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庆州红艺术团举办迎春联欢晚会

美友5382594

2025年1月7日,农历乙巳(蛇)年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庆州红志愿者艺术团“爱祖国 颂庆城 迎新春”群众文化活动联欢晚会在庆州宴婚礼中心一楼 凤舞厅举行。演职人员与邀请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观众约500人参加了这次迎春联欢晚会活动。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日。腊八节,即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早在古时,我国人民就有煮腊八粥吃的风俗传统。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这新年伊始,庆州红志愿者艺术团在此欢聚一堂,同社会各界人士及全县人民一道,沐浴在传统节日浓郁的氛围内,感受新年喜庆的气息,一起度过“腊八节”这个寓意深厚,富有传奇色彩故事的美好时光。 腊八节也是典型的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为了丰富艺术团及全体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凝聚力,推动庆城县城乡文化建设,活跃和丰富城乡文化生活,艺术团决定在这里举办了这场精彩的迎春文化晚会活动。 晚会序幕在开场曲古筝合奏《忆江南》中缓缓拉开帷幕,小鱼儿三人组合《舞动新时代》中开启,庆城红色记忆舞蹈队《红红火火过大年》,男女二重唱《欢聚一堂》,为来宾和观众送来深情厚谊和美好的祝愿! 开心舞蹈队《思念陪着鸿雁飞》、男女二重唱《中华全家福》、吉他弹唱《星空》、眉户剧《屠夫状元》、散文诗朗诵《谁是最令我感动的人》谈古抚今,不由会想起历史上的当年,民族英雄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将“腊八粥”沿袭了下来。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秦腔联唱《二进宫》选段、梁倩舞蹈队《苹果香》、男声独唱《故乡的目光》、陇韵荷香莲池舞蹈队《梦见你》,让人感受到庆城这个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的地方。当下陇人秦剧名家安万,一曲秦腔憾动三秦大地,吼红大半个中国,扬名天下。赤城苹果果香天下。据说当年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杂粮豆果煮粥,长城内外,古今华夏终于成俗。 小合唱《红星照我去战斗》《走向复兴》、太极拳表演队《太极拳》、幼儿独唱《花开忘忧》、快板舞:《庆州宴礼赞》、器乐合奏《红歌四连奏》、丹凤朝阳健身队《大家一起来》,庆阳是漫长的中国革命历史期上“两点一存”仅有的“硕果”;庆阳更是一个英雄美丽的城市,古有甘延寿、傅介子等。 抗战时期,庆阳民主进步人士樊惠兰、刘文英、赵兰香等积极宣传引导庆阳当地爱国进步人士和群众,筹粮筹款拥军支前。 历史的过往,据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小的时侯,给富人放牛时,常挨饿,不得不到处偷点东西充饥。 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后关在一间小房子里,也不给他饭吃。他饿极了,发现屋子的角落里有一个老鼠洞,于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吃的充饥。 鼠洞扒开后发现里面藏了许多老鼠搬积的大米、豆子、红枣、芋艿等五谷杂粮,于是他便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煮成粥吃,他感觉这顿粥比什么都香。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一天,忽然想起小时候煮老鼠粮吃粥的味道来,就令太监用杂七杂八的粮食、豆类,煮了一锅糖粥。大臣们见皇上吃这种粥,就学着做来吃,民间也跟官员们学,于是,吃腊八粥,就成了一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男女二重唱《爱如星火》、戏曲表演《急子回国》、女声独唱《永远的天河》,将活动推向高潮跌起。浓郁的节日的氛围内,回溯到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据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晚会在快乐朝阳舞蹈队《山河美》中落下帷幕。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地离开了晚会现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据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在成道之前,释迦牟尼曾历经六年苦行,身体极度虚弱。在他即将放弃之际,一位牧羊女用杂粮和野果煮成的粥喂给了他,使他恢复了体力,并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佛教徒们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供佛,并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腊八粥除了来源于佛教的一些说法外,还有中国民俗的根源在腊八粥还未流行之前,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祛邪避疫的习惯。而人们还认为冬天喝粥,是可以保平安的。上到皇宫大内下到寻常百姓家,腊八粥总可以让人念念不忘“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人们对腊八的期盼。也许人们会对腊八粥如此偏爱,就是因为它预兆着新年的开始,预示着全家的团圆,所以人们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而等到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也向人宣告着,春节就要开始了,人们完全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庆氛围当中。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全家人全部聚集在一起共话家常,窗外是寒风大雪缓缓飘落,家里却是笑语欢歌暖意浓浓。而已经在家的朋友也要记得,无论多晚,家里,都有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在等你。 举办的晚会充分展示了庆州红艺术团成立一年来,大家辛勤排练,齐心努力,带科技、带文化、带温暖下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科技兴农、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取得巨大成果。最后笔者和庆州红艺术团祝全县人民和所有的亲人、朋友、以及看到文章的你,腊八节快乐! 文/何得鉎<div>图、视频/杨忠政</div><div> 王岁娥</div><div> 李 伟</div> 群贤聚集腊八节,<br>欢歌笑语乐心怀。<br>其乐融融迎新春,<br>团结友爱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