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赣州市赣县区文史工作者在田村镇兰芬村田野调查时发现清代乾隆年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2月12日至1796年2月8日)古墓,至今有200余年。墓主人丁显诏(又名丁德宣),系清嘉庆三年武举人丁积位曾祖父,丁显诏乃赣县清代著名善士,平生乐善好施,清同治版《赣县志》有传。<b>古墓及墓志铭基本保持完好。</b>该墓的发现,对研究赣州市赣县区清代墓葬文化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p><p class="ql-block">(消息来源:赣州市赣县区融媒体中心 2025年1月7日)</p> <p class="ql-block">丁显诏墓(丁忠提供)。</p> <p class="ql-block">丁显诏墓碑(丁忠提供)。</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赣州市电视台办公室主任丁忠提供的《赣县志》</p> <p class="ql-block"><b>《赣县志》记载的丁显诏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b>:丁显诏是兰芬人,性格淳朴宽厚,家庭资产仅达到中等水平。他乐于救济贫困的人,每当遇到谷价飞涨,就降低价格售卖粮食。县令李仙洲送给他匾额以示嘉奖,并把他的事迹上报给上级官府,举荐他为乡饮宾。(丁忠供稿)</p> <p class="ql-block">丁忠先生说,“乡饮宾”有点类似现在的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之类的荣誉,但人数比现在少多了,也更珍贵。</p> <p class="ql-block">丁忠先生介绍,丁显诏是兰芬大郎公后裔“敦本堂”(苍崖公)支系的,而且还说,从父辈那里一直听过一个故事,就是讲我们兰芬丁氏因一场官司输了,将要满门抄斩,还是丁积位找到江西乐平的武状元汪道诚(因丁积位教过他骑射)帮忙,才免去了一场血光之灾。但因为只是口头相传,一直没能找到相关史料记载。</p> <p class="ql-block">据于都县宗亲丁树生提供,大郎公后裔四修谱,德宣捐赠三十两,五修谱德宣捐赠六十千文。三十两在当时可能是银子,六十千文可能是铜钱。德宣是大郎公名下八郎公后裔。</p> <p class="ql-block">据2025年1月10日《赣之源文苑》信息,丁忠先生与几位文化人共同实地考察古墓,该墓位于一户丁姓民房后山山腰处,古墓古朴,由红砂岩条石砌成,有鹿、宝相花、龙、麒麟等图案,在古墓后方约十五米处,还有墓志铭塔。该墓志铭塔处杉树林荫下,周围芒萁茂盛,由基座、墓志铭、塔盖(塔顶)三部分组成,皆为红砂岩材质,通高约2米,通宽约0.8米。</p> <p class="ql-block">大郎公房系系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因战乱从河南开封迁入江西,以江西丁氏族谱记载的从外省迁入江西的先后时间为序的话,大郎公为第九位迁徙江西居住的丁氏氏族。是次于宁都巨济公迁徙赣州居住的第二位丁氏氏族。</p>