若是有回上海机会我也跟着去,相信我也会成为一位上海女人的。”</p><p class="ql-block"> “罕,你真善解人意,相信你,相信你。我们互相学习向前看,携手向前走,我们的前途是美好的。我们会有我俩的宝宝的,让我们的宝宝也跟我们一样,学画画、学织锦,还要读大学。”</p> <p class="ql-block"> 两人手牵着手不约而同步入路边的树林,阳光从树叶间透入斑驳的光,波喃罕倒在刘俊的怀里,刘俊扶住波喃罕的脸庞,一对恋人一阵激情地吻,刘俊忍不抱起波喃罕向树林的深处走去……西双版纳最美的花是王莲花,叶片硕大坚挺,花朵娇艳香浓。据说只有走进树林环抱、阳光充沛的林中湖泊才能看到,在最纯净的地方,才能长出最纯洁的花。</p><p class="ql-block"> 丢花包游戏是傣家男女恋爱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不管男追女或是女追男,都要用丢花包向大家宣示爱情的开始。女孩丢的花包一般用丝线在锦缎包上绣上漂亮的花朵和鸟儿,里边装有植物的种子,是男女爱情的信物。一般都是与意中人相约而来。下午时分,波喃罕怀揣着精心绣制的花包,刘俊准备了两幅自己写生的画作赶往聚会场地。男女青年们到寨子边林中空地上,跳了一阵子傣族舞蹈之后,丢花包游戏开始了,寨子里的老人、小孩都赶来看热闹,把空地四周围得水泄不通。歌声响起,女孩逐一向自己的意中人抛花包,一旦花包飞向空中,现场所有人都:“嚯!嚯!”一连串呼喊。当波喃罕将花包抛向刘俊,他虽看到花包向自己飞来,手虽碰到却故意不接,反复几次,波喃罕拾起地下的花包,冲出重围向自己家的竹楼跑去,刘俊见状便跟在后面追,身后一片欢呼声和祝福的掌声、笑声。刘俊一直追到波喃罕家竹楼旁,见波喃罕回头一笑,跑上了楼,刘俊的心几乎跳到嗓子眼,以前虽经常来波喃罕家的竹楼玩,如今却犹豫、忐忑,心想如果上去被波喃罕父母撵下楼有多难堪。</p> <p class="ql-block"> 刘俊愣在那里,当听波喃罕爸爸吹芦笙的声音传出,才壮着胆子上了楼。见波喃罕爸妈笑盈盈地迎过来,请刘俊来到堂屋火塘边,小桌上摆着自家酿的糯米酒和各种打算烧烤的菜肴。四人围坐,波喃罕爸爸对刘俊说:“知道女儿喜欢你,我与他妈都不反对。我们家就波喃罕一个女孩,如果你不反对到我家做一个上门女婿,如果你们生了孩子,我与波喃罕妈妈帮你们带,你们平时只要专心画画、织锦、种地收获庄家,过年一起回上海看望父母,不过你若能上调回上海,波喃罕便跟你一起去,目前暂时把家安在曼洛村,也请你爸妈常来寨子住住,陪他们到西双版纳各处看看。”</p><p class="ql-block"> 像十五的月亮,波喃罕爸话说得透彻、明朗,刘俊一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便奉送上两幅画:“村长叔你好,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二老的恩情,一定善待波喃罕。我也不知道该送你们什么礼物,这两张画是我亲笔写生的,一张画的是你们的家园,一张画的是波喃罕的肖像……”</p><p class="ql-block"> 波喃罕抢过话头:“爸、妈,那天下雨停工,刘俊说来我们家为我画张头像,当时你们都上镇子了。原打算画我正面的,刘俊说怕正面画得不像,就让我坐成侧面画了,你们看,画得还真的挺像。而画的那座竹楼,画家是不是向往成为这家的主人?”波喃罕的脸红了。刘俊的脸也红了,不好意思地说:“正对着给你画像时心里怦怦跳,笔都拿不稳,波喃罕你太漂亮了! 换成画侧面,才放松了许多。看你的额头到鼻梁,再在到嘴唇、下巴,那些弯弯的曲线真的好看,担心把你画丑了。至于你说的“家的主人”吗,我一定珍惜、好好争取。”</p><p class="ql-block"> 波喃罕爸说:“以后的日子长着呢,画画和织锦的事以后再说吧,今晚咱们还是痛痛快快地喝酒。”火塘里的火苗拨得通亮,虽然泼水节入夜后有点凉,火光闪耀,温暖着四人的身体、四个人的心房。席间波喃罕妈拿出自己精心编织的一幅傣锦送给刘俊。刘俊看织的是傣家传统菱形交织的图案,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火光之中感觉变换莫测: “婶,真的好看!我一定好好珍藏。你们傣族的工艺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以后一定好好研究,向婶、罕学习。”波喃罕怕妈妈听不懂,用傣语解释给她听。</p><p class="ql-block"> 波喃罕从怀中掏出了花包,郑重地双手捧给刘俊,上面绣着汉族象征爱情的一对鸳鸯,荷包里装着十几颗莲子。刘俊接过花包,明白波喃罕的心思是“喜结良缘、早生贵子”。</p> <p class="ql-block"> 刘俊不好意思说开: “来到西双版纳,遇到你们一家子,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归属,花包我一定珍藏一辈子!叔、婶、罕,给你们敬酒!”四人在桌上连敲竹筒,把满竹筒的米酒,仰头一饮而尽……</p><p class="ql-block"> 在那年泼水节之夜后,刘俊乘雨季工闲时间请假赶往上海,征求父母意见,爸妈均表示同意,刘俊有一个哥哥,文革前中专毕业以后在湖州工作了。相信二儿子不会看错对象及她的家庭,相信二子不会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是“从妻居”习俗。傣历开门节到来,刘俊与波喃罕终于喜结良缘,波纳罕家的竹楼装饰一新,刘俊的父母也赶到西双版纳曼洛村波喃罕的家,按上海人家的婚俗,捎来新婚用的绣花枕头、丝绸被子和一只红漆马桶,表示上辈对孩子婚事的祝愿,刘俊爸爸刘宇轩还掏出一个红包交予波喃罕,里边装着三千块钱,说是支援他们盖新房子用的,这三千块难能可贵,是刘宇轩多年发表年画作品的稿费。接着刘俊与波喃罕到村边寺院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第二年开春,小楼新居落成,楼上下共四间,按上海人家住宅布局装饰,刘俊、波喃罕搬进新居,把两位长辈叫来每日同餐,知青户弟兄也经常来小聚。不久后,波喃罕生下可爱的女娃刘玉蓉,两年后又生了玉蓉的妹妹刘玉娟,奇葩的是,两个女孩都随了父亲的刘姓、而从了母亲的傣族。一时汉、傣连理,令媛成双,在当地传为佳话。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继荣 2025年元月8日作于南京</p><p class="ql-block">(文中照片采自网络,致谢照片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