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的水边,停靠着一艘“大船”。船头在南,船尾在北,好似正要扬帆起航。这艘“大船”,就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张锦秋领衔建筑设计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长河自奔流,风好正扬帆。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同开启了一趟穿越之旅,千里运河画卷近在咫尺,两岸烟火气息触手可及,传统文化展现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序 厅:世界遗产 千秋伟业</p><p class="ql-block">序厅部分以大运河申遗的时间线为中心轴,采用顺序的故事展陈方式,选取运河申遗的重要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现饱经沧桑历史的中国大运河如何在现当代专家学者的呼吁下、在国务院统一领导的推动下、在文博考古从业者的实践里、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关注和盼望中,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的共同努力下,在多哈会议木锤敲响声里,多年努力玉汝于成,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明之标识。</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中国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晚期,隋朝时第一次全线贯通,元朝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漕运安全,达到稳定政权、维持统一的目的,由国家开凿和管理的人工运河。</p> <p class="ql-block">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它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对促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运河通,朝代兴;运河断,朝代亡。”大运河历经千年沧桑,运河的兴废与王朝的盛衰相伴而生。</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天工慧光、中华勋业——大运河的科技成就。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工程规划,出现在不同的水资源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区段,综合解决了汇水、引水、节水、行船、防洪等难题,大运河由此成为沟通南北、疏通全国的交通网络。</p> <p class="ql-block">按照工程系统类别分类,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组成了大运河遗产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传统水利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 该部分从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出发,根据大运河遗产构成框架,分门别类介绍大运河在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方面存在的丰富的科技性工程创造和思想成就,并以淮安清口枢纽工程为综合性水利工程的最典型代表,既反应大运河水利工程的突出成就,又突出大运河江苏段的地位与特色。</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融通九州、社稷鸿业——大运河的社会作用。大运河的国家管理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内容纷繁复杂,涉及职官机构、漕运仓储、钞关邮驿与闸坝船政等诸多方面。国家兴衰与运河命运休戚与共,运河通则王朝兴、王朝衰则运河废。</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贯通了南北江河,也连接了海陆内外,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铸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泽被天下、万民生业——大运河的经济文化。大运河,不仅是粮食、盐铁等物资运输的交通保障,更是沿岸腹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沿岸各级市镇的兴衰、新旧社会形态的更迭、民间风土人情的移化、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影响都城的选址与规划,也影响沿线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与衰落、塑造了沿线一代代人“逐水而居,枕水人家”的生活方式,衍生出丰富长久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该部分即着眼于大运河给沿线城镇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改变和深远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出对中国古代城市文明体系的塑造以及对沿线百姓风土习俗的精神烙印。</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 通古达今、千秋伟业——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运输水道,是经济带,也是丰富多彩的城镇带、文化带,更是传承中华文明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大运河申遗成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起点。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与民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惠及百姓、造福人民。</p> <p class="ql-block">架设在瘦西湖五亭桥对面的超清 VR 摄像头,通过 5G 信号实时将美景传输到展馆里。动动手指, 720°运河美景尽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放大、放大、再放大!用千亿级别大像素,俯瞰苏州山塘“人家尽枕河”的运河水乡美景。河畔街角暗藏着 29 处 VR 视频,带你游览繁华的七里山塘。</p> <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舟楫”是关于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展示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体系中富有特色的专题展厅之一。</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浮现在定制纱幕上的前言文字映入眼帘。主题浮雕的设计灵感取自《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中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画面呈现扬州、运河古镇瓜洲、镇江金山等。