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井藏着思念

简静默

<p class="ql-block">昵称:简静默</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0885811</p> <p class="ql-block">时间如脱缰之马,飞驰而过,回首往昔,那些儿时纯真的梦想,还未及实现,岁月已悄然将我带入中年。遥想当年,家中总是充满着祥和宁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凭借着对子女深沉的爱,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兄妹六人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避风港。</p><p class="ql-block">如今,母亲已离我们而去七年,父亲也已八十五岁高龄,他的思维逐渐退化,时常担忧自己患老年痴呆。听着父亲的絮叨,我心中满是惆怅。看着父亲那满是污垢的衣服,我的内心充满了酸涩。曾经,我的父亲也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他将整个青春奉献给了村民,带头创办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企业,从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在农村基层建设中默默耕耘了三十多年。在我的童年和青年记忆中,父亲总是穿着朴素干净的衣服,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迈着坚定的步伐。</p><p class="ql-block">父亲换下那满是污垢的衣服,我在禾场上搓洗时,突然发现自来水停止了供应。我提议去禾场院外河边的老井打水洗,父亲却说:那口井已经二十年没用过了,成了废井,路口也长满了杂草。我却执意要去试试看那井水是否还能使用,于是找来一根长绳系在塑料水桶上。沿着记忆中的路探寻,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记忆中,母亲常常洗完衣服后,一手拎着洗净的衣物,一手提着一桶井水,小心翼翼地从台阶上挪回。我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起与井有关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村位于顺安镇金港村,最早叫花园村。我们周村队村庄依山伴水,村前有座小山丘,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蜿蜒流淌,春夏柳树成荫,冬日河滩枯竭湿润的泥土变得干裂,略显萧瑟。村后鱼塘和稻田相间,塘水和溪流水质都很差,到了冬天干枯。为了解决吃水问题,父亲和大伯带领堂哥们在村西开挖了我们村第一口大井。这口井负责供应周村几十户人家的吃水。那时,我家老屋在村西,我常常跟着母亲去那里挑水。井口放着一个公用的小水桶和瓢,桶上系着长长的绳子。邻居们挑着两个木桶,卸下水桶钩子排队打水。那口井成了邻居们交流的聚集地,无论是等待还是打完水,大家都会在那里聊上一会儿才起身,一前一后地挑着水桶往村走。</p><p class="ql-block">这口老井有个好听的名字——“绿窖”,寓意那水碧绿清甜,如酒窖般香醇可口。每次取水时,村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拿起公用的葫芦瓢,舀起一瓢水畅饮。在那个匮乏的年代,那口清凉的井水是夏天最甜的享受。随着周村的兴旺,人口逐渐增多,“绿窖”已经无法满足村庄的饮用需求。村里渐渐有人开始在自家院里或屋后挖井。我还清楚地记得,堂伯是我们村第一户拥有自己水井的家庭,隔壁邻居们偶尔也会去他家打水。由于自家水井蓄水不多,很快就见底了,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在院里打井。在当时的农村,打一口井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拥有一口井在农村也是一户人家的喜事。我家是在我十一岁那年搬到村东建新房时才打井的。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家地势较高,只能在院外河边打井。起初,哥哥们挖了两天,发现井水是从河水渗入的,便在靠上的岸边重新开挖。经过三天的努力,水源变得清澈,拖拉机拉来大片石块和青砖,请来砌井的师傅。</p><p class="ql-block">师傅们根据井的设计,从井底一层层码砌石块,他们巧妙地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通过精确的敲打和雕琢,使每一块石头都能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既无缝隙也无突出,码砌的过程中师傅们还特别注意井壁的倾斜度,既要保准井水能自然汇聚,又要防止井壁因长期浸泡而坍塌。师傅们采用内倾的设计,使井壁下部略宽于上部,形成一种稳固的锥形结构,井边地面四周用片石铺成平整的石板,两天师傅和哥哥们辛苦劳作,家里终于有了这口井。</p><p class="ql-block">每当清晨,井边笼罩着一层薄雾,仿佛是井中水汽与空气交织而成的梦幻景象。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在井水上时,水面便闪烁起点点金光,宛如镶嵌了无数细小的宝石。井水清澈而深邃,即便是炎炎夏日,也透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而冬天,井水又带着一丝暖意。人们常说井水甘甜,那是因为它经过地层的过滤,汇聚了大自然的纯净与精华。</p> <p class="ql-block">童年记忆里,夏日稻谷收割的季节,哥姐们将稻谷运到禾场,便迫不及待地提着小桶来到井边,用井水冲洗着劳累的身躯。母亲则会把白鱀豚牌啤酒和西红柿黄瓜放在竹篓里,用绳子系着吊到井中冰镇,另一头绳子栓在井盖铁圈上,“井”便成了我家夏日的冰箱。而我童年夏日最期待的,就是和母亲一起从井里拽起那冰镇的瓜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那份夏日的喜悦。</p><p class="ql-block">井,这神秘而古老的构造,静静地躺在岁月的尘埃中,它不言不语,却承载着少年的故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村庄里许多井已被现代设施取代,但“井”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水的记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自然与祖辈智慧的敬畏之情。井以独特的方式,静静地诉说着过去与未来,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p><p class="ql-block">在这如春的暖冬,父亲陪着我打开枯井的盖,耳旁树叶沙沙作响。井水轻轻荡漾,像温泉般舒缓地清洗着衣物,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遥远的情景,我安静地陪在母亲身边,她提着小桶的绳子,将桶底向上用力地投进井中,听到喷地一声桶水已满,母亲拱起身子用力地拽着绳索,哗哗几桶水后,她蹲在井边一遍遍清洗着木盆里的衣物,母亲那婆娑的身影,抡起棒槌在井边的青石板上有节奏的敲击声,那咚咚的声音,如同悠扬的旋律,回荡在宁静的空气中,那声音清脆而坚定如同她无尽的爱,温暖着我的心房……此刻,脑海里仿佛再次看到母亲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井,见证了无数个日升月落,承载着世代的记忆与情感。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尽管自来水已经普及,许多地方的井依然被保留着,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珍惜劳动创造和水自然的馈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