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的认知高度决定了他的事业高度,写作也是如此。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自我们步入体制内工作起,写作就贯穿于我们职业生涯的始终,从一个通知的起草、一场活动的策划、一份工作的总结到一个汇报的陈述、一篇主持词的提炼、一篇稿件的撰写……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个人思想特质和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能,需要我们体制内公职人员,尤其是宣传文化系统的同事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从写作“输入——思考——输出”三个过程切入,同大家浅析一下,如何以“终身写作”的思维培养“终身体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持续输入是终身写作的基石】我们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汲取水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党报党媒文章,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当前阶段的热点话题,这些都是写作的源泉。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都是为写作积累素材。拿我自己的行为日常来说,每天都会挤出零碎化时间听《浙江宣传》公众号文章,每天没有会议和外出陪同采写的时候,通常是我读报剪报写摘记心得的时候。当我读到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时,我会记录下来,思考它背后的意义,这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度思考是连接输入与输出的桥梁】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要主动地进行思考。建立框架思维,先给自己定一个中心点,然后围绕中心点,将与之有关的内容记录下来,再通过搭建起来的结构,将自己想要填充的内容补充完善。这种框架思维在其他工作领域以及生活中同样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当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找到问题的核心,再逐步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效输出是终身写作的成果展现】我们要养成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构思和完成一篇文章的习惯。午休的时间、值班的时间,这些独属于自己的时间,是提升笔力的宝贵时间。一篇完整的文章,从灵感的产生到最终的推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我年初完成孩子学校留的《家书传情》回信为例,我利用午休的时间,试着用40分钟敲打了给孩子的回信,然后,又花了50分钟时间,手写了一下,2695字符。在这个过程中,我先有了灵感,然后迅速构思文章的框架,列出提纲,接着查找素材,最后进行高效写作、排版、邮递等。一篇完整的文章=1分钟灵感+5分钟构思+5分钟提纲+5分钟素材+...+3分钟素材+30分钟高效写作+5分钟排版+5分钟配图+1分钟推送+1分钟回复评论...”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多元化的回报。从“现学现卖”的角度,你完成了一项工作,让领导和同事觉得你是一个善于思辨的好搭档;从“长期复利”的角度,知识资产是一个人的优质资产,这份资产伴随着你生命,谁也拿不走,它储存在了你的脑子里,内化为一个人独有的气质。宣传文化系统的干事有着不一般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闻着书香成长的干部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以“终身写作”的思维,不断地培养“终身体悟”的能力,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