南北间、海内外的船只在此交汇,再现了古代运河上千帆云集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展览主要围绕两部分空间展开,第一部分为运河上的百舸千帆船模展示,展示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以及古代绘画作品中的舟楫,通过船模与多媒体智能交互传播大运河船舶知识体系,传递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从古往今来的近百种舟楫切入,分为“乘风破浪”“百舸争流”“两岸繁绘”三单元,层层递进讲述古代舟楫的演变、功能类型以及舟楫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图文、船模、触摸屏与AR互动相结合的展示手段,为观众带来体验丰富、内容翔实的参观感受。</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为沙飞船实体体验与多媒体虚拟体验,通过数字多媒体融合,展示内容从沙飞船体验拓展到大运河古今时光穿梭,空间净高近11米,现场复原一艘20米长的康熙时期的沙飞船,观众可以进入船舱参观体验。</p> <p class="ql-block">进入复原的大型沙飞船,观众可以感受到船舱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站在甲板上,观看古代运河 360°环幕视频。整个体验过程,空间由狭窄到宽敞,展示手法从实景到虚拟,为观众带来充满惊喜的沉浸式感受。</p> <p class="ql-block">在动力体验区,通过投影播放和互动体验,展现运河上舟楫的“楫”,让观众体验如何操作不同类型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展厅和内部设施的建造过程被拍摄成一部纪录片,安排在尾厅播放,传递了舟楫的文化价值,展现了运河文化传承保护中舟楫的重要性。墙面描绘的沙飞船建造图纸,让观众感受到非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打造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盛世东都、汴水繁华(A区),以隋唐时期洛阳城为参照原型,街道宽阔,楼阁飞桥,展现洛阳的盛世气度以及坊内集市贸易繁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以北宋汴京城为参照原型,以《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等史料为依据,复原宋代夜市街景,以正店酒楼、彩楼欢门、商铺伞摊表现里坊制解体后汴河两岸自由的贸易生活。</p> <p class="ql-block">展厅入口——展厅自唐船行至运河岸边开始,入眼即洛阳坊市街景。</p> <p class="ql-block">宴饮场景再现,唐代举办宴会已非常普遍,常常以酒为主、以菜为辅。宴饮多有歌伎、舞伎相伴,并辅以投壶和酒令等小游戏助兴。</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借大运河水运之便利,不仅巩固了政治中心的地位,还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城内里坊井然,坊市内百业繁华,盛况空前。陶瓷、丝绸、茶叶等重要商品通过运河汇集至此,继而销往西域、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酒文化发达,汴京城内酒楼鳞次栉比。拥有酿酒许可证的豪华大酒楼,称为正店。当时的酒楼饭店多以华美的彩楼欢门装潢门面,吸引顾客,招揽生意。</p> <p class="ql-block">乌头门的形象最早见于初唐敦煌壁画,主要作为私人住宅、庭园、寺庙、宫苑等院门,等级较高。</p> <p class="ql-block">随着宵禁制度的解除,宋代的夜市生活充满生机。这里商品繁多,尤其以各类小吃最为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财赋京师、富甲齐郡(B区)。以京杭大运河北段城镇为参照原型,表现明清时期北方热闹的商街景观和静谧的胡同生活。</p> <p class="ql-block">“胡同”一词源于蒙古语,原意是“井”,指代“人们聚集生活的地方”。老北京胡同融入了百姓生活的千滋百味,是喧嚣闹市外的一片静谧空间。</p> <p class="ql-block">繁华热闹的北方商街,两侧传统商铺林立,街头以一座老北京牌坊标识起始。</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以评书表演为主业的书茶馆,上午卖清茶,下午和晚上请艺人临场说评书、唱鼓词。书茶馆中可以体验老北京的休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钱庄,又称银号、票号,起源于明朝中后期。大运河沿线城镇开设的钱庄见证了大运河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商贸繁荣。</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漕运枢纽、往来盐商(C区)。以京杭大运河中段城镇为参照原型,重点表现运河漕运枢纽城市淮安和盐业中心城市扬州,以商街、戏台、盐商住宅、码头、邮驿等展现这里的运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运河古都淮安是重要的漕运管理城市,也是运河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此处展陈采用多媒体影像和码头实景,表现大运河沿岸繁忙的水陆转运景象。</p> <p class="ql-block">扬州借大运河的交通便利,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盐业中心。淮扬地区的各类工艺品均以精工闻名,通过大运河销往运河沿线城市或作为贡品上贡朝廷。</p> <p class="ql-block">扬州的因盐而兴、因运而兴离不开盐商。扬州盐商贾而好儒,资本雄厚,生活精致奢华。盐商住宅体现了盐业经济带来的高度商业文明和精湛建筑技艺。</p> <p class="ql-block">清朝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许漕船通行,旅客货物在此换车马舟船,往北走陆路,往南走水路。故淮安扼南北咽喉要道,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人文江南、鱼米水乡(D区)。展厅以京杭大运河南段、浙东运河城镇为参照原型,重点表现运河沿线的江南城镇。以水陆并行、百步骑楼、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等展现烟雨江南。</p> <p class="ql-block">江南临水骑楼高两层,相连成排,底层长廊既方便雨天通行,又可休憩。</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网密布,城市交通水陆并行,坐船沿运河水系经水门入城,沿途小桥、流水、人家,尽显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以天后宫,即宁波庆安会馆砖雕门头作为展厅出口,也是商街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河房是江南水乡独特的民居形式,所谓“家家门外泊舟航”。临水设有水码头踏步,可乘舟出入,也方便生活用水。</p> <p class="ql-block"> “十里红妆”是南宋以后流行于宁绍地区的婚俗文化。十里红妆的器具类型丰富,包含生活各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博物还设专题展览: 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灵韵流淌,匠心传承,运河流淌着绵延千年的非遗技艺。扬州清曲、京韵大鼓、苏州评弹、山东琴书、昆曲、京剧、木偶戏、皮影戏……声声丝竹,韵味声腔,成了运河两岸百姓娱乐休闲的方式,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雕版印刷、笔墨纸砚、核雕、苏扇、云锦、蓝印花布……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和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创造出巧夺天工的技艺,装点着淳朴安适的生活,碰撞成精彩绝伦的创意,传递给世界形与色的震撼。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庙会庆典、人生礼仪……充盈着故乡的温度,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情思,寄托着代代相承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乐韵流淌”,运河两岸的传统音乐、曲艺、戏剧在舞台上轮番亮相,乐器、戏服、皮影的制作也值得一看,假如满足了耳朵仍意犹未尽,还可以在“唱吧”亮亮嗓子。</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形色天成”,映入眼帘的五彩中点缀着玲珑精巧,年画的印制、核舟的雕刻、苏绣的针法,传承人在中心区现场展示传统美术、技艺的精湛,值得探究。</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民俗万象”,在沉浸式的影音空间中领略节庆民俗,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寻觅季节的味道,带孩子抓个周或是驻足观摩一下传统的祝寿礼,体验仪式感的同时,顺便听听运河沿岸的方言。</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非遗厅,感受到的是简约雅致的背景,衬托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以观众参与体验为核心,考虑不同层次、年龄观展群体的需求,用静态(展品)、活态(展示、展演)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配以简练的文字描述,突出非遗项目的观赏性,力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p> <p class="ql-block">展厅硬件及空间的多功能性,满足了多样化的展示、展演及体验的需求,突出非遗的过程性展示和参与互动,全方位调动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p> <p class="ql-block">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轻松活泼、简约新颖的设计风格诠释“空间”“过程”“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描绘大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览,《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是穿越时空凝聚而成的艺术结晶,以浪漫的笔意诉说千年汩汩流淌的大运河故事。</p> <p class="ql-block">画卷总长 135 米,高 3 米,其中上卷长 43 米,下卷长 64 米,书法题跋长 28 米,以江苏省书画家为主创成员,大运河沿线 8 个省(直辖市)的 15 位书画家共同参与,历时一年半,数易其稿而成。</p> <p class="ql-block">画卷通过全新的视角,从时间、空间、人文、自然等多个维度,将诗、书、画、印和谐交融,分为“中国古代伟大创举”和“新时代辉煌篇章”两部分,勾勒大运河长达2500年的开凿与发展历史,呈现运河沿线的四季自然风物与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展览寻找“百米长卷在有限空间中的最佳效果”与“后期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支撑”二者间的平衡,以图卷与图像的形式将百米长卷合理排置,画面舒展,动线顺畅,展示与记录了史诗图卷及其创作历程,呈现运河史诗的恢宏气魄,同时也让观众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真正融入千年运河的血脉和胸怀。</p> <p class="ql-block">展览布局简约明了,参观流线清晰。展厅四周为固定通柜,展厅中部为可移动、可拆卸、可自由组合的展柜,以适应今后不同规模的艺术类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走进《紫禁城与大运河》专题展览。大运河自隋唐“北通涿郡”开始,在各个历史时期,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元、明、清以来,三千多里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京城尤其是紫禁城所需各种物资多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紫禁城与大运河” 分为“运河漂来紫禁城”“天下美物聚宫城”两个部分,阐释了紫禁城营建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并以北上宫廷的瓷器、漆器、玉器等文物将清代宫廷生活片段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p> <p class="ql-block">序厅: 第一部分 运河漂来紫禁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元大都(今北京)基础上营造新都。一道诏令,万民齐动。大运河上,一时千帆竞过,百舸争流,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一批批巨木、砖瓦、石料,一袋袋大米、食盐、茶叶,江浙的棉布、丝绸、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还有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满载货物的船只如织如梭,沿着运河北上,源源不断地流向紫禁城,故有“运河漂来紫禁城”之说。</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天下美物聚宫城。从砖石木料、车马船只、军需仪仗,到时鲜果蔬、锦衣华服、香帛贡品,紫禁城中的生活物资多由运河送达。苏州的玉器、刺绣、缂丝,扬州的玉雕、雕漆,南京的云锦、绒花,常州的梳篦,宜兴的紫砂,还有江浙一带的家具……天下美物,无不汇聚皇宫。</p> <p class="ql-block">彼时,常年航行于运河上的船只,少则数百艘,多时三千有余,络绎不绝,昼夜不歇。</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与大运河》专题。扬州因运河而兴,隋炀帝的一生与扬州、与运河相牵绊。</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文物为主体,配合场景再现、文字展板,通过明暗两条线叙述了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展览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序厅为半隔断空间,四角均留出通道,可通往展览的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雄视。南朝宫阙残留瓦当和成组的北朝士兵俑阵分列展厅中区两侧,寓意中国历史翻开了南北一统的全新篇章。全国各地烧制的瓷器、发行的新货币以及样式新颖的锦绣,展现了隋朝的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宏图。以隋代大型壁画中的出行仪仗队列为背景,通过隋唐瓦当和大铜铺首的组合,巧妙设计出一扇江都宫门。观众“推开”这扇宫门,展开对杨广驻跸江都宫的无尽想象。</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风华。通过编钟、编磬、冠冕饰物、玉礼器等器物的展示,反映隋朝礼乐制度革新的成果。隋朝的诗词与书法成就,则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方便公众参与其中。</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梦归。以隋炀帝墓志为展示中心,通过视频动画复原“江都宫变”。2013年,隋炀帝与萧后墓在扬州被意外发现,解开了关于这位帝王埋葬地的千年谜团。展厅内播放隋炀帝墓发现与发掘的视频,辅以展板文字,梳理隋炀帝与大运河密切交织的人生